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策略

2019-11-25彭忆兰

教育界·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党建工作高职院校互联网+

彭忆兰

【摘要】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党建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时代挑战,抢占党建工作主阵地,构建良好的育人氛围,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党建工作的成效。文章针对“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与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党建工作的创新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策略

在高职院校中,党建工作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内容。如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种种技术便利做好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务工作者面临的全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高职院校承担着育人、党员培养工作的重任,其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既专又红”的接班人。当前,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如何在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抢占党建工作的主阵地,是高职教育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做好党建工作,是发扬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建形态地位的保障之一。当前互联网迅速发展,部分别有用心的国家利用互联网阵地扭曲我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渗透。种种血淋淋的教训都警示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互联网阵地,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也给传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更加关注实践环节。一般情况下,在大一阶段,学生会参与暑期实践;第二年参加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实训;第三年开展毕业实习。三年的时间内,学生在校时间并不多,由于空间、时间的限制,给党建工作造成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传统集中专题讲座、面对面交谈的党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需求。如何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开展党建工作,解决空间、时间上的差异,实现现实环境、虚拟环境的结合,是摆在众多党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当然,“互联网+”时代也给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推动下,高职院校数字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学生处、招生办、教务处、财务处也实现了信息共享;同时,“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平台能够为党建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撑和管理渠道,为党建工作的创新带来了新机遇。

二、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问题剖析

加强党对高职院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主义高职院校的保证。在学校领导、党建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党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还存在诸多脱节问题。

(一)党建工作模式滞后

各高职院校都积极配合党建工作的要求,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建立了校园网,在校园网中开辟了党建专栏,定期更新内容。党建教育工作者以辅导员为主,他们平时的工作压力较重,既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又有大量琐事需要处理,在党建工作上分身乏术,加上缺乏科学的工作方法,习惯采用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很难接受。在教育模式上,没有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尚未实现与时俱进,传统的“思政课”“小组讨论”“讲座”“党课”“参观学习”模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未体现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主体包括两个:一个是高职院校教师,另一个则是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党建工作的重点并非“教”,而是在于“学”,党员只有带着问题主动学,才能让党建工作取得理想的成效。在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学校常常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微博发布、网站建设、公共号推文等工作都是由教师负责,如果将这项任务转移给学生,可以有效激发出他们的参与热情,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会让党建工作收获到不一样的效果。

(三)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有限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之所以与时代脱节,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党建工作者缺乏与时俱进的思维,在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力度不够,不知道怎样满足“95后”“00后”学生的需求。在党建工作中未做好全面、系统的调查工作,习惯主动臆断,造成了信息不对称,新媒体开发无法达到理想的成效。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网站,要发挥出既定的党建效果,必须要具备针对性,精心设计,深层开发,科学应用。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树立“互联网+”党建意识

觀念影响决策,要确保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做到与时俱进,首要任务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作为党建工作者,要掌握“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主动了解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动向,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将其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中,在解放思想的同时,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的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要做好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而且要有扎实的人才和技术保障,可以说,经费投入的大小将会对高职院校“互联网+”党建工作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此,学校党委、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将“互联网+”党建提升到议事日程中,予以大力支持,在每年的经费预算中,划拨出“互联网+”党建设施建设与维护资金,成立工作小组,做到专项管理,专人负责,切实促进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开展[1]。

(二)做好“互联网+”党建设计工作

“互联网+”时代为党建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党建工作者应该对“互联网+”有正确认识,从学校角度着手设计党建工作,既要考虑到网络平台的构建,也要规范内容,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要注重党建工作的品牌化发展,从以往的“多”“乱”“杂”转化为“少”“专”“精”,在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上下功夫,打造党建品牌。利用好微博、微信客户端、校园网、短视频平台,定期发布关于党建工作的相关内容,做好板块划分,增加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微信公众号内容要做到“平面文字”“视听技术”并茂,增强内容的感染力,每天更新,设置党建工作微信群,促进网络互动、宣传手段的结合,引导学生参与热点话题讨论。

除此之外,开展多元化的党建活动,将各类资源整合起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创新党建工作内容。不仅要注重文字和图片的宣传,还要利用好现在的短视频平台,用“趣味”“生动”的视频内容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党建教育,使得党建工作可以入脑、入心[2]。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设置出能够反映出学生内心愿望、发展需求的特色短片,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推送给师生。党建工作者要大胆走出去,解放传统的思想,坚持党性,整合各类优质的党建资源,打造精品党建内容,向全校师生宣传、推广。

(三)发挥学生的党建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给党组织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党员,为党组织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要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切实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开展党建工作,推广民主网上评议模式,通过互联网来开展预备党员考核、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工作,动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撰写先进事迹,制作小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党建活动,减少学生对党建工作的陌生感和神秘感。同时,通过微信、微博等强化互动,拓宽党建工作的服务面,提升网络平台在整个校园中的影响力,逐步将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整合优势资源,全面、迅速、系统地提高“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

(四)利用大数据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

在党建工作上,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时代的种种便利来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培养。考虑到高职院校的育人制度,让学生统一在校接受教育和培养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实习期间,学生并不在校。此时,即可借助微信群、钉钉来开展教育工作,实现党建工作的无缝对接,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实施到位,使学生不管在校学习还是实习期间,都能接受到系统、全面的党建教育[4]。在党政工作中,档案管理也是一个重点工作,这项工作内容多,任务繁重,需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进行整合,以确保党建工作内容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这一方面,还可以加强与学生处、教务处之间的联系,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在学生递交申请书之后,通过平台来考核,避免传统的逐一审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中都要融入“互联网+”思维,党建工作也不例外,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技术数据利用模式,拓展了党建工作的渠道,给党建工作发展带来了新的技术依托。本文從问题和对策角度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开展现状和对策,希望能够为广大党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甦,刘小妹.我国“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成效斐然[J].人民论坛, 2017(01):103-105.

[2]白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5) :149,151.

[3]丁立群,张晶.校企互动视域下顶岗实习学生党建机制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15-16.

[4]梁克俊,刚莹,陈晨.高校学生实习期间党建工作问题与对策——以沈阳师范大学等三所高校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66-69.

猜你喜欢

党建工作高职院校互联网+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