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在校生数对省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9-10-22王小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回归分析高等教育经济发展

王小冰

摘要:高等学校在校生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的多少一定程度反映了该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以及教育发展程度的高低,进而作用于该省份的经济发展。本文基于省级横截面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实证检验高校在校生数的多少对各省份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就高校在校生数量与各省份GDP总额而言,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57,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高校在校生数越多的省份,其GDP总额越多的结论,说明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

关键词:高校在校生数量;回归分析;经济发展;高等教育

d01:10.1608 3/j .cnki.16 71-15 80.2019.08.025

中图分类号:F127;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8-0106-05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我国的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践行人才驱动方针。诚然,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端人才,他们运用创新性思维和高科技手段为社会创造财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先进科技的缔造者,一个地区高校在校生越多,表明该地区高质量劳动力越多,能为当地经济的创新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高等教育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举足轻重的人力资源要素,还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高校在校生较多的省份,其对房地产业、印刷业、饮食业及其他服务行业的需求也会更多,从而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并拓展了市场空间,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本文的研究具有创新性和指导性。首先,以往研究大多从理论层面讨论高等教育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以整个国家高等教育平均发展水平或者某一区域的发展水平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则是获取每个省份的数据,较为针对性地研究了各个省份高校在校生人数和国民生产总值,以具体量化的数值体现不同省份高校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使论证结果更加充满说服力。其次,文章论证了各省高校在校生数量與各省份GDP总额之间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文末针对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朝着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进行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竞争力理论等理论基础探寻高校在校生数的多少对各省份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作为社会的一项重要资源,应注重提升人口的质量,鼓励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升个人价值。教育能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劳动力,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更加高效地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理论从多角度探讨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并研究经济增长规律,其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表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技术、劳动力素质、要素禀赋、科技手段等;区域竞争力理论研究的是一个省份或一个地区如何保持其在市场上的争夺力和竞争优势,该理论认为高等教育可以促进区域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使区域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国内外研究

1.国外文献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教育的经济作用》一书中描述了其在一次实践中成功将科研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并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1]。此后,以其为代表的学者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认为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使人获得更多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人类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加里·贝克尔进一步从教育对财政的贡献人手,提出接受高等教育能使人具备更高的生产能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从事的工作具有较高的劳动报酬,相应地需要交纳更多税收,从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进而为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资金保障[2]。格雷戈里·曼奎运用模型分析法,根据部分OECD国家的相关数据,测算得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3%[3]。

(2)国内文献

国内学者在研究高等教育对省份经济的影响方面则持有不同观点。部分学者认为高校在校生数的多少并未对当地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宋光辉认为高校在校生人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下降,如1981年贡献率为1.93%,而2001年仅为1.59%[4]。米红则论证了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增多,福建省第三产业却并未出现协同增长,说明福建省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增长并未促进省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5]。郑磊认为依靠在校生人数规模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外扩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并没有对当地经济产生显著积极作用。相反,高校规模扩大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高校应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依托产学研支撑经济发展[6]。李彬彬、杨晓萍运用弹性系数理论,发现自1999年高等院校扩招十年来,西北五省高等教育发展波动明显,尤其是扩招初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受政策影响很大。短期来看,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变化关系联系不密切[7]。

还有一部分学者充分肯定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张宝贵专门研究了天津市在校生数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肯定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得出每增加1万名大学生,会多创造10.7425亿元的经济效益。高校规模的扩大还通过带动餐饮文娱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刺激了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8]。李萍认为高校在校学生数和毕业生人数之和与省份GDP有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当在校生人数与毕业生人数之和每增加1万人时,GDP增加80.58亿元。短期而言,高校在校生与毕业生总人数的增加,也会使国民生产总值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9]。陈亚树和荣盼盼以我国中东部9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样本观测共获取104个,得到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总效果是0.92,说明高校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0]。赵冉、韩旭通过拟定耦合度函数,论证了河南省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呈现协调增长的态势,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加强地区创新能力起到助推作用,从而促进该省经济发展[11]。

综上所述,专家学者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选取某省份进行分析,或基于各种人力资本论、经济发展等理论来测算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而得出了不同的观点。

三、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方法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2017年中国31个省份的年度数据。被解释变量为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此处用国民生产总值即GDP衡量,选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

其他控制变量包含各省份的居民消费水平(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亿元)、地方财政支出(亿元)、教育经费(亿元)、地区虚拟变量Dl(西部=1,其他地区=0)、地区虚拟变量D2(中部=1,其他地区=0)。之所以选择这些控制变量,在于用支出法核算GDP时,GDP为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等方面的总和,因此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对GDP有重要影响。本文暂选用其中的3个因子作为控制变量,即用居民消费水平(元)衡量消费,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衡量投资,用地方财政支出(亿元)衡量政府购买。由于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扩大社会再生产,增添经济活力,因此还选用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亿元)衡量对外贸易状况。充足的教育经费为发展高等教育提供资金保障,而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因此再选用教育经费(亿元)作为控制变量。地理位置也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东部地区由于具备了历史和地理优势,经济发展水平略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本文以东部地区为基准组,加入两个地区虚拟变量即Dl来衡量区域差异。对以上介绍的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及其他控制变量的相关矩阵见表1。

四、实证检验

(一)图表分析

本文通过观察1996年、2007年和2017年各省份高校在校生数与省份GDP关系的折线图(见图1、图2、图3),笔者分析近几十年以来,我国各省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省份的经济增长产生很大影响。如3幅折线图所示(图中位于上方的折线表示地区生产总值,下方的折线表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几个较高值和较低值省份基本都与GDP总额较高和较低的省份一一对应,整体走向基本趋同,表明高校在校生数多的省份,其GDP总额也相应较多,说明高校在校生数量与省份GDP有显著的相關关系。

(二)同归模型

根据所选取的各变量,设立同归方程的实证模型设为:

In(yi)=po+plln(Xil)+p21n(X12)+p31n(X13)+p41n( X14)+p51n (X15 )+p61n( X16)+p7X17+p8X18+£i

其中,yi是省份i的GDP总额,po是误差项,Xil是各省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万人)值,Xi2是各省份的居民消费水平(元)值,Xi3是各省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值,Xi4是各省份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亿元)值,Xi5是各省份地方财政支出(亿元)值,Xi6是各省份教育经费(亿元)值,Xi7是地区虚拟变量(西部=1,其他地区=0),Xi8是地区虚拟变量(中部=1,其他地区=0),£i是随机扰动项。通过EVIEWS逐步同归分析,模型如下,具体结果见表2。

In(yi)= - 1.083+0.3851n(Xil)+0.4401n (Xi2)+0.2491n (Xi3) +0.0511n (Xi4)+0.4091n (X15) (0.455)(0.053) (0.101) (0.047) (0.036) (0.159)+0.0211n (Xi6)- 0.061X17 - 0.020X18(0.154) (0.022) (0.024)

易知,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支出、教育经费投入等控制变量均与高校在校生数以及GDP总额有正向关系。因此,根据遗漏变量偏误公式可以推导出,当逐步加入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支出这几个控制变量时,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的系数也逐步下降,说明未加入这些控制变量时,高估了普通高校在校生数对GDP的影响。加入教育经费投入这个控制变量时,普通在校生数的系数不变,说明加入该控制变量时不影响普通高校在校生数对GDP的影响。最后逐步加入两个虚拟变量后,高等学校在校生数系数变化很小,说明采用逐步同归后,各变量系数趋于稳健。

与各省份国民生产总值显著相关的有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居民消费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支出,以及地区虚拟变量Dl 5个因素,除地区虚拟变量Dl以及地区虚拟变量D2与GDP呈负向关系外,其余6个因素与GDP呈正向关系。其中与各省份国民生产总值显著相关的变量的系数表示弹性,观察得知,各系数数值较小,笔者认为可能由于系统性度量误差导致。对各系数的解释如下:在控制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每增加1%,GDP增加0.385%;居民消费水平每增加1%,GDP增加0.4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249%;地方财政支出每增加1%,GDP将增加0.409%;地区虚拟变量(西部=1,其他地区=0)则表示与东部地区相比,位于西部地区的省份相比位于东部地区省份,GDP减少6.1个百分点。

通过同归结果可知各省份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教育经费投入以及地区虚拟变量D2对各省份GDP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因分析如下:首先,随着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深化,一国若想获取更多的贸易顺差,必须加快培育本国的生产优势,否则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下游,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低效且有限地带动经济总量增长。目前而言,我国各省份虽然外贸总量大,但多为再加工产品的生产,能从中获取的收入份额较少,因此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对各省份的GDP总额影响不显著。

其次,政府划拨给各省的教育经费有限,无法满足高校深入开展科研与实践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加之较为落后的财务管理方式和不完善的监管机制,资金使用效率较为低下,高校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合理性均不透明,致使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显著。最后,“十三五”以来,国家出台的各项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得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更是明确提出应重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将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重点任务,进一步坚定了中部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与信心。同时,中部地区依托交通、劳动力和资源等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与东部的经济差距有所缩小,因此相比位于东部地区的省份,位于中部地区省份的GDP总额变化并不显著。

(三)內生性问题讨论

由于影响GDP的因素很多,本文无法一一列举,因此可能产生遗漏变量问题,使模型高估了高校在校生数对省份GDP的影响。对于遗漏变量问题的解决可通过逐步同归、寻找代理变量或者加入因变量的滞后项等方法进行修正。此外,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该省份发展教育的能力,从而影响该省份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并对高校在校生数产生影响。可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反作用于高校在校生数,出现双向因果问题。针对该问题,可通过寻找工具变量加以解决,此处不做具体讨论。

五、结论与建议

高等教育通过科技、人才、技术等中介变量来影响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调整期,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就是要加大对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投资。可见,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接受高等教育,不仅能使个人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使其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不被淘汰,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力。但是,在校生人数不代表最终留在当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的人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出国留学或者去大城市发展,由此导致人员流失现象发生。本文由于采用横截面数据,无法观测在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对人力资本乃至经济发展的作用情况。但是,无论从先前实证数据的检验分析还是目前各省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来看,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都显著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高校在校生数与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如何发挥在校生群体的作用,实现从人力到人才的转变,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更好发展所必须关注的问题。高校一方面应从内部价值链管理人手,重点关注政府拨款的使用情况,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并做好监督评价体制,从而降低办学成本,增强办学水平,以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另一方面,应借鉴国内外优秀办学经验,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预防以及减少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要鼓励本省高校生留省继续就业创业,通过政策鼓励,激发大学生的白主创新能力,不断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高校在校生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各省不宜盲目扩招,而应该在扩大在校生规模的同时,注重提升教学质量,注重“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要为在校生设置有利于今后职业发展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以保证在校生的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相适应,从而促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Schultz.Th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3

[2]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证分析[M].郭虹等译.中信出版社,2007

[3] Mankiw.D.Romber.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Growt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es, 1992( 10)

[4]宋光辉.不同文化程度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我国经济增长与教育关系的一种实证分析(1981-2000年)[J].财经科学,2009( 01)

[5]米红.福建省高校在校生规模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6( 01)

[6]郑磊.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基于高校内涵式发展视角的反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 11).

[7]李彬彬,杨晓萍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区)高校扩招后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1).

[8]张宝贵关于我市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2)

[9]李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6

[10]陈亚树,荣盼盼区域经济发展中高校规模效益与路径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1).

[11]赵冉,韩旭高等教育、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及空间演进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 02).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高等教育经济发展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