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眉蛇毒血凝酶针和氨甲环酸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9-11-23袁萍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凝血功能上消化道出血

袁萍萍

【摘 要】 目的:探讨白眉蛇毒血凝酶针和氨甲环酸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感染科就诊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观察组联合静推蛇毒血凝酶。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但是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眉蛇毒血凝酶针和氨甲环酸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较满意,总有效率高于单独使用氨甲环酸。

【关键词】 白眉蛇毒血凝酶针;氨甲环酸;上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

上消化道出血是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原因主要为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1]。内科保守疗法仍然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于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或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的耐受性比较差,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本研究选择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感染科就诊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主要探讨了白眉蛇毒血凝酶针和氨甲环酸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感染科就诊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5~78岁,平均(53.24±16.73)岁;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6~78岁,平均(54.12±15.73)岁。病因均为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两组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每次0.5g,每天2次。观察组:联合静推蛇毒血凝酶,每次2KU,每天2~3次。

1.3 观察指标

评判治疗有效率的标准如下:1)有效:用药后72h内上消化道出血停止,血红蛋白没有出现明显的降低,生命体征基本平稳;2)无效:用药后72h患者的上消化道仍然出现活动性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以及呕血,血红蛋白明显降低,胃管的引流液呈暗红色的血液,心率升高和血压降低等。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原的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5.00%(P<0.05)。见表1。

2.2 两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原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但是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机体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主要包含胃、食管、胰胆或者十二指肠等病变导致的出血,症状主要为黑便以及呕血等[2-3]。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比较快速,病情的发展速度较快,常常会伴有血容量降低导致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该病的病死率高达5%~10%,特别是男性患者比较多见[4]。上消化道出血时,患者胃中的酸性环境会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且对胃黏膜血管产生腐蚀作用。治疗主要采取止血剂,促进溃破血管的局部产生血凝块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并且采取抑酸药对胃酸的分泌进行抑制,从而有效保护胃黏膜。氨甲环酸与纤溶酶或者纤溶酶原的赖氨酸结合区具有比較高的亲和力,可以竞争性地对纤维蛋白的赖氨酸以及纤溶酶之间的结合发挥抑制作用,进而明显抑制纤维蛋白凝块发生裂解,发挥止血效果。氨甲环酸主要被用于治疗纤溶亢进导致的出血。白眉蛇毒血凝酶作为由长白山白眉蛇蛇毒中提取而成的一种药物,具有类凝血酶样以及凝血酶作用。在正常的血管中仅有类凝血酶样效果,当血管出现破损时,就会产生类凝血酶样以及凝血酶的双重效果。白眉蛇毒血凝酶的止血机制主要为: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成为纤维蛋白,并且进一步形成止血栓,其作为一种具有靶向效果的生物制剂,仅在出血部位发挥作用效果,而不会使血液处在高凝状态[5]。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但是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蛇毒血凝酶不会对机体的凝血功能产生明显的有效。分析其原因为,蛇毒血凝酶作为一种具有靶向性的止血制剂,其仅在患者的出血部位发挥凝血效果,而没有血管内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效果,对纤维蛋白稳定因子不会产生激活效果。

综上所述,白眉蛇毒血凝酶针和氨甲环酸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较满意,总有效率高于单独使用氨甲环酸。

参考文献

[1] 许世申,陈万般.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2):3998-4000.

[2] 黄理,陈丽芬,覃冬林,等.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0):3912-3914.

[3] 高春香.上消化道出血108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05):165-166.

[4] 张建新,牛丽丹,杨亚勤,等.实验室指标联合Blatchford评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03):379-382.

[5] 陈正彦.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黏膜下注射白眉蛇毒血凝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成功止血率及预后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08):909-911.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凝血功能上消化道出血
755 nm皮秒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