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几点思考

2019-11-06翟精武施渺筱张海玲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农学应用型教学方式

翟精武 施渺筱 张海玲

[摘 要]以安顺学院农学院农学专业为例,论述农学专业为适应高校应用型转变发展,结合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搭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及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以完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阐述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满足安顺市农业产业对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地方高校; 农学; 应用型; 品牌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特别是农业类院校)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故而,国家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作为高校转型发展的引领方向。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传统高校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教学任务的确立、教学计划的安排、课程体系的构建均过分侧重于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而较少涉及实践性环节,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致使我国部分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农学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无法满足地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导致结构型人才供需矛盾。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能够主动适应 21世纪“三农”发展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专业方向的设置和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形成合理的具有“深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布局,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强力推进了农学专业的应用转型。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应用转型

按照《安顺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目标总要求,学校启动 2018 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构建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根据农学专业的特点,建构了“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群,农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将由通识教育课程群、专业教育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创新创业课程群、第二课堂活动群5大课程群构成;方案修订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分制为切入点,充分吸收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认真审视农学专业培养方案与安顺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性化成才的契合度,优化、重构具有安顺学院特色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通识课与专业课,打通两类课程的有机联系;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包括专业技能实践、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等),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对第一课堂进行有效补充,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

2 深化教学方式改革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更新课程教学质量观,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引导农学专业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全面带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明确课程教学方式,基础课在侧重传授式教学方式的同时,应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专业核心课应采用研讨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侧重于研讨式、项目化教学;实践课积极推行研讨式、启发式、参与式、讲座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和课程学习中的教学互动,着力强化学生质疑、批判、思辨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 搭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及科技创新平台

农学专业2018年新投入使用实验室约3000平米,拥有原子荧光、原子吸收、气相液相质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凯氏定氮仪、粗脂肪测定仪等实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省教育厅产学研基地等能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践技能的训练。

以企事业单位为主共建多个综合性实习实践基地,由企事业单位承接农学专业学生的操作训练、顶岗生产、市场调研、毕业设计等。目前,学校与安顺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學院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构建“主体多元、模式灵活、形式多样、深度合作”的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以农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或工作的“3+1”模式建立合作教育模式。即在第六、第七学期选派高年级学生进行为期8个月的专业的实习和培训,内容涉及农作物、园艺、果树、畜牧等,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依托学校创新创业相关平台,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双创”行动计划,大力促进农学专业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依托农学院现有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省教育厅产学研基地等,强化应用型科学研究,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平台建设、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新机制,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转型发展是社会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客观要求。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需要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的创新型、应用技术类人才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服务。而且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将直接引导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类型。农学专业通过转变方式、优化结构、面向社会、主动服务,来培养更多的应用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周平,唐天向,海梅荣,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农学品牌专业打造——以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01).

[2] 孟桂元,周 静,金晨钟,等.地方本科院校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

[3] 陈宏涛,吴锡冬.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45).

[4] 李亚珍,王靖,邸娜,等.农学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以河套学院农学专业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5(27).

[5] 张小明,宁海龙,邹德堂,等.基于农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6).

猜你喜欢

农学应用型教学方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基础农学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卓越农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构建与实践探索
浅议多媒体在农学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农学专业教学的问题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