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2019-11-12杨兵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下肢骨运动神经进针

杨兵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

骨科手术治疗中老年人较多,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安全性、患者耐受性,对手术麻醉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对比其他年龄段人群,老年人生理器官呈现明显退行性改变表现,从而增加了麻醉风险。以骨科下肢老年手术患者为例,一般采取椎管内麻醉方案,由于是盲视下操作,所以增加了麻醉风险。近年来,针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为了提高麻醉安全性、准确性,开始尝试超声引导麻醉。基于此,该文就该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为例进行试验研究,总结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总计84例。纳入标准:(1)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患者签署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3)骨科下肢手术患者;(4)>60 岁患者。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合并其他脏器疾病患者;(3)精神、意识障碍患者;(4)试验麻醉禁忌患者。进行84例老年患者分组,采取随机法。对照组(n=42):男23例,女 19 例;年龄 61~82 岁,平均年龄(73.5±4.5)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患者26例,胫腓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各8例。试验组(n=42):男25例,女17 例;年龄 62~83 岁,平均年龄(73.7±5.2)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患者2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例。对照组与试验组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麻醉方法

开通静脉通道,静滴乳酸林格注射液(6~8 mL/kg)、芬太尼(1 μg/kg)、咪达唑仑(1~2 mg)。

对照组——患侧向上侧卧位确定L4,以利多卡因(1%)局部浸润麻醉,取穿刺点垂直进针,针头达L4横突时合理退出向上倾斜从横突上缘进针(0.5~1 cm),感阻力消失后拔针芯,回抽无脑脊液、回血情况下注入罗哌卡因(0.5%、20 mL),骶骨角、股骨大转子下 1~2 cm作进针点垂直穿刺进针,异感时注入罗哌卡因(0.5%、25 mL)。

试验组——取飞利浦CX50彩超于L4水平横扫,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超声引导下硬膜外穿刺于L4间隙旁开脊柱正中进针,达L4神经根旁停止,拔去针芯回抽情况下无脑脊液、回血情况下注入罗哌卡因(0.5%、20 mL)。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连线处横扫,引导下穿刺至坐骨神经旁注入(0.5%、25 mL)。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麻醉效果、疼痛程度(参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感觉以及运动神经起效、维持时间

1.4 麻醉效果评价标准

优——患者术中无疼痛,肌松效果满意。

良——患者术中稍有疼痛,肌松尚可,但是需追加镇痛、镇静药物。

差——患者术中麻醉效果优良标准均未达到。

1.5 统计方法

经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计算84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试验观察指标。麻醉效果以[n(%)]的形式描述,VAS评分以及感觉、运动神经起效、维持时间等计量型指标以(±s)形式描述,分别采用(χ2)和(t)进行检验。相同指标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比较

试验组、对照组84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组间麻醉效果见表1。组间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组间麻醉疗效分析

2.2 VAS评分比较

试验组、对照组84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组间 VAS 评分分别为(0.6±0.2)分、(1.0±0.3)分。 组间VA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9 7,P=0.000)。

2.3 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对照组84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组间感觉、运动神经起效以及维持时间情况见表2。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组间感觉、运动神经起效以及维持时间对比[(±s),min]

表2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组间感觉、运动神经起效以及维持时间对比[(±s),min]

组别 感觉神经起效时间 维持时间运动神经起效时间 维持时间试验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6.18±0.60 7.55±0.80 8.878 6 0.000 432.58±33.80 399.01±30.50 4.778 6 0.000 9.01±0.78 9.95±0.80 5.452 2 0.000 380.03±38.50 340.90±39.05 4.624 4 0.000

3 讨论

对比其他年龄段人群,老年人多系统器官发生退行改变,加上基础性疾病合并情况,从而影响患者手术耐受性、增加手术麻醉风险。下肢骨科手术以椎管内、腰丛神经阻滞等麻醉为主,腰丛神经麻醉操作复杂,术后不良反应明显。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明显增加麻醉阻滞范围,盲操作情况下对操作人员操作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预防神经损伤等问题。超声引导下可以清晰观察神经位置,并合理调整进针位置、深度,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麻醉效果更好。解孝颖研究指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成功提高麻醉效果,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起效快且持续时间长。

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对照组老年患者麻醉优良率(100%vs80.95%)、VAS 评分[(0.6±0.2)分 vs (1.0±0.3)分]以及感觉与运动神经起效、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期间借助超声引导具有安全性且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整体麻醉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下肢骨运动神经进针
X线与CT在下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Ilizarov贯穿固定钢针和环形外固定系统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护理
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