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芦笋秸秆栽培秀珍菇试验

2019-11-25万鲁长任海霞郭惠东任鹏飞

农学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芦笋出菇菌丝

曲 玲,万鲁长,任海霞,郭惠东,任鹏飞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

0 引言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又名袖珍菇、环柄侧耳、黄白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和小平菇,原产于印度南部查摩省。1974 年由菌物学家Jandiaik 驯化成功,20世纪90年代从台湾引进至大陆地区。秀珍菇不仅肉质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特佳、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其所含有的多糖体被验证具有抗肿瘤的功能,其子实体内又富含优质菌体蛋白和人体所需的17 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珍稀食用菌,有“菇中极品”的美誉[1-5]。

中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秸秆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世界范围内的大量需求,芦笋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同时芦笋废弃秸秆的资源量也在迅速增加,芦笋秸秆在全株植株中所占的比例为70%~80%,大量秸秆堆积田地周边,通常采用焚烧处理,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资源。如果能将秸秆进行充分有效地利用,不仅能解决生产栽培过程中大量消耗林木或大量从外省调入棉籽壳的问题,又可节约栽培成本,还能将资源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6-19]。笔者研究利用芦笋秸秆对秀珍菇进行栽培试验,以探讨利用芦笋秸秆栽培秀珍菇的可行性,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菌种秀珍菇57 为山东省农科院资环所保存菌种。芦笋秸秆(芦笋秸秆来自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晒干后,将其碾压、粉碎至长0.8~1.2 cm、宽0.3~0.5 cm。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见表1。

表1 秀珍菇栽培配方 %

1.3 试验方法

1.3.1 母种培养基的制备 母种采用PDA 培养基保存和繁殖,使用18 mm×180 mm试管接种后,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7~10 天后淘汰生长不良和污染菌种,选择长势优良的种子接种。

1.3.2 原种培养基的制备 原种采用枝条种,用17 cm×30 cm×0.05 m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经127℃灭菌2 h,冷却至室温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等量秀珍菇母种,置23~25℃室温下培养,培养20 天后淘汰生长不良和污染菌种,选择长势优良的种子进行生产接种。

1.3.3 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 按表1所述配方分别称取培养料,将培养料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0%~65%,pH 8,采用17 cm×45 cm×0.05 m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干料0.75 kg左右,每个处理装2000袋,装袋后入高压灭菌锅内,经127℃灭菌3 h,冷却至室温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秀珍菇原种,置23~25℃室温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去除污染菌包,移入菇棚进行出菇。5个配方中随机分别选出10 袋,划线、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和菌丝满袋时间。

1.4 出菇期管理

菌袋移入出菇棚前2天,将菇房通风口封2层阻隔网,棚内放置粘虫板进行防虫;用甲醛、气雾消毒剂等药物对菇棚进行杀菌消毒,将菇房密封保持24 h。菌丝长满袋后再继续培养1周左右,待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置于8~10℃的环境条件下低温刺激2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棚。移入菇棚前将出菇棚进行预湿,空气相对湿度调至75%~80%,将秀珍菇菌袋进行墙式堆垛出菇,堆垛6~7层,行与行之间留70~90 cm的管理采收通道。

菌袋移入菇棚2 天后将袋口周围塑料去掉,漏出基质,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当菇蕾形成时,增强通风和光照时间,保持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湿度提高至85%~90%,待菌盖平展时用细喷雾器向菇棚空间喷水。每次喷水后加强通风,避免高温高湿导致病菌感染。当采完1 潮菇后要将料面清理干净,将残菇、病虫菇、病料及时挖除,移出菇房外,对病区采取隔离措施,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区与无病区之间病害的循环侵染。接触过病菇、病料的手或工具应清洗干净,用75%酒精或0.25%新洁尔灭溶液擦拭消毒,防止病害的传播蔓延。清理完1 潮出菇后停止喷水,空气相对湿度降至70%~75%,保持6~8天养菌,养菌后对菌袋进行补水,并做好通风保湿工作,待第2潮秀珍菇出菇。

1.5 采收

当秀珍菇菌盖直径达到4~5 cm左右,菌盖边缘内卷,根据等级采收,采收时动作要轻,采大留小,切记注意菇体整洁、菌盖边缘形状完整。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记录每潮菇的产量。

1.6 鲜菇产量测定

每个配方分3个小区出菇,每小区随机采收10袋,采收后测定各配方的总产量、平均产量、生物学效率,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方对秀珍菇菌丝的影响

秀珍菇菌丝在不同配方上均能生长,配方1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从接种到菌丝满袋需40 天,比生长速度最慢的配方5提早了15天;配方1菌丝长势较差,配方5菌丝长势最好。表2可以看出,配方1芦笋秸秆含量80%时,培养基空隙度大,透气性好,菌丝生长快,菌丝长势弱;配方5中没有添加芦笋秸秆,培养基透气性差,菌丝生长速度缓慢。

表2 不同配方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配方的产量分析

由表3 可以看出,各配方栽培秀珍菇的产量不同。在芦笋秸秆含量占20%的情况下,秀珍菇的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66.47%,配方3、配方2产量次之,生物学效率为65.03%和63.64%,配方1秀珍菇的产量最低,仅为60.54%。可见,利用芦笋秸秆为主料栽培秀珍菇可以正常出菇,添加一定量的玉米芯能显著提高生物学效率,增产明显。

表3 不同配方对秀珍菇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配方栽培秀珍菇的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配方1、配方2、配方3和配方4的芦笋秸秆含量分别为80%、60%、40%、20%,较配方5相比成本降低明显,分别减少了23.97%、20.55%、13.70%和6.85%。以秀珍菇市场价格12 元/kg 计算投入产出比,由表4可以看出,配方1~5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5.45、1:5.48、1:5.16、1:4.89、1:4.78。配方1 的投入产出比为1:5.45,投入产出比最高,增加经济效益明显。

表4 栽培秀珍菇的投入产出比

3 结论

本试验以芦笋秸秆做原料对秀珍菇进行栽培试验,从菌丝生长情况看,芦笋秸秆含量较高的配方,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生长势弱,随着玉米芯添加量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缓慢、菌丝生长势较浓密。玉米芯作为栽培原料,添加适量秸秆,能够明显促进菌丝的生长。本试验接种近10000 袋左右,污染率较低。污染原因主要是芦笋秸秆扎破袋子,秸秆类原料栽培食用菌,需浸泡、软化后再使用。

从生产效益方面看,芦笋秸秆作为主料栽培秀珍菇,从接种到出菇周期较短,生物学效率达到60.54%,随着培养料玉米芯含量的增加,生长周期增加,生物学效率有所增加,但投入与产出比降低。经过统计分析,综合培养时间和成本等因素,认为配方1、2、3、4 都可以实施选用。除此配方之外,各地可根据当地原料资源,选用配方,但需做预备性栽培试验。

4 讨论

芦笋又名龙须菜,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中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高于一般水果和菜蔬,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芦笋较高的营养价值促进了种植面积的增加,随之增加的是芦笋的废弃物,如每年采笋后的茎叶秸秆及其加工罐头过程中的下脚料等[20]。芦笋废弃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日渐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笔者简述了芦笋废弃秸秆的研究利用,以期为芦笋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前国内生产秀珍菇的主要栽培基质是棉籽壳、阔叶木屑和甘蔗渣等,大量使用木屑作为栽培基质与林业冲突,使用棉籽壳成本偏高,而甘蔗渣易受地域限制。利用芦笋秸秆栽培秀珍菇可实现废培养料的可循环利用,延伸生物循环链,还可解决秀珍菇生产原料问题,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芦笋秸秆可以制作乳酸发酵饮料、芦笋茶、饼干、饲料、堆肥等,但作为原材料栽培秀珍菇,未见有研究报道。

芦笋秸秆中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均较高。据统计,膳食纤维能促进酵解、防治结肠癌、预防糖尿病、抑制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防治肥胖,还有减少机体有毒物质的吸收、有利营养物质的合成等作用。因此,芦笋秸秆中膳食纤维在发展低热量、高纤维的健康食品中将会有广泛的应用。有学者分析得出,芦笋根、老茎等器官中有芦笋皂苷分离出,根中多达1%以上。皂苷是芦笋中的重要活性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对人体健康有益[21-25]。利用芦笋秸秆栽培秀珍菇,其所含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芦笋秸秆里的营养成分,有待下一步检测分析。

猜你喜欢

芦笋出菇菌丝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安徽郎溪:基地种芦笋 就业“家门口”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