APP下载

课堂为什么会“翻车”

2020-01-02◇聂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执念教者公开课

◇聂 闻

“翻车”一词的使用范畴,原本特指驾车,现在也用在公开课上。驾车与课堂有哪些相似之处?

行车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发生翻车,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对路况不熟,行车又快;

2.快速行驶,车辆失控或相撞;

3.急行转弯;

4.严重超载。

借助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不熟悉路况,欲速则不达;外来的强力干预,会出现意外状况;一意前行,不适时、适当调整方向,后果相当严重;超负荷运载,会有意料之中的危险。

课堂“翻车”,是专指公开课,家常课不存在“翻车”。公开课为什么会出现“翻车”?

既是公开课,就少不了展示、演示的成分,这样,公开课之前,或者是经过了多次试上、打磨,或者是经过了专家组的指点,这期间就有过许多亮点或精彩出现。公开课的时候,预设性太强,上课者自觉不自觉,就会一再去追寻曾经的精彩,甚至有了课堂追求的执念,强拉硬拽,课堂“翻车”在所难免。

不少时候,人的失败,是因为他曾经的成功。被原有成功所限,不再创新,不去追求。在教学中,我们只有不去追寻曾经的精彩,而是着眼于眼前的生成与眼前生成的精彩,才能不断地由成功走向下一个辉煌。一味地沉浸在过去的成功当中,以为过去的成功一直会指导我们走向成功,反而把我们带向了失败。不少人最后失败,是毁于他的成功——对成功经验的依赖与留恋。

为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尊重学情,没有很好地激发学习情感,教者只是为了完成自己心目中的教学任务,按自己的节奏走,而不顾及学生的学习节奏,出现课堂意外,再正常不过。或者,所谓的教学兴趣,只是教者一厢情愿的兴趣,不是学生的兴趣,教者再帮再扶,也基本失去了作用。课堂上出现师生相撞对冲,不是老师说东学生偏要说西,而是一种冷场——不搭理,没反应。课堂的沉默,老师急得满头大汗,这是课堂“翻车”时的体征。我们现在常说,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不断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和节奏,而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想来推进教学。不能及时改变或调整自己的教学结构与节奏,课堂出现“翻车”也在意料之中。课堂教学的内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跳一跳都摘不到那个桃子,自然不会去摘。

课堂上,不少时候,我们以为在这个问题下,一定会得到我们曾经得到过的精彩;课堂上,不少时候,我们也以为在这一个环节下,一定能回到我们曾经所期待的那一个精彩。于是,在课堂上,教者会不遗余力地引导、帮扶学生寻求、重温曾经的精彩,期盼曾经的精彩再次重现于公开的课堂。对曾经的课堂效果死死抱着不放,而不去调整,不注重课堂现实生成,执意前行,最终导致心目中的课与现场课越来越远,最终课堂“翻车”。

其实,我们的课堂环境变了,孩子变了,各方面的状况都变了,即使同一个问题面对同一批孩子,在不同时机,孩子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怎么可能让课堂重新回到原先的精彩?课堂亦如战场。经典战例不能复制,精彩的课堂又岂能复制?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在现有的条件下,现有的学生面前,通过激励、点拨、追问,借助新的问题,生成新的精彩,成就新的精彩。一味固执地寻求原有精彩,只会让我们陷入人仰马翻的现实。

另一方面,放下对过往课堂追求的执念,是否就是对的、好的?这样理解,也不对。课堂上,我们要放下的是我们对曾经精彩的寻找,而不放的是对课堂精彩的一贯追求。我们要的,不是要重现曾经有的精彩,而是重新打造、生成、成就新的辉煌。要做到这一点,教者首先要有这种意识,其次更要有这种自信,相信更多的精彩在等着师生共同成就。

猜你喜欢

执念教者公开课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隐藏真实的自我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小白盒的二维码“执念”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