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BL教学法结合血液病实验室诊断在血液病教学中的探索及应用

2019-12-27秦炜炜及月茹李国辉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血液科血液病考核成绩

秦炜炜,刘 利,及月茹,李国辉,陈 怡,杨 健,王 涛

(1.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陕西西安710038;2.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

血液病学是临床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血液淋巴系统疾病内容抽象、实验室诊断复杂、疾病种类多,存在难鉴别、难理解、难记忆等特点,是历年医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临床教学的难点[1,2]。以往的血液病教学主要采取大课“宣讲式”教学,即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缺乏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较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血液淋巴系统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血液病学无论在诊断分型、分层治疗中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由此也对血液病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3,4]。如何改善血液病学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血液病学的课程特点,我们引入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并结合血液病实验室诊断,在血液病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空军军医大学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9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50人,采用CBL教学法与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相结合进行教学,对照组48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2 教学内容

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年制教材《内科学》第9版,共二十个章节24学时。

1.3 研究方法

采用CBL教学法:针对每一章节选出1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骨髓涂片、典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等相关信息),并布置相关思考题,嘱学生课后查阅和收集资料;学生按4-5人/组进行分组讨论,将思考题结果及存在疑问反馈给教师;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病例分析,并对知识点进行讲授和总结,给出学习难点、重点。

血液病实验室诊断:血液淋巴系统疾病诊断离不开实验室检查,完善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有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检查,是血液淋巴系统疾病诊断及预后分层的基础[5]。我们在布置相关章节CBL病例的同时会选出对应疾病典型的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结果、流式免疫分型结果、基因突变结果等,并定期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借阅、学习,并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实验室技师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答疑。在CBL教学案例中大量引入实验室相关检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理解疾病发生的本质,第三对于学生养成全面思维良好习惯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学习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一章节,教师预先准备临床典型的病例,给出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学生课下分组查阅相关资料;同时血液科实验室准备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典型的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等,供学生进行借阅、分组讨论,实验室技师辅助答疑,通过阅片结合临床表现给出可能的诊断;进一步进行鉴别诊断时,鼓励学生思考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同时学生可以去实验室咨询查阅相关的检查结果,对相关疾病进行鉴别;每个小组归纳总结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要点,并反馈给教师;最后教师对各小组得出的结论进行点评、分析和总结。

1.4 教学效果评价

全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考核两种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4.1 问卷调查 所有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9项调查内容,每项内容均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5级评价方式打分,5分为非常满意,4分为满意,3分为一般,2分为不满意,1分为非常不满意。

1.4.2 理论考核 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理论考核,100分为满分,对两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4.3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向实验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问卷回收率100%。对问卷调查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学生对CBL教学法与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相结合教学满意度达91.81%(见表1)。

表1 CBL教学法与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相结合的教学法问卷调查结果

2.2 理论考核结果

全部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理论考核,100分为满分,对两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的理论考核结果显示,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的成绩,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理论考核成绩结果对比

3 讨论

血液病学是医学生临床内科学重要学习内容,由于其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是历届内科学教学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血液淋巴系统疾病的诊断离不开血液科实验室,完整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是血液病诊断的基础,也是实验个体化治疗的根本,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CBL教学方法。CBL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发展而来的全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相比,C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带着问题学习,并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并增加了教学满意度[6-7]。在CBL教学基础上我们密切联系血液科实验室,提供各种疾病典型的实验室诊断结果以便学生查阅,使学生在分析病例时能够“看到”疾病微观世界,更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通过对学生满意度和考核成绩调查,我们发现:①参与实验组学生中90%以上对血液病学感兴趣,并且认可CBL与血液科实验室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倡将该教学法加以推广;②参与实验组学生中超过90%以上认为CBL与血液科实验室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们团队协作能力,并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③期末考核成绩对比显示,采用CBL与血液科实验室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理论考核成绩。

尽管CBL教学法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中较新的教学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成为国内外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但运用该学法过程中仍存在知识点零散、重点不够突出的缺点[8],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提高对知识点的系统性总结,并将传统教学法与之有机结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血液科血液病考核成绩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改良简易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确定高危跌倒人群对预防血液病患者跌倒的影响研究
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血液科患者感染危险预见性护理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