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七步八问”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9-12-17赵晓雯

考试周刊 2019年87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课改初中历史

摘 要:“七步八问”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效教学模式,本文以《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一课为例,简述“七步八问”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并简要分析该模式在历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课改;“七步八问”;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历史

“七步八问”课堂教学模式指的是课堂流程“七步骤”及课后反思“八自问”,是我校数学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能否适用于历史教学,本文以《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一课为例加以验证。

一、 “七步八问”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 课堂教学流程“七步骤”

“七步八问”指的是课堂流程“七步骤”:(1)创设情境;(2)出示目标;(3)指导自学;(4)展示、检测;(5)精讲点拨;(6)练习巩固;(7)总结提升。

1. 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触摸历史,事半功倍。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为新课的讲授做一个铺陈。

在准备《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这一课时,恰逢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热映,在本节课中,以《厉害了,我的国》的片段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强大的祖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同时提出问题:“中国是如何取得今天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的腾飞从什么时候开始?”由此引出新课。

2. 出示目标

这步要展示本课的课标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求表达简洁,一目了然。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重点是“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偉大的历史转折”,难点是“认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通过这一步,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任务了然于心。

3. 指导自学

本步骤主要是列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本课内容。自学提纲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自学内容应明确、具体、易操作,紧扣本课的重难点。根据这两项要求,在本课的中向学生列出以下自学提纲:

(1)之后,人们最关心和最期盼的是什么事情?这受到了什么阻碍?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革命家为冲破这种阻碍,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意义如何?

(3)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画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更具针对性。通过此步骤,学生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掌握。

4. 展示、检测

这一步骤主要是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由于本课的政治性较强,稍显枯燥,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这一环节中,设置了时下流行的抢红包游戏。课件上展示出几个红包,每个红包代表一个题目,由同学举手抢红包,答对有奖。通过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使本节课成为有笑声的一节课。

5. 精讲点拨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教材重难点的突破。为了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教学中将本课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两年徘徊,乍暖还寒,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从“两个凡是”入手,引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的发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部分:春雷乍响,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情况。这部分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阅读教材,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三部分,春回神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的变革。在这部分中,通过改革前后衣食住行的对比,通过改革开放会后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再进一步点拨,这系列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邓小平的领导,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理解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6. 练习巩固

通过难度适中、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材料一: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了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所引发的这场大讨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这次会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7. 小结提升

用流程示意图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

(二) 课后反思八自问

1. 创设情境是否引人入胜?

2. 出示目标是否体现三维目标?

3. 自学提纲是否简洁明了?

4. 讨论展示是否张弛有度?

5. 精讲点拨是否拿捏得当?

6. 练习巩固是否难易适中?

7. 小结提升是否画龙点睛?

8. 课堂教学是否符合课改?

二、 “七步八问”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成效

(一) 教学方法的转变

“七步八问”课堂模式引入历史课堂之后,经过实践证明,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活跃起来。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在充分熟悉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更要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水平有很好的掌握,才能设计出有效的目标导学案;其次,要求设计精心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再次,出示合理有效的目标要求教师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做到思路清晰、有条不紊;最后,小组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求教师在设置讨论题目的时候既要紧扣教学重难点,又能做到难度适中。

(二) 课堂角色定位的转变

在“七步八问”课堂教学模式中,要求师生课堂角色定位转变。“我们对教师和学生所做的研究发现,在个体不能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可以自主解释思维和信念对其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时,当他们不能清楚意识到自己可以控制这些思想和信念时,有关自我的认识和信念会对动机和行为表现起重要作用。”因此课堂角色定位的转变就是要突出课堂的互动,既要体现师生互动,又要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主要通过精讲点拨环节来实现,而生生互动则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实现,这也是“七步八问”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

三、 “七步八问”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遇到的问题

“七步八问”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在数学课堂中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学科特性不同,运用到历史课堂时遇到一些问题。

(一) 在展示、检测环节

由于文理科的差异,在这一环节中,很难像数学那样用一两题典型的题目检测出学生的自学效果。在选取适当的检测题目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要更注重好题的收集。

(二) 精讲点拨环节

精讲点拨是课堂的点睛之笔,是突破教学内容重难点、引导和启发学生的重要环节。如何在这一环节中挖掘学生的潜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灌输,是教师今后教学过程中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在历史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七步八问”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当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其更符合学情、更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葛小玲.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七步八问”有效教学新课堂模式初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7).

[2]张庆文.历史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的“自助”更见成效[J].家教世界,2012(18).

[3]施海燕.立足课堂求突破 注重创新提成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4(1).

[4]袁海军.周桂花.初中历史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探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7(15):4.

作者简介:

赵晓雯,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课改初中历史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