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探索

2019-11-25刘振亚

教育界·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

刘振亚

【摘要】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学习音乐,学生的品德修养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文章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音乐与德育教育的关系、音乐教育的作用以及意义这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的作用;德育教育

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提高学生德育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用音乐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而且要开展以“以德养人”为根本目标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美化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传统思想。因此,音乐教育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与研究。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6-18周岁,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叛逆。

2.由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入学的门槛低,所以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综合文化水平起点相对较低,各自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3.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上文化基础课,学习态度消沉,但喜欢音乐,喜欢上音乐课。

4.当前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家长溺爱造成学生的德育素养普遍较差。

根据以上特点,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生的德育修养。虽然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全面而具体的,但效果并不理想。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直达学生的内心世界。用心灵感受美的事物,对学生的行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爱好特征,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一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存在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音乐就是带有旋律的语言。他们喜欢听音乐,感受音乐,音乐能表现他们的行为习惯。音乐可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第二,音乐是情感的体现,表情达意是音乐的本质特征。音乐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利用音乐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远比原始单一的说教有效。音乐作品可以直接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犹如春风化雨一般,了无痕迹。在德育工作中,思想方面的教育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音乐教育恰好弥补了德育教育中的短板。音乐的强大感染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神奇的效果。这正是音乐与德育教育两者结合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因此,音乐对德育教育势必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第三,人们常常用音乐所触动的情感来解析自己的行为表现。用流动的旋律来解析思想教育的表达,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不仅是对音乐的理解,也是对道德的认识。这几点都说明音乐也是传承德育的一种方式。

三、音乐有引导学生认识道德的作用

(一)规范的道德教育观

道德观是人们生活和行为的准则规范。音乐课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可以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喜欢听音乐的人,容易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开朗的个性;相反,不喜欢音乐的人,容易形成内向型性格,心扉紧闭,容易自闭甚至产生心理阴影。因此,注重音乐教育,树立学生规范的道德教育观是教师的重要任务。音乐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前沿阵地。作为音乐教师,应当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树立规范的道德教育观。

(二)音乐的魅力

音乐的魅力是非常大的,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当我们开心或者伤心的时候,都会发自内心地想唱歌,唱出美妙的心绪,道出深处的那份心声,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写照是多么的舒畅。因此,音乐的魅力是很难形容的。对于我们大家而言,音乐就是一副精神良药,可以治疗许多精神创伤。作为教育手段来说,音乐的作用更不可小视。

音乐所展示的美妙旋律、民族风情、人文风光交织在一起,对人的精神、情感的熏陶有非常大的作用,对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好的音乐能够赋予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使学生对美产生零距离的感受,让他们的心灵在旋律中得到净化。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让我们积极上进。这就是音乐给予我们的力量,也是音乐对德育教育的作用。

(三)音乐能左右我们的情绪变化

音乐美妙的旋律、起伏变化的节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道德、意志、品格以及情操,左右着我们的情绪。

音乐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妙不可及的旋律,让人为之着迷,为之沉醉。当我们欣赏《黄河大合唱》这种壮阔恢宏的音乐时,会感觉精神振奋,热血沸腾,力量无穷。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坚不可摧的力量,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不可摧,誓死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如此强大的主题、如此震撼的音乐,怎能不左右我们的情绪?怎能不唤起我们的爱国之心?答案绝对是肯定的。当我们欣赏《二泉映月》那如泣如诉的旋律时,顿生辛酸、哽咽之感;当我们欣赏《军港之夜》那宁静、优美的曲调时,心情又变得像平静的海面一样安稳。因此,音乐能左右我们的情绪。我们应当利用音乐这一功能来改变我们的心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音乐内涵并学会用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也是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之一。用这种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四、音乐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音乐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情怀。音乐通过多变的节奏、旋律、音色以及和声织体传达具体的情感,声声入心,让人感动,给人以力量。在风雨飘摇的抗日战争时期,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慷慨爱国志士,他们奔走呼号,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创作了一首又一首革命抗战的歌曲,强烈鼓舞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如《长城谣》《松花江上》《国歌》《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这些优秀的作品至今依然散发光芒,激发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笔者有一次教学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当学生唱到“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时,歌声突然变得激昂、高亢。这充分说明音乐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强大的责任感。同时,同学们的激情演唱、真诚的情感表现,再次赋予歌词以生命,表现出学生们的爱国之情。

教师在教授歌曲的时候,把歌曲的创作背景给学生分析透彻,让学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年代、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更能投入情感。

例如,笔者在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唱歌曲《长城谣》时,给同学们讲解完歌曲的创作背景后,再让学生学唱歌曲。在演唱的过程中,同学们深深地沉浸在词、曲作者所要表达的爱国情怀里,这正是歌曲所要传达给人们的“心声”。再者,歌曲中“没齿难忘仇和恨,哪怕倭寇逞豪强”等歌词,字字句句都强烈地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赶走侵略者,保卫祖国,保护家乡的坚定决心,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在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中,音乐一直都是振奋人心、满怀豪情的。无论是《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还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要是爱国歌曲,都会让人热血沸腾,精神抖擞,激情高涨,更会引领广大人民为之奋不顾身,舍生取义。因此,爱国歌曲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怀。

音乐教育在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也在塑造着他们崇高的品质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无可替代。利用美妙的音乐形象和宏大的音响交汇,更加能够触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心灵感应,进而达到让人身心愉悦的效果。

除此之外,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音乐教育发挥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与原始单一的德育说教相比,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更为生动有效。音乐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教育学生,更多是从心灵上引导、触动和感染,从而使学生在精神上、思想上得到升华与提高。为了让每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成为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音乐教育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因此,用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德育教育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也正是我们探索这一主题的价值所在。

五、结语

总之,笔者不断探索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得到以上的感受,将会在以后的音乐教育中继续渗透德育教育,进一步探索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创造一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为广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贡献出一份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春荣,肖舒月.论音乐艺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0):142.

[2]赖文菠,胡琳.浅谈素质测评下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J].科学咨询,2017,(02):21.

[3]桑雯雯.用音乐来塑造美好心灵——浅谈如何在音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2(01):24.

[4]林红.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爱国情怀[J].北方音乐,2017(09):100-101.

[5]张莲.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作用[J].青年文学家,2009(23):178.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
国学浸染下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