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渗透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9-11-23俞濛萌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小学音乐

俞濛萌

[摘 要] 渗透式教育是一种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教育的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实施渗透式教育,可以让孩子在接受音乐教育,得到审美熏陶的同时,浸润心灵、净化灵魂,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培养通情达理的性格以及健康的行为习惯,这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教师可通过让音乐作品形象化、营造良好氛围、在课堂渗透德育等途径,让小学音乐渗透式教学更有实效。

[关键词] 小学音乐;渗透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渗透式教育是一种以自然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教育的模式。我国历来就是一个崇尚音乐教育的国度,《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古代先贤都喜好练习琴、棋、书、画,以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琴”所代表的音乐对人的品格塑造有着直接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唤醒和滋养孩子的内在生命。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渗透力”,是音乐教育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儿童音乐能力现状分析

(一)审美能力缺失

小学音乐课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很多小学生喜欢音乐课,但对音乐知识了解得却不多,这就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较差,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较为低下。

(二)音乐基础薄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并不高,被看作副科,而且学校管理者和家长只要求学生文化课上好即可,对音乐课不够重视。小学音乐教师很多长期持“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认识,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导致学生音乐基础薄弱,难以展现天赋。

(三)受重视程度低

有的家长认为音乐课毫无用处,甚至觉得耽误孩子的文化学习时间。而事实证明,有音乐特长并能很好地展现音乐才能的学生,创造能力都非常强,而且学习成绩比较出众。家长对孩子学习音乐不重视,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渗透式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作品形象化

小学音乐课上有一些稍微难一点的欣赏作品,比如《水草舞》这首钢琴曲,大部分学生刚开始是听不懂曲子的内涵的。对此,教师可以让他们用画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听后的想法。孩子们对画画都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们会积极发挥想象,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就让音乐变得更具体和形象化,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情感,更容易达到教学效果和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

又如,在教学《爱的祝愿》这首歌曲时,教师以“爱”为主线,带着孩子们走进乐曲深入感受,将作品划分成三个场景,同时让学生编排相关的动作,随着旋律进行律动。学生一边跟着旋律律动,一边联想相关的场景,更加容易走进歌曲的情绪,了解创作者的心情。这种让孩子们设身处地感受音乐的教学方法,能加深孩子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营造氛围

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阅历,他们的思想很单纯。因此教师要注重营造氛围,引导孩子对音乐进行体验,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各种乐器的声音都只是用来表现声音的“色彩”和情绪,而不是为了歌唱和声或者打拍子。教师要将运动、舞蹈和游戏融入音乐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提供心灵的滋养。

为了丰富孩子的体验,教师还应选取各国家各民族的音乐,让孩子了解不同的文化。这样更有利于開阔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音乐能力。

(三)渗透德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除了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包括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互助友爱等品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基础,以课堂为阵地,挖掘德育元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生动的讲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尽可能地把音乐作品中包含的德育元素如尊敬师长、热爱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和引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如通过教唱《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春江花月夜》以及《中国话》等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培养他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欣赏德彪西的《月光》和中国古琴曲《流水》等来提升学生对美的追求。通过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可以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得到熏陶,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音乐渗透式教学的目标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受家长的宠爱,导致许多孩子自私任性,有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等缺点和弱点,加上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压力,许多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现代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具有心理治疗作用,优美的节拍和旋律,可以调节人的神经,使人产生欢快的感觉,当人们因疲劳或压力产生思维混乱时,或者压抑、沉闷、惊慌时,听一听轻松的音乐,能使身心顿时放松下来,解除疲劳,平复心情。

(一)丰富学生情感,加强心理素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提高课堂的渗透力,有利于触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小学生心理状况受社会、家庭、学校影响很大,而音乐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往往是最直接的。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通过旋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的大脑中产生音乐形象,给人直接的听觉感受,因此开发大脑离不开音乐,音乐对人的智力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受到启发的。”

(二)发挥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而且要了解学生们喜欢的音乐风格和歌曲,以便有的放矢地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音乐教育如果能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符合,则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社会,如今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学校必须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而音乐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效载体,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有这样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而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中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独特之处。” 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推行渗透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影响远远超出艺术的范畴,而德育和美育功能正是它的灵魂,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有效载体。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尽管它的内涵比较抽象,但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在小学音乐课堂实施渗透式教育,可以让孩子在接受音乐教育,得到审美熏陶的同时,浸润心灵、净化灵魂,养成乐观豁达的心态,培养通情达理的性格以及健康的行为习惯,这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通过渗透式的音乐教育,能够加强孩子的审美体验,从而以美引真、以美导善、以美化情。

参考文献

[1]周丽.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7,(9).

[2]蔡凡.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校园(中旬),2017,(3).

责任编辑 万永勇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小学音乐
刍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