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文教材中汲取写作滋养

2019-11-12卓惠玉

活力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阅读

卓惠玉

[摘 要]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文章试图从写作角度对鲁迅的作品进行探讨,从“写人的精准”这个角度挖掘其作品中的“作文因子”,力求对中学生写作有所借鉴。

[关键词]鲁迅作品;阅读;写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材资源本身的内容丰富性为教学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以现有文本为基础,给学生提供很多行之有效的写作范式,将文本教学与写作教学融为一体,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记叙文如何刻画人物这方面展开论述。

写人记敘文的美学目标是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要达到这个目前前提就是要学会细心观察,抓住其最为独特的个性特征。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的外貌往往受身份、年龄、修养、习惯、家庭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落到笔下,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集中笔墨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反映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出人物的深度。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的身份地位,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的精神活动。胡适在《论短篇小说》中说:“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动作描写要选择最富有典型意义的一两个动作,突出人物的个性,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要使人物站立起来,仅靠一两个动作是不够的,还可以采用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动作组成动作群来表现人物。神态描写,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人在不同情绪时的神态都不一样,写人物神态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描写要跟人物的语言动作相结合,加强文章的表现力。心理描写可以细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幻觉描写,感觉描写,还有用景物描写折射内心的感受等。

学习《阿长与山海经》,看看鲁迅先生怎么表现阿长这个人物。 通读全文,让学生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在读读品品中领会文章的魅力并学习写作方法。“黄胖而矮”,作者选择最能表现长妈妈外貌的四个字,精准地把人物的轮廓描绘出来了,偏偏又叫“长妈妈”,这强烈的对比又使文章有了些许的喜剧效果。“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求似的,摇着我的肩。”“伸、按、看、摇”“ 惶急”“ 又有所求似的”这些动作和神态相结合,把长妈妈生怕“我”忘了道“恭喜”惶急迫切的模样活脱脱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作者用了“霹雳”“震悚”两词写出长妈妈这句话对“我”所造成的强烈冲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大字不识一个甚至连书名都说错的保姆,她是如何买到书的?倘若心中没有大爱,她会为孩子的一句话去竭尽全力?文章一路铺陈到了这里,算是到了一个高潮,也就是这句语言描写,为文末情感的爆发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在边读便品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文学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也使自己的写作有了可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先布置微作文——熟悉的你。通过语言、神态等描写写出人物的个性。单元教学结束后,依写作要求,拓展微作文,学习《阿长与山海经》典型事例的选取、详略的安排以及多种表现手段的运用,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这样,写作的要求就逐步提高。读写结合,在读中学,在读中写。

《社戏》中有三段“我”去看戏前、途中、当时的心理描写。“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是幻觉描写,写身在家里的“我”却“看见”小伙伴在戏台下买豆浆喝,“听到”了锣鼓的声音,这比直接写“我的心飞到戏台下去了”更形象、可感。“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是一个孩子愿望得以实现后如释重负的感觉描写。最精彩的要算看戏途中的描写,“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形象地写出‘我陶醉之情、之状、之思,情景交融几乎到了“物我两忘”地步。在这来去的途中,作者用想象去入境,用感官去感受,用心灵去体验,用经历去验证,收到了绝妙的艺术效果。趁着热乎劲让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多种的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个片段作文,写出自己或等候或盼望或思念……的心情。

《故乡》塑造人物的手段就更丰富。杨二嫂的肖像是粗线条静态勾勒。“一个凸颧骨,薄嘴唇……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先生抓住了人物最突出的特征,凸颧骨、细脚伶仃表现杨二嫂的瘦,两手搭着、张着两脚又可见其泼辣张狂,嘴唇薄又可见其尖酸刻薄……从外貌来看,杨二嫂的性格就初露端倪,从相貌见性格,需要更成熟的写作手段。《故乡》还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年轻的杨二嫂是个“终日坐着的‘豆腐西施”,到五十岁时却成为了一个面目可憎的人,是什么原因让杨二嫂“堕落”?是什么原因让活泼、乐观的少年闰土变成了一个木偶人?在对比中作者表达了深刻主题。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就更高了,布置学生写故事,可写真人真事,也可虚构,同时提出具体要求:人物性格要鲜明,人物关系不宜过于复杂;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常规结构来整体设计情节;要有适当的环境描写 ,要确定故事的主题。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名家荟萃,鲁迅先生的文章更是不朽之作,把课文的读和作文的写结合起来,既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又解决了作文教学天马行空,长篇累牍的痼疾,促使学生重视课文,乐于写作,提高了课堂作文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阅读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例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高中化学的基本教学方法:阅读、实验与探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现状和优化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