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麻醉恢复室患者苏醒期并发症的影响

2019-11-28潘星梁远祝何涓杨税彭媛媛

医药前沿 2019年30期
关键词:苏醒人性化麻醉

潘星 梁远祝 何涓 杨税 彭媛媛

(达州市中心医院手术麻醉科 四川 达州 635000)

麻醉恢复室在临床上也被经常性的称作是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其主要任务是监测治疗全麻后未苏醒,全身情况尚未稳定的患者,观察和处理麻醉和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保障患者在麻醉期间的安全苏醒,改进麻醉后监护质量,加速快速康复。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至麻醉恢复室后,可通过严密观察及监测其体征、症状,来保障其顺利的渡过围麻醉期。术后患者受麻醉药物的影响,将会出现无意识状态,该状态持续时间越久,患者所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就越高[1],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保障患者安全、平稳的复苏,并将减少其在苏醒期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基于此,本文对麻醉恢复室患者苏醒期实施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后对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9月本院收治的64例麻醉恢复室患者,将其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8:14;平均年龄为(43.5±12.4)岁;麻醉方式:静脉麻醉有13例、气管插管复合静吸麻醉有16例、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插管有3例。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19:13;平均年龄为(43.8±12.0)岁;麻醉方式:静脉麻醉有12例、气管插管复合静吸麻醉有15例、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插管有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麻醉Ⅰ~Ⅱ级分级的患者;(2)手术后需要转入麻醉恢复室的患者。

排除标准:(1)严重感染性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患者;(3)合并严重慢性疾病患者;(4)意识或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将患者送至麻醉恢复室内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若其出现有躁动、恶心呕吐以及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并对患者实施Aldrete麻醉复苏后监测评分,若该患者评分指标达到≥9分时,即可将其送回原病房。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详细的护理措施内容如下:(1)麻醉前:在患者接受麻醉手术的前一天,由麻醉恢复室护理人员到病房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详细、耐心的向患者讲解手术麻醉的流程以及恢复室内的环境和各项诊疗措施,使其对其所实施的麻醉类型、手术方式有所了解,分发健康宣传手册以及视频宣教的方式,告知患者麻醉苏醒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等,告知患者不要紧张我们就在您们身边,对各种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教会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等(2)转入麻醉恢复室后:护理人员应在对症处理患者不适症状的基础上对其实施亲情化的护理干预,在患者苏醒后第一时间告诉患者手术很成功,安心休息,耐心解答患者心中存在的疑惑,并予以其充分的支持及鼓励,以缓解苏醒过程中其出现的负面情绪[2]。(3)转出麻醉恢复室:由麻醉护理人员陪护患者转回病房,将患者的手术复苏情况及麻醉术后应注意的事项详细向家属叮嘱,并将其生命体征、回病房后注意事项、麻醉及手术治疗情况详细的告知病房护理人员,术后次日麻醉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回访并作健康指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苏醒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均由SPSS22.0软件处理,%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苏醒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各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苏醒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苏醒时间比较(±s,min)

组别n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研究组327.13±1.397.65±3.1210.33±4.3213.03±4.99对照组329.94±2.0210.47±4.7815.20±6.3116.03±6.76 t-6.48262.79463.60252.1097 P-0.00000.00690.00060.0477

2.2 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讨论

临床经验显示[3],围术期患者的危险性阶段之一就是麻醉苏醒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麻醉恢复室患者在苏醒期内易出现有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感,所以,应加强其麻醉苏醒期内的护理干预,并其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加强预防及处理,使之有效促进患者尽早苏醒。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临床上得到了极大的应用,该护理模式的实施将保障患者享受到最为优质的护理干预服务,并将取代安全护理模式,将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重心倾向于舒适化护理模式,这一转变将正好满足于麻醉苏醒期不适感较为强烈的患者,使之不断提高其临床护理质量,降低苏醒期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对麻醉恢复室患者苏醒期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满足其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各项需求,使之有效减轻其痛苦感,且可缓解患者的身心压力,促进其术后快速康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4]。此次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在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与麻醉恢复室内所实施的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将更有利于帮助患者顺利渡过苏醒期,此外,该护理模式的实施体现了以患者为核心的现代化护理思想,将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增强医院在广大患者心中的良好形象。

综上,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明显缩短麻醉恢复患者的苏醒时间,降低其在苏醒期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苏醒人性化麻醉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绿野仙踪
人性化
会搬家的苏醒树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