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源市“三农”人才培养研究

2019-11-06彭仲文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三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彭仲文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当前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脱贫攻坚期,“三农”人才队伍是带领广大农村群众脱贫攻坚、脱贫致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这支队伍建设得如何、作用发挥得怎样,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战决胜的进程和效果,意义重大、作用特殊。当前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三农”人才队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问题,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客观需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破解“三农”人才瓶颈制约,对“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为此,本文旨在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打造一支热爱农村、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三农”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和作用发挥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2018年中央一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描绘了乡村振兴道路的宏伟政策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当前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脱贫攻坚期,“三农”人才队伍是带领广大农村群众脱贫攻坚、脱贫致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发挥着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支队伍建设得如何、作用发挥得怎样,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战决胜的进程和效果,意义重大、作用特殊。当前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三农”人才队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问题,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客观需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破解“三农”人才瓶颈制约,对“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为此,本文旨在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打造一支热爱农村、數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三农”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和作用发挥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源市“三农”人才培养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围绕“三农”问题展现出的新特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加快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河源市地处粤北山区,管辖源城区、江东新区、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共五县二区,其中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均为国家贫困县。全市现设有99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251个村委会和155个社区居委会,全市户籍总人口358.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99万人,农业人口274.4万人,是农业大市。

河源市非常重视“三农”人才培养工作,由本市高职院校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河源市乡村振兴指挥部、市委农办、市农业局、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政校农”协同创新联合设立河源市乡村振兴学院,并由主管农业副市长牵头,统筹全市资源,作为河源市“三农”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河源市乡村振兴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三农”人才培养项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开展项目有如下:一是政校企协同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办学模式。河源乡村振兴学院从2012年开始联合中共河源市委组织部开设农村干部大专函授班,该班办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将农村干部培养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经过七年探索与实践,目前为河源培养了具有成人大专学历的农村干部3597名,使河源市村干部大专比例从2012年的9.7%提升到目前的58.2%,为河源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三农”工作队伍。二是政校农协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为使新时代广大农民群众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引领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河源市乡村振兴学院从2017年开设农民大学生项目,结合河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开设农产品电商营销、园林技术、工商企业管理、乡村旅游管理、学前教育等专业的成人大专班,开设全省高校首批“农民大学生创业与实践基地”,每年为河源培养新型职业农民500名,为河源培养一支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三农”人才队伍。三是新生代农民工圆梦计划。自2012年以来,在共青团河源市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与河源市团委合办“圆梦计划 河职200”项目,每年资助200名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继续教育攻读专科学历。四是涉农人才培训项目。除了学历教育外,积极开展涉农人才培训项目,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三农”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河源市在“三农”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全省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宣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数字广东)、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论坛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农村报、河源日报、河源电视台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报道100余篇。同时得到广东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广东党建栏目上作经验介绍和推广,被国家教育部地市高职教育研究中心称为地市高职院校“政校合作,服务农村”的经典案例,并于2014年在全国地市高职教育研究会年会上作经验介绍,2017年项目获广东省第五届工作技能大赛党建创新项目全省第4名,受到省领导的肯定,2018年被广东省教育厅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选送教育部,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20余篇。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源市“三农”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源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三农”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三农”人才学习意愿不强烈

河源市地处粤北山区,长期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当地农民传统思想文化制约,许多农民文化程度偏低,而且都还保留着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思想,处于社会底层,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复杂,自主参加学习的意识非常淡薄,对于政府开展的相关技能培训课程以及农业新技术等接受度比较低,落后保守的思想难以激发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

2.2 “三农”人才培养内容不丰富

由于受传统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三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比较单一,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但是比较缺乏实践教学,有些课程虽然设有实践教学,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分离,实践课堂多为外出观摩学习,走马观花,缺乏实地操作实践环节。培训内容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内容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知识,很难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也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2.3 “三农”人才培养方法不灵活

当前,河源市对于“三農”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人才培养方法没有根据农业领域的变化而采用适应新时代的培养模式,这就很难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或者说培养出来的“三农”人才很难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就对“三农”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三农”人才的培养方法需要及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

2.4 “三农”人才培养经费不充足

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国家农村有很多很好的政策,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农村也给予很大的支持,但是这些都是专项经费,只能开展专项工作,其中也有“三农”人才培养经费,但是相对还是比较少,更重要的是这些经费都有专门的培训项目,各地如果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不在列表范围内“三农”人才培养项目,就需要各地财政自筹经费。河源市作为粤北山区,地方财政比较薄弱,对于“三农”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比较少,这就很难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创新开展丰富的“三农”人才培养。

2.5 “三农”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当前对于“三农”人才培养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政府各部门各自开展“三农”人才培训,比如市委组织部、农业农村部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局、扶贫工作局、水务局、移民局等都根据自己所管辖领域的实际情况开展“三农”人才培养,造成很多培养冲突,产生了很多浪费,而且这些“三农”人才培养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管理体制,政策体系,致使“三农”人才培养花了很大力气,投入了很多资金,但实际却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源市“三农”人才培养对策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政策和河源市“三农”人才培养的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激发“三农”人才学习意愿

教育是推动一个民族的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多数农民观念比较落后,对于培训教育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致使“三农”人才培养工作很难推进。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激发农民学习的兴趣。一是政府要搭建好学习平台,拓宽村民学习的渠道;二是要站在农民的角度,从农业生产实际或者农民就业实际向农民灌输教育的重要性;三是要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向农民宣传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四是要通过参加培训获得成功的农民典型案例示范作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培训,激发“三农”人才学习意愿。

3.2 推进产教融合,丰富“三农”人才培养内容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刚刚颁发的“职教20条”等都把产教融合作为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三农”人才培养,关键也要推进产教融合。第一,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三农”人才培养一定要立足农村,与广大农村深度融合,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第二,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器,“三农”人才培养一定要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深度融合,根据企业和合作社的需求,实施“三农”人才培养。第三,大力培养产教融合培训基地,鼓励农业企业积极参与“三农”人才培养。第四,产教融合要以产业为导向,要推进专业与产业的融合,紧跟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建立对接产业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与产业同步规划,课程内容围绕产业需求共同开发,更好地将教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

3.3 采取多元模式,创新“三农”人才培养方法

首先,在“三农”人才培养的形式上要多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单一的培训方式很难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各类“三农”人才培养基地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互联网 +”培养平台,拓宽“三农”人才培养的途径,使“三农”人才培养实现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其次,在培训主体上也要多元化,以政府牵头,高校科研院所为主要力量,鼓励民办机构和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积极参与,积聚社会力量,引入社会资本推动“三农”人才培养快速发展。

3.4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三农”人才培养经费

开展高质量的“三农”人才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新时代的要求,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大财政投入,确保“三农”人才培养无后顾之忧。一是认真研究中央和省政府的政策,确保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的经费到位;二是地方政府要牵头,建立健全的市、县级财政投入机制;三是鼓励民办机构开展“三农”人才培养工作,拓宽“三农”人才培养筹资渠道;四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参与“三(下转页)

(上接页)农”人才培养工作。

3.5 重视顶层设计,健全“三农”人才培养机制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三农”人才培养,政府部门应发挥着主导作用,由乡村振兴指挥部统一协调“三农”人才培养,加强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对市委组织部、农业农村部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局、扶贫工作局、水务局、移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集中整合。同时,要根据“三农”人才培养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对“三农”人才培养的服务管理;要健全监督与评价机制,应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三农”人才培养的監督和评价,确保“三农”人才培养取得实际成效;要建立相应激励机制,鼓励地方政府、科研院校、民办机构、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确保“三农”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目标,必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三农”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以“三农”人才振兴为基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乡村各类人才,全面提高乡村各业劳动者素质。本文立足农村发展现状,以河源市“三农”人才培养为研究案例,详细分析了当前河源“三农”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全国同类地区“三农”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当前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脱贫攻坚期,只有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机遇,全面实施产教融合的“三农”人才培养模式,就一定能在新形势下打造一支热爱农村、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三农”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和作用发挥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郭庆.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D].四川农业大学,2014.

[2] 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06).

[3] 宋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机制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4] 夏红莉.党的十九大关于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18(01).

[5] 薛建良,朱守银,龚一飞.培训与扶持并重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兰州学刊,2018(05).

[6] 胡永万.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J].农村工作通讯,2017(24).

[7] 张培培,李盼盼,王思敏.关于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5(69).

猜你喜欢

三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赞分盐镇裕牛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