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2019-10-30陆山华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0期
关键词:慕课思想政治高校

陆山华

摘 要:本文分析了“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包括培养学生自主性,提高师生互动性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慕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越来越深刻被互联网思维改变着,各个领域正与以开放和共享为核心理念的互联网思维不断融合,人们期待着这些融合为我们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释放新的能量。“互联网”+行动不仅在传统行业如火如荼,也对教育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教育领域作为人类的未来与希望,每一次技术的革新人们都不会忘记尝试与之碰撞,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这一次的革新,被汤敏称之为“一场教育的革命"     “慕课"正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1.“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1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高校教育,囿于教师队伍的不足,学校往往采取上百人,跨专业的大班授课,单凭一个老师根本无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慕课”的出现有可能改变这一现状。利用“慕课”教学使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成为可能,学生每学习完成一个学习任务都会有相应的作业,并需要做出即时回答,教学过程才能继续进行。这样使学生摆脱了在被动环境下学习的情况,他们能够自主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计划。学习过程依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这样的学习自然更加具有针对性,特别是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得不扎实,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慕课”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收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然后经过数据分析,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且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每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学习情况,因此,通过“慕课"教学,授课老师利用“慕课”平台的大数据技术实现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实现了教学有的放失,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1.2 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自主性

“慕课”教学中的一大特点就是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一直是教师根据自己依据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经常给人留下灌输的印象。这样经常出现以下问题:教师的课堂教授也是即时性的,如果学生因为个人原因,错过了教师讲授的课,那将无法完全弥补,老师无法为某个学生单独补课;学生选择授课老师的自由度都不高,如果不能适应授课教师的教学,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所以,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环境下,学习过程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自主性,教学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慕课"具有自主性的特点,改变教师单向输出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有更大的自由,比如,选则课程之前根据对教师的了解,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师教授课程等,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决定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增强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1.3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互动性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大班授课的形式,“教”与“学”、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互动几乎不可能。教师只能通过自问自答或提问几个同学的办法完成教學过程中的讨论沟通环节,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更是几乎没有,这样的状况很不利于深入思考知识点,特别复杂的、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如果不通过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讨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很难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诚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确实囿于一些客观条件,导致缺乏充分的交流互动,但这已经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成为了一个难以克服的困境。而“慕课”作为技术在与教育结合的时候,产生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它可能将帮助大班教学模式改变困境,大大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在“慕课"教学中,教师利用“慕课”平台的技术很容易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需要先回答,才能继续听讲;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平台也能在教学过程中向老师提问,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变得十分方便。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知识属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内容,由于学生成长经历,知识构成的差异,相互之间产生观点不一致的情况,甚至会对教师的观点产生质疑,这个时候就必须在讨论中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慕课”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的互动性,教学互动也正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困境。

1.4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竞争力

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如果不融入世界发展的体系中,必将落后于世界,深化改革,全面开放是唯一出路。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只有开放性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放眼国际,要有走出去的勇气和信心,它才会更加具有活力,才能实现更高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西方社会思潮挑战下,帮助大学生辨明是非,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并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让意识形态的堡垒更加坚固。积极应对“慕课”带来的影响,是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的重大机遇。合理利用“慕课”,有利于通过开放、竞争,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竞争力和说服力。

2. “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2.1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与价值观输入的新手段

马克思曾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慕课”在外表看是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体现科学技术与教育统一发展。“技术包含了某些它本来意义上的后果,表现出某种特定结构和要求,引起人和社会进行特定调整,这种调整是强加于我们的,而不管我们是否喜欢。”如今世界的新技术多出自西方国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从一开始就是西方操控下的工具,它们借助互联网发起新的文化殖民活动。“当技术成为物质生产的普遍形式时,它就制约着整个文化;它设计出一种历史总体——一个‘世界。”所当今国际社会,科学技术早已公开的沦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输出的直接手段,甚至通过科学技术进行新一轮的“科学技术殖民"。因此,“慕课"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产物,表面光看上是中立的科学技术和传播知识需要驱动的教育理念、技术的革命,但实际,它极容易被西方操控,特别是通过教育的手段输出价值观有说服力权威性,更加隐蔽。

2.2 导致高校学生对政治认同感下降

政治认同感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国家民族团结的基础,影响未来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因此,培养公民的政治认同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培养政治认同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起源于西方国家的“慕课”在世界范围影响不断扩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着传播知识的口号利用“慕课"输出西方价值观,很多“慕课"课程的背后隐藏着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消解,弱化高校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特点是青年时期,正是一个人构建自身价值观,政治认同的关键时期,思想不够成熟,分析和抵御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西方“慕课"课程内容中民主的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的干扰,对错误的政治认同产生好感。一些“慕课”课程内容中,夹杂着教师强烈的主观色彩和个人价值观,甚至直接宣扬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试图提升我国高校学生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同时,恶意攻击和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片面夸大党在改革开放前的决策失误,从而达到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颠覆政权,颜色革命的目的。

猜你喜欢

慕课思想政治高校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