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2019-12-02冯侠李晓君张海宇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幼儿游戏指导策略特点

冯侠 李晓君 张海宇

摘 要:游戏是幼儿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活动组织的主要方式。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组织和创编适合幼儿的游戏。本文对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游戏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对幼儿游戏和幼儿的更好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指导策略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组织的主要方式,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幼儿园教师,在游戏选择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保证游戏选择的针对性,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保证幼儿更好地融入到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幼儿今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幼儿游戏的重要性

在幼儿阶段,幼儿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在幼儿活动组织过程中,通过游戏化模式,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主旋律。

(一)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角色的需要,必须让幼儿以他人的身份出现,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从而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发展和完善自我意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游戏中,随着游戏的深入,幼儿交往的频率就越高,交往就越积极主动,学会了妥协和让步,学会了通过协商、轮流、分享、谦让和交换等交往技巧,在不断的游戏纠纷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逐渐得到发展。随着游戏情节的开展,幼儿可以把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在游戏中进行演练,进一步体验、感受和理解,从而加深幼儿的社会认知。游戏中幼儿体验着快乐、恐怖、同情等各种情感,帮助幼儿建立积极情感,调整不良情绪,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二)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

游戏中,幼儿依靠自己对角色和作品的理解和态度,在表演中可以对作品的内容 、情节和语言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性地刻画角色的性格特征,需要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想象力发挥的越充分,越丰富,表演也就越逼真,越有趣。在游戏中,幼儿依据自己的想象选择游戏的材料,数量,按什么样的顺序,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排列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三)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和语言的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在愉悦情绪的伴随下,操作着各种游戏材料,促进了幼儿肌肉活动和手眼的协调能力的发展。体育游戏中的奔跑、跳跃、投掷等使幼儿的各项基本动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基本活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与同伴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及优美生动、句式丰富的角色语言的模仿,幼儿创造性语言的发挥,都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提升丰富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

二、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游戏的特点

幼儿阶段通过游戏能够保持幼儿在活动中的注意力,而且还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游戏的特点来选择和创编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

小班幼儿正处于平行游戏的高峰期,喜欢和同伴玩相同的游戏,喜欢模仿,看别人玩什么,自己也要玩什么。游戏的目的性不强,没有组织者,对游戏的材料和环境依赖性较强,通常是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欲强,能力较弱,角色意识不强,交往欲望较低,通常各自玩各自的玩具,偶尔也会出现向同伴借玩具或相互间进行简单的评价。游戏没有明确的主题,喜欢重复性的活動和动作。

(二)中班幼儿游戏的特点

中班幼儿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有与同伴交往的兴趣,游戏中出现明显的社会交往行为,但交往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常常会出现与同伴发生纷争。游戏中和同伴一起游戏时,与同伙交谈能涉及共同的活动,但游戏缺乏共同的目的,没有组织者,没有分工,每个幼儿都会根据自己的愿望来做游戏。随着经验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增强,游戏的内容比小班丰富了很多,游戏持续的时间也常了,但游戏的主题不稳定,容易出现半路换场的现象,游戏的情节也比较简单。

(三)大班幼儿游戏的特点

大班幼儿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幼儿喜欢且善于和同伴游戏和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大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主动在游戏中反映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游戏的目的比较明确,计划性也加强,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几天甚至一周的游戏活动;游戏的内容更丰富,主题新颖多样,角色增多并能反映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游戏的独立性和合作性都增强了,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选择并有计划的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幼儿的交流合作意识明显增强;游戏的规则更加明确,更加复杂,游戏的过程中也能遵守游戏的规则,并能自己处理游戏中出现的纷争。

三、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小班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首先,教师和家长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其次,在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提供数量多,种类少,形状相似的成品玩具,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玩具可玩,避免幼儿为了争抢玩具而发生冲突,确保游戏顺利进行。再次,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多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其中,以游戏的口吻指导幼儿,帮助幼儿明确主题,确定角色,挖掘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游戏内外的交流交往,同时帮助幼儿培养游戏的常规。最后,引导幼儿逐步稳定游戏的主题,丰富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培养幼儿独立进行游戏的能力。

(二)中班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首先,教师应根据游戏主题的需要,提供适量的成品玩具,并且增加半成品以及废旧物品材料的提供,来满足和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由于中班幼儿游戏的目的性较差,在准备道具和材料时种类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和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对游戏活动造成干扰。其次,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拓展游戏的主题,设计游戏的情节,学会分配角色。中班幼儿角色轮换的意识较弱,有时会因为角色的问题中断游戏。教师应该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做好自愿选择或接受角色,并给幼儿讲解角色轮换的原则。最后,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要以开放的心态来指导游戏,帮助幼儿识别问题,耐心地等待并与幼儿协商、讨论,并引导幼儿解决问题,进一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大班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首先,教师应着重培养幼儿独立开展游戏的能力,除了给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空间和种类较多的基本的游戏材料外,应尽可能少地干扰幼儿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挥,鼓励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如开展新主题的能力,计划和组织游戏的能力,自制玩具的能力,解决纠纷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游戏中,教师应更多的用提问、建议等语言形式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并要给与及时的反馈,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如角色的塑造,夸张的动作,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语调等。再次,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开展更加深入的沟通交流,以反映更为复杂的社会现实。最后,在游戏的总结评价中,教师应该给幼儿更多的机会和表现空间,组织幼儿进行反思性谈话和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分析问题和评价游戏的能力。

在幼儿园的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为幼儿选择和创编适合幼儿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享受到快乐,心智得到启蒙,并且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为幼儿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龚诗远.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147.

[2] 顾珺.浅谈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2):223.

猜你喜欢

幼儿游戏指导策略特点
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分析
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干预与干涉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班游戏活动观察和评价的研究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