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林姬鼠繁殖特性在种群调节中的作用

2019-11-21张红涛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调节作用

摘 要 大林姬鼠是典型的森林鼠类,是东北林区的主要害鼠之一。本文描述了此鼠的形态特征,分析了性比、怀孕率等7 个因素对此鼠种群的影响。

关键词 大林姬鼠;形态特征;繁殖特征;调节;作用

大林姬鼠是东北林区五大害鼠之一,是典型的森林鼠类。危害林木果实(种子),破坏森林天然更新、苗圃育苗和直播造林,种子园、母树林和果园结实。其种群繁殖特征是决定此鼠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种群繁殖强度及繁殖力是由怀孕率、胎仔数等多项指标所决定,它们又在不同程度地影响此鼠的种群数量波动。研究此鼠的繁殖特性在种群调节中的作用,为防治此鼠提供依据。

1 形态特征

大林姬鼠属于啮齿目、鼠科、姬鼠属。此鼠体形细长,体长70-120mm,尾长稍短于体长,耳较大,向前拉可达眼部。后足较长,乳头胸部和腹部各2对。毛色随季节变化,夏毛背部一般呈褐赭色,颜色均匀,毛基为深灰色,上段为黄棕或带黑色,并杂有较多全黑色的毛。冬毛由于杂有全黑色毛较少,黄棕色较为显著。腹部及四肢内侧为灰白色,头顶和背部颜色相同,面颊和体侧为黄棕色。后足长18-24mm。

2 试验地点与方法

2015-2017年我们于桦甸市的柞林、水胡林等10种生境中捕获了665只大林姬鼠,逐个进行了解剖,并对其性别、雌鼠怀孕否、胎仔数多少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划分了5个相对年龄组。按年度、月份统计此鼠的雌雄性比、雌鼠怀孕率、平均胎仔数、雌雄与总的成亚比、繁殖指数和生殖强度等繁殖指标。

3 繁殖特征在种群调节中的作用

3.1 性比

性比是影响大林姬鼠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之一。此鼠在不同年度和平均的季节间性比差异较大。2015年4-5月雌雄性比均为1:1,雌雄数量相同,夏季种群数量增长幅度不大;7月和9月雌鼠高于雄鼠,秋季此鼠数量有增加的趋势。2016年4-6月雄鼠数量显著高于雌鼠(1:1.6、1:1.2和1:1.2),夏季此鼠数量增加缓慢,但7月份雌鼠密度高于雄鼠(1:0.86),说明秋季此鼠种群数量有增长的趋势;秋季此鼠种群密度高,属于大发生年份。2017年4月雄鼠数量显著高于雌鼠(1:1.17),5月份雌鼠密度高于雄鼠(1:0.5),7-9月雄鼠数量略高于雌鼠(1:1.17、1:1.29和1:1.06),说明今年此鼠种群数量增加缓慢,为低峰年。

3.2 怀孕率

怀孕率直接影响大林姬鼠种群的繁殖强度,左右着此鼠的种群数量。

从季节变化看,此鼠每年4-5月和7月或8月出现两次怀孕高峰,说明此鼠年度内产两窝;从年度变化看,2017年怀孕率最高为28.57%,2016年(高峰年) 此鼠怀孕率最低为8.33%。这说明低密度年此鼠怀孕率最高而高峰年怀孕率最低。此鼠怀孕率与种群数量成反比。

3.3 胎仔数

胎仔数的多少直接反映大林姬鼠的生殖能力。胎仔数也是影响此鼠种群年龄结构的因素之一。此鼠的胎仔数个体间差异很大,一般为3-7个,多为4-6个,个别的多达10个。从季节上看,4-5月和8月或9月出现两次高峰;从年度上看,2015年此鼠平均胎仔数最高达7.65;2016年平均胎仔数最低为5.47,说明平均胎仔数高的年份第二年是种群数量的高峰年。

3.4 年龄结构

大林姬鼠种群年龄结构直接影响其种群的繁殖力,种群年龄组成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以成亚比[成亚比=成体数/(成体数+亚成体数)×100%]表示种群年龄组成。从此鼠种群总的成亚比看,2015年8月出现一次高峰达100%,并持续到9月份(84.62%);2016年4月份(92.31%)和9月份(80.67%)与2017年4-5月(100%)和9月(76.19%)都持续两次高峰。从雌雄的成亚比看,2016年5月(89.66%)和9月与1997年4-5月和9月均持续两次数量高峰。这说明成亚比出现的第一次高峰导致了种群数量出现第一次高峰,成亚比出现的第二次高峰与种群数量出现的第二次高峰是相吻合的。

3.5 繁殖指数

繁殖指数是指整个繁殖过程中, 在一定时间内平均每只雌鼠可能增殖的数量,他表明种群中参与繁殖个体的比例,怀孕率与胎仔数之间的关系。其公式为:雌性繁殖指数(I)=怀孕率×平均胎仔数。大林姬鼠雌性繁殖指数5月份(2016年2.82、2017年3.50)和8月(2016年1.6、2017年0.75)出现两次高峰,决定着此鼠种群数量出现的两次高峰。在年度上,2017年繁殖指数最高,说明2018年此鼠种群数量有增长的趋势。

3.6 生殖强度

生殖强度表示胎仔数、怀孕率与性比之间的关系。其公式为:生殖强度=(平均胎仔数×怀孕率)/性比。大林姬鼠的生殖强度4-5月份(2016年6.94和6.20、2017年7.43和5.25)和8月(2016年3.20、2017年1.71)持续两次高峰,左右着此鼠种群数量的两次高峰。

3.7 人为因素

由于人类从事森林抚育等活动改变了原来到大林姬鼠生存環境,缺少喜食食物,迫使此鼠向外迁移,使其种群数量下降,其繁殖强度降低。

参考文献:

[1]马杰,李庆芬,孙儒泳,刘定震.东灵山辽东栎林啮齿动物群落组成及优势种大林姬鼠的繁殖特征[J].动物学报,2003(02):262-265.

[2]刘忠良,金志民,杨春文.MG-复合不育剂对大林姬鼠繁殖影响的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1-2.

作者简介:张红涛(1976年-),男,吉林省桦甸市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工作。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调节作用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