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护理管理对肿瘤内科患者疼痛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2019-11-28吴元丽胡敏

医药前沿 2019年30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疼痛评分

吴元丽 胡敏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肿瘤科 广东 深圳 518110)

据有关研究报道,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癌症患病率提高50%,癌症患者每年新增1500万人[1]。疼痛是第五大生命体征,其余四大分别为心率、脉搏、呼吸和血压。有研究表明[2],有50%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疼痛症状,而其中有50%以上的患者疼痛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具有较高发生率,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更有甚者会令患者出现轻生的念头。此外,疼痛会使得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以及食欲减退等情况,影响生活质量,所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方法尤为重要。对疼痛进行控制已逐渐成为成为人道主义的重要处理手段,但常规护理通常只是满足患者基本需求,使得缓解疼痛的效果有限。现本文就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肿瘤内科患者中对其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做出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7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肿瘤内科患者中选取120例,并且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中女性有20例,男性有40例;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52.35±10.26)岁;男性结直肠癌为20例,肺癌为20例,胃癌为10例,肝癌为10例;女性肺癌为20例,乳腺癌为20例,结肠癌为15例,肝癌为5例。观察组中女性有25例,男性有35例;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52.64±10.68)岁;男性结直肠癌为21例,肺癌为20例,胃癌为10例,肝癌为9例;女性肺癌为20例,乳腺癌为19例,结肠癌为15例,肝癌为6例。通过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已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自愿签署同意书;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选取患者均已确诊为肿瘤住院者[3]。排除标准:意识不清和精神异常者;凝血功能异常者;不愿配合本次研究者;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口头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观察其各项生命指标以及告知其用药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方法如下:

(1)成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专业的疼痛管理小组,小组长为科室主任,副组长为护士长,其余专科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成立管理小组后对其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加强能力应用的培养和规范化管理力度。

(2)疼痛评估: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范围包含有疼痛的认知、疼痛位置、疼痛范围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等,结合评估后结果采取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法。

(3)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镇痛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等,使其了解三阶梯式止痛方法,例如疼痛程度较轻患者可使用塞来昔布等止痛药;中度疼痛者可采用曲马多等弱阿片止痛药;重度疼痛者可使用羟考酮等强阿片止痛药,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疼痛药物及处理方法的认知,进而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此外,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年龄和职业等,播放其感兴趣的影视作品和音乐等,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疼痛感,并在病房中增添绿植或是玩偶等,使得患者感受到医院对其的人文关怀。

(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和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指导患者可以通过视觉分散法、听觉分散法、及触觉分散法等情绪转移方法来降低疼痛致使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在交谈过程中可引导患者主动表达出内心需求,并予以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还可采取腹式呼吸训练法或是放松疗法等,缓解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日常交谈中多予以肯定和鼓励,使其重新树立治疗信心。

(5)疼痛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和患者沟沟通过程中可根据其对疼痛的理解情况进行疼痛健康教育,其中内容可包括疼痛类型、治疗措施、性质和应对方法等。教育形式可采用面对面教育或是开展专家讲座等,并发放健康指导手册等,有效提高患者对肿瘤的了解。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书写疼痛治疗日记,利于更好开展疼痛护理管理工作。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NRS(数字评分法)评分表对缓和疼痛程度加以测评,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其中0分表示无疼痛感;10分表示疼痛剧烈[4]。②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测评,患者分数越高表示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其中焦虑分界值为50分,50~59分表示为轻度;60~69分表示为中度;70分以上表示为重度;>50分患者表示为抑郁,50~59分表示为轻度抑郁;60~69分表示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表示为重度抑郁[5]。

1.5 统计学方法

分析本次研究数据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t值,若比较结果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NRS评分对比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疼痛NR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均有所改变,但对照组疼痛NR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NR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NRS评分对比(±s,分)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P观察组607.14±1.062.13±0.429.31<0.05对照组607.28±0.944.25±0.496.33<0.05 t-0.288.36--P->0.05<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情况对比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情况对比(±s,分)

组别例数SASSDS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6056.49±4.3243.48±4.0958.23±4.3644.49±4.26对照组6055.75±4.2851.45±4.2157.53±4.2552.41±4.43 t-0.333.630.313.43 P->0.05<0.05>0.05<0.05

3.讨论

随着近年来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长,而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在终末阶段时可感受到各种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晚期恶性癌症患者而言,疼痛已成为最常见且最难以忍受的临床症状之一[6]。服务制度的逐渐完善,也使得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无痛服务得到了临床认可。有研究表明[7],即使传统的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患者中,但仍有45%的患者疼痛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担心疾病发展和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还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疼痛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有研究表示,疼痛护理管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改善心理状态,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8]。本次研究中,通过成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可以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有助于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疼痛护理有助于患者及家属加深对镇痛药物的了解;心理护理通过转移患者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健康教育,不仅使其可以了解到疼痛类型和应对方法,还为疼痛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因此,疼痛护理管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进而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干预前疼痛NRS评分、SAS、SD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均有所改变,但观察组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护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不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还有助于完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推动医院发展。

综上,对肿瘤内科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可缓解其疼痛程度,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疼痛评分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我给爸爸评分
疼痛不简单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疼在疼痛之外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