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逻辑起点研究

2019-12-11郑恒飞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9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根源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 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的处理世界性问题的重要新理念。这一理念蕴含着“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和如何构建”的逻辑起点。《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根与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逻辑起点在《共产党宣言》中能够找到最合理的解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性发展。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源;辩证唯物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确保本国利益同时兼顾他国利益,促使本国发展的同时带动他国发展,实现共同发展。新理念的出现必然有着内在逻辑与现实依据的支持,本文就从物质决定意识、事物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的认识基础出发,结合21世纪全人类所面临的客观现实为依据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以思想的逻辑起点。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物质决定意识理论为思想基础

《共产党宣言》一书中提到“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观最基本的体现。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以理论、观念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些理念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或发展或消失,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从资产者到无产者、无产者到共产党人的基础。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就始终秉承历史唯物主义观,站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看问题、解决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2]追求自由与和平发展是现今全人类共同的意识。

全球性问题和不公平的国际秩序却制约着人类追求自由与和平。恐怖主义、局部战争、核危机、掠夺式资源开发等全球性问题限制着人类的发展,甚至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了威胁,全球性问题威胁着整个人类。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和大国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塑造新型国际秩序呼声渐起。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客观现实依据。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面临全球性问题与建立新国际秩序作为现实依据,尊重当今世界的客观社会存在这个基本前提,并由此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共同面对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社会意识又以理论、观念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继承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的基本理论,同时结合新时代背景充分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路径和方式,这是一次全新的理论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为思想前提

《宣言》详细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与民族间的普遍联系的观点。“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1]。同时《宣言》还指出世界市场正在逐渐形成,资产阶级为了积累资本而开拓了世界市场,使得各民族间因为贸易的往来建立起了复杂的联系。

21世纪的今天,国家间的联系通过贸易这一主要方式有了更加多样化的联系。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主题演讲中说道:“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3]习近平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人类之间最本质的联系,在更加公平和均衡的前提下更好的兼顾各国的共同利益。各国家、民族之间普遍具体的联系这一基本判断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构逻辑前提。面对国家与民族间的利益冲突、文化差异、生产力水平不平衡等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要尊重各主体在民族、阶级、文化、国别等方面的差异,求同存异,互相包容。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交流互鉴,党中央在继承《共产党宣言》关于民族、国家等国际事务主体深刻联系的基本观点和阶级立场上,对世界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对立作出了全新的判断和审视,是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新创举。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思想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阐述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着世界普遍联系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在逻辑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起点根植于对立统一的规律。

就对立统一规律的统一性来讲,面对的是全球性问题和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国家间的关系是更多的是合作共赢,国与国之间有着共同利益又存在着利益冲突,形成了统一与对立的错综复杂关系,而共同体思想最大程度上协调了这种即统一又对立的关系。习近平认为“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5] 中国共产党是从统一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共同体思想处理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强调的是求同存异,从共同视角解决问题,这是是形成共同体意识的认识论基础。从对立统一规律的对立性来看,主要面对的是国家和民族间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包容差异,互相尊重,习近平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高度尊重,认为“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变成紫罗兰这一种花,我们也不能要求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的国家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3]这是在尊重国际事务主体多样性的基础上,正视不同主体在文化、信仰、价值取向、利益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性,以最大限度包容多样,求同存异,以化解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为前提,与世界各国共同面对挑战,实行互利、互惠和共赢的价值选择,将各国际事务主体的利益诉求规约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上。

四、结语

《共产党宣言》 指出,当“共产主义的幽灵”刚刚在欧洲游荡之际,欧洲一切反动的旧势力便联合起来,企图把这个“共产主义幽灵”扼杀于摇篮之中。170年后的今天,崛起的新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相结合,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傲然屹立于东方世界,为世界贡献着中国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起点驾乘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胸怀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419,412,422,401.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58-59.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272,315.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6.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2,541-544.

[6]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根与源探析[J].学术论坛,2018,(02).

[7]《共产党宣言》的空间逻辑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J].学术论坛,2018,(03).

作者简介:

郑恒飞(1995-),男,回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根源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知识产权制度未来发展试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观视角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