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原文言生态 助力文言文学习—浅谈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2019-11-28

名师在线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文言语感文言文

肖 珍

(江苏省吴江中学,江苏苏州 215200)

引 言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其特点在于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中华文明泱泱数千年,口语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文言借助纸笔保持了其特点,流传至今[1]。

一、还原文言生态,教师做好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桥梁”

文言文传承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能帮助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读而明智。正如韩军老师说的“没有文言的灯,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2]。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把“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作为必修部分“阅读与鉴赏”课程目标之一。但很多师生忽视了选修部分,“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尝试新闻、通信的写作”“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等目标要求被置若罔闻。

这种明显以应试为目的的教与学高耗低效,很难实现有效教学,素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应纠正这种做法。

文以载道,文以寄情。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文言的古人,也是彼时鲜活的人,文言生态,就是文言文写作的土壤。还原文言生态,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还原文言生态,才能更快地学好文言。这一过程,就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学习的正迁移过程。

二、三位一体,教师要让学生收获“自得”学习之乐

(一)提升兴趣——做学生的“心理调剂师”

新课程改革至今,仍没有改变文言文教学枯燥的局面,学生依然“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其中隐忧人尽皆知,但是学生之怕,怕的其实不是文言文,而是怕动辄一两节课的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译,怕从未见过的古今异义词,怕各种语法句式的考题。本末倒置的结果,就是文言文学习的恶性循环。

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应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任重而道远。还原文言生态,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辅助教学方法。

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史记》,读《报任安书》,聊一聊司马迁和孔子的困境突围;学《师说》,读《进学解》,讲一讲唐宋八大家中韩愈和柳宗元的相惜和相斥。千古不变是人情,当我们挖掘人性和感情,就能获得跨越时空的共鸣。

二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眼球。教师可以利用多种现代化手段让学生体会古今的联系。例如,《阿房宫赋》,读其文而想见其宫殿,展示中国古建筑的优雅端庄;《赤壁赋》,与其口沫横飞地讲解“明月千古悠悠”,不如播放一段配乐朗诵,声乐光影,更容易让学生被文言之“文”吸引,推波助澜。

三是营造良好气氛鼓励学生进步。笔者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古代人物小传,文白皆可。一则熟悉古人传记的写法,二则笔者常以古人比某学生。例如,《史记》教学阶段,在课堂上以季布比某诚信学生,以苏秦、张仪比某勤奋学生等,稍作讲解,提供资料,诱导学生课后自觉查阅,相比成风。

(二)培养语感——做学生的“规划师”

文言和今语有很大的区别,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难点。张中行老先生在《文言津逮》中说:“文言的讲读,想要做到理解正确,就必须注意文言的文义之间的某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情况。”其中有读音之难、有古今异义之难、有一词多义之难、有典故的难处、也有词汇缩写的问题。

清代学者唐彪的《家塾教学法》中提到“资性钝者,既到案头,一句且不记,任先生催促,彼终不读,非不欲读也,不识字也”。其中所说的“不识字”,即对文义的不理解,文义不理解,文章自然不懂,不懂则不能读,人之常情。

无论是“读、品、练”,还是“读、引、想、拓”,诵读都是语感培养的基础。诵读的好处在于潜移默化,量变引起质变,但真正的诵读,对诵读者有很高的要求,应全情投入。

因此,笔者建议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不能刻板地用“读”来推行,需要善用“左右互搏”之术。一是读,二是积累,即古人读书有“计日程功之法”“月优游渐积之法”。从实词到虚词,从语法到句式,教师应为学生详规划、细归纳,有相应的积累,辅以诵读,才能有好的语感。读的层次也应细做要求,从读译文,到读原文,从读音,到读义,循序渐进,积淀语感,假以时日,就能不去理会“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是判断句,还是定语后置句了。

(三)教学策略——做学生的“监理师”

一是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学策略中,即教师不能喧宾夺主,避免学生听得太多,动得太少。教师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桥梁,监督则可,代工不行。

二是拓展教学内容。很多文言文教学死于“章句”。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其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比较阅读《六国论》和《过秦论》时,为了更好地体会借古鉴今之意,将《赤壁赋》和《赤壁怀古》共同欣赏,对苏轼会多一分理解。

三是丰富课堂形式。课堂教学作为解决学习问题的重要一环,应充满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课前小故事可以让每位学生参与到“用”文言的过程中;课堂历史短剧是一个开展互动、富有趣味且效果较好的办法;小组积分比赛则可以让学生体会思辨的乐趣。丰富的课堂形式势必会带动课堂内涵的提升,不必“满堂问”“满堂灌”而获得“满堂彩”。

四是重视作业创新。作业是极其重要的学习环节。认真批阅反馈必不可少,但更应注重作业的效率。重复进行字词句翻译的题海战术,只能导致学生疲而无功,学而不思的情况将积重难返。从课前预习作业,到课后复习作业、拓展作业,笔者建议“文本研习”类章句练习应循序渐进,少而精,注重完成率;“问题探讨”类作业应精心设置问题的难度和层次,重在让学生体会互助学习、主动思考的乐趣。

结 语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是学习的理想状态。教师在文言文有效教学中,追求的正是让学生进入“自得”的状态。教师应还原文言生态,做好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猜你喜欢

文言语感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