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

2019-11-04李开军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模型建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教学策略,为改进和提升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状况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模型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A-0027-02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活动中。然而,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实践与积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而应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调整,使其更加适合现代中小学生的客观学习需要,以微小的教学细节上的改變来促成教育效果的大提升。

一、传统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以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习惯于以自身为中心,不断地将书本上的内容以及教学大纲上的知识要点传授给学生,通过概念、公式的反复解读,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这种以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容易使课堂教学陷入枯燥乏味的尴尬境地,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新奇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但也存在耐心不足、毅力不够的问题,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二)灌输式教学,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差距,让多数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单方面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主观感受。在教师的单方指导下,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遇到难题往往习惯于求助教师,等待教师讲评,而不是自己先思考和探索。同时,教师也很少关注学生的想法,在提问时也往往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仅仅满足于学生学会解答书本上的习题,而没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机械的练习,妨碍了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概念、公式等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逐渐构建并形成适合自己的数学架构与体系的过程。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是围绕课本进行大量的反复练习,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情况,也没有将不同章节的数学知识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串联,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始终处于碎片化的状态,甚至无法理解和领会抽象的数字、符号等所代表的含义,影响了学生数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自我更新意识不强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自我更新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对新教育理念的学习跟不上,对新的教学方式不愿意学,也不主动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就算参与了也只是被动地参与,没有进行分析学习和自我更新、内化。

(二)多种因素导致了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一是职业的倦怠感。由于社会对教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教师的人生观出现偏差,导致了对教师的教书育人的定位出现的不良的认识导向,加上年复一年的重复教学,使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感。二是学生在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出乎教师预料的事情让教师难以把控,导致了教师只想通过“灌输”的方式把课本的内容如同流水作业般将知识传授了事,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感受。三是没有外出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认识面窄,导致教学方法单一。

(三)教师课前准备不足,导致了学生课后重复、机械地练习

一是教师对教学不够用心,部分教师仅把这个职业当做谋生的手段。二是教师自身的知识不足导致对教学的内容、知识结构把握不够,没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课堂重难点知识。三是过分依赖现有的教案,却没有对教案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而是生搬硬套进行教学,但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就只能通过反复、机械操练的方式让学生大量做题。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坚持“寓教于乐”,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来看,他们对于所学知识没有形成深刻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自身的兴趣以及教师的引导,而前者更加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思考的深入。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创新教学举措,使数学教学更加具有游戏化、生活化的特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新鲜和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成两队,让学生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自由地进行队列组合或者拆分。如让甲队的12名学生拆分出5人,让学生计算“甲队剩下多少人?”借助此类游戏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组队、分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并且在排队游戏中加深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式,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

除了常规的游戏,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图文、动画、视频等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为课堂增添更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从而尽可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言,他们普遍对于多媒体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因而应用多媒体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积极性。特别是进行更加抽象的几何知识教学时,教师不应受到教材器具的限制,而应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图形,同时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需要对图形进行任意的改变或者拉伸,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亲手进行操作练习,从而让学生在几何图形的玩乐中逐渐形成平面几何甚至立体几何的思维模式,有效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

(二)坚持“以生为本”,增强数学课堂生命性

现代教育思想指出,教育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在师生这两个主体之间互动进行,将课堂主导地位交还给学生,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大变化。师生互动的小学数学课堂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引和辅助的作用,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建构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自由的课堂环境下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例如,在计算两车同时出发后相遇时间的问题时,教师不必拘泥于课本上提供的标准答案,而应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题的不同思路,既可以先计算单车行驶总路程的时间后进行两车合并计算,又可以将两车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单位时间内共同行驶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

数学教学的课堂互动,不仅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让学生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某一个专项的数学课题,使学生之间形成思想上的碰撞,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大幅提升。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减少对学生交流的干预和影响,但同时也要适时把控小组讨论的方向与节奏,特别是发现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或者存在严重错误的观点时,要及时予以纠正,使合作学习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例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收集一些常见的数据,由学生结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判断其中存在的概率事件,如统计全班学生喜欢的颜色或者运动项目的人数配比情况、校园内停放的车辆类型等,并借此推算出某一位同学喜欢红色、热爱足球运动或者某一位教师使用轿车上班的概率。同时,当有学生提出将上述统计进行综合,认为可以判断出穿红色衣服的同学是否热爱足球运动时,教师要及时地纠正其对于概率知识的误判,使其正确认识概率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三)坚持“模型建构”,增强数学课堂整体性

模型建构,提高教学高效性。高效的数学教学,并不仅仅满足于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更加注意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体系的建构,其中模型建构是数学体系建构的重要方式,是小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思维的重要保证。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数学情境)主动建构获取新知所需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的建构,学生可以对相对零散的数学知识进行统筹管理,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力更好地歸纳数学知识的相互关系及内在规律,促进学生数学体系的完善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知识时,教师不必急于将“平均数”的数学定义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先举出一个例子,即两组不同人数但总体重完全一致的队伍,让学生判断两组队伍哪边人的体重更重。通过举例示证,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白平均数在不同基数比较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及计算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己对于“平均数”概念的理解。这样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发现新的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模型建构,提高教学整体性。数学模型的建构,不仅在于概念的自我认识与归纳,还体现在数学总体知识的谋篇布局上。只有帮助学生构建一套完整的数学认知体系,才能够更加扎实地奠定数学学习的根基,使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更加高质高效。这种数学体系建构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化思维培养的过程,对于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常见的量教学时,教师要将量的概念和知识与数的相关知识进行串联,并且适当地引入后续教学内容中关于几何图形测量的知识点,使学生对于数学各章节的知识点形成体系化的认知,学会在课程学习中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为之后的相关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应适时帮助学生梳理数学阶段性知识,不断地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使其对于数学的理解与领悟不断加深、加强。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与发散思维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思路,对传统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细节上的完善与改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大幅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活泼且精彩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朝琼.生活化角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

[2]孙建花.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

[3]潘建虹.小学有效“数学化”的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2)

作者简介:李开军(1973— ),男,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玉林市玉州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模型建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例谈磁性软白板在生物学模型建构教学中的应用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例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