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2019-10-22李媛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李媛媛

摘要:在所有利益相关者中,以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主体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重要依靠力量。笔者以一所高职院校为例,得出可借鉴的经验,发现改进之处,以期构建符合我省省情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评价

doi:10.1608 3/j.cnki.16 71-15 80.2019.08.00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8-0001-04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这一主题是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联的。具体而言,可从国家层面、教育层面和个人层面来论述。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立足未来、聚焦全局的国家发展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从2015年开始,国家出台的各类文件都提倡创新创业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杜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制造2025》发言中指出,我国迅速发展与高端制造人才缺失的矛盾亟待解决,从中可以看出国家未来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国家力量的对比主要是该国科技创新的能力,一个国家如果有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和人才创新的火种,那它必将在世界国家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见创新驱动既是国家命运所需,也是国家命运使然。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正在悄悄地塑造未来20年的世界竞争格局,创新必将成为改变国家力量、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在这种背景和机遇下,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机遇,也有被拉大差距的风险,如果抓住这微小的机会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就能赢得发展主动权。未来国家之争,落到实处就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国家需要大力发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教育创新

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创新文化,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教育就是最有作用的利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国实施培养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的发展战略,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这无疑给教育者提出一个新的课题:教育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要点,为社会培养出多少创新型人才是评价教育成效的标准。

人才培养有连续性、整体性、发展性3个特点[1]。人才培养的连续性是指要培养终身学习的人才,终身教育理论主要强调教育在人一生中的持续过程,所以我国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促进人自主、全面和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把教育看成是人一生中持续学习的过程。人才培养的整体性是把研究对象始终视作一个整体,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暗合某种规律的有机整体。人才培养的发展性是强调在开展理论和实践合作的过程中,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有进步,每一次成功的经验是在上一次基础上发展得更复杂、更深入、更广泛。

(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满足个人诉求

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几乎都是中职和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目前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每年招生930.78万人。全国职业院校专业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成为创新创业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而中职、高职学生90%以上是家里第一代大学生,如果把他们培养成才,在缓解贫困的代际传递和促进社会公平上将有重要突破。创新,是人发展与成长的最好推动力,从求职者转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发展史上一种全新理念的诞生,作为一种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它将引发新一轮人才培养的变革。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定义是学者弗里曼提出的,他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能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波及的一切个体及群体”,即组织管理者需要厘清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与特征。美国学者米歇尔提出的利益相关者至少具备合法性、权责性和紧急性这3个典型特性中的一种:合法性即受到法律法规认可;权责性指拥有承担责任的能力;紧急性指多久能得到反馈。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其直接服务的是学生、家长、企业和地方政府,间接促进了高职院校和教师的成长。笔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分析发达地区经验,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构成以及影响因素,就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及演变展开评价研究,试图提炼总结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以期给我省高职院校提供参考,助力高职学生实现他们的“中国梦”。

三、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通过前期大量文献阅读、网上查询资料可将全国除西藏、港澳台地区外的省市创新创业能力分为领先型、跟随型、追赶型、落后型四类[3]。领先型有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它们的创新主体较为全面,经济模式成熟充满活力,创新网络基本形成,拥有较好的创新基础环境和政策保障。跟随型是浙江、山东、天津,它们在经济基础和发展契機上存在一定优势。本研究在领先型中选取北京一地进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2006年末教育部启动了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给予百所示范校大量资金扶持、优先招生、灵活设置专业等扶持政策,要求国家示范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成为发展、改革和管理的模范。从国家教育拨款额、地方政策扶持倾斜和学校教育积淀来说,国家示范校是各省市的职教院校代表,因此本文选择北京的高职国家示范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是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的,该报告从学生发展、教学改革、政策保障、服务贡献4个维度,对高职教育的投入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进行客观分析,成为社会了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文以《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为依托,对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可从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学生、地方政府和家长等角度构建高职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一)高职院校——北京电子科技職业学院

1.人才培养模式丰富。该校人才培养采取“产学一体、实训实练、能力递进”的立体培养模式,人才输出有订单班、职业教育分级制、现代学徒制、火箭军士官生、“3+2”中高职衔接、胡格模式等[2]。

2.课程结构为“平台递进、模块并行、通识贯通、工作导向”,整个课程体系呈现“一贯通、四迭代、一全程”的逻辑关系[3]。“一贯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课程,对全体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素养的培养。“四迭代”是对通用技术平台、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技术和专业方向课程逐级递进的技术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一全程”是全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在行业专家、企业管理者等协助下开设与时俱进的创新课程,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设计全新的创新课程。打造以兴趣为导向的创新、创业选修课,向7个二级学院890名贯通实验班的学生提供29门创新创业选修课。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多学科关联融合成一体化项目,以项目为教学载体,采取“教、学、训、做、评”一体化的技术技能训练方式。创新创业选修课由教师自由申报,教务处进行统一课程审定和编排,教师结合高新科技,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课程内容,力图让学生体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魅力,激发创新兴趣和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创新课程例如:数码暗房酷炫特效创意、VR探秘梦幻空间、探秘酷炫的DOTA机器人等,学生由兴趣白主选择课程,因此在创新课上表现也极为专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精彩的课程内容,让学生重拾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创新创业选修课基本涵盖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需求,切合青年的学习兴趣和关注点,满足了他们自主发展的愿望。

3.贯通培养,实现学历提升。学校与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北京工业大学等5所本科院校以及国外应用型技术大学联合办学,实现两年高中教育、3年职业技能教育和两年本科学历教育贯通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融人职业教育内容,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共开发43门创新课程,整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4.技能竞赛硕果累累。制度上实施“校一市一国家”的3级竞赛机制,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竞赛文化。该校多次获得国家、北京市的技能竞赛奖项。

5.社会服务方面,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用”的模式,与北京经济开发区共建人才培训中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人才调剂中心。积极开展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约有10万人参与技能类、文化类和管理类社会培训,培训企业员工约3万人,同时定期开展中学生科学实践活动“3D模型创意设计与打印”。学校已获批4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工种达到57个。

6.开拓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德、英、日等近30个国家教育部门及近百所学校、企业开展多形式、多业务、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2017年学校积极与德、法等国家院校进行合作,确立了“2+3+2”“2+2.5+2.5”“2+2+3.5”等不同的合作模式,打通了学生赴境外进行本科学习的路径。与德国、英国合作,组建了“中德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英国汽车行业学会EAL职业资格认证中心”“电子信息技术考试中心”等,搭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国际化职业教育培训平台。引进“IMI”“IHK”等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项目,共派出30余批230人次的教师出国进修,200余名学生出国接受职业教育,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引进国外课程20余门。学校共接待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76个团组、1000多人次的来访,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7.注意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座谈、现场调研和实际走访进行行业交流。持续开展“境外学习经历分享课堂”“青年教师英语沙龙”等活动推进校园国际文化建设。聘请行业创业者及专家,如北京鱼肚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斌进校园讲座。走进合作紧密的企业和行业,了解企业的经营规模、核心技术、了解行业的新特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与创新,与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和一线技术员等人员深入交流。

8.实训基地建设。学校构建了“基础技能、综合技能、生产技能、创新实践能力”4级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20余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有6个是国家级实训基地,18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两个市级实训基地,10个创新实践基地,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

(二)教师

全校现有专任教师500余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比75.56%,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40.98%。拥有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业团队、学术创新团队14个。引进各行业技能大师、大型企业技术骨干及外籍教师打造与时俱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百名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开发百门工学结合项目课程、编写百部工学结合教材”的“三百工程”活动[4],从资金和机会等多方面资助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技术革新,承担生产、科研和管理等具体任务,把握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方向,掌握职业软技能。

(三)企业

该校的合作单位大多是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该校组建北京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北京奔驰、捷豹路虎、西门子(中国)、大唐电信、北京地铁、北京邮政、北京菜篮子集团、中航T业赛维航电、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等多家现代化知名企业都与该校合作,定向培养学生,在该校投入设备和研发服务经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既解决了企业“用工荒”的问题,也大大提升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率。

2017年学校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通过设立订单班,利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为北京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输送877人、现代物流业461人、生物医药227人、文化创意产业347人、轨道交通271人、电子信息等产业486人。

(四)学生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4%,重点及校企合作专业就业率达100%,电子信息类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3500元,财经商贸类的毕业生收入相对较低为3075元[4]。在创新创业方面,2017年学校团委负责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项目”共支持17支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涉及的研究包括“无人机技术”等多类前沿技术。2017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获得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学校已举办4届创业计划大赛及“创业训练营”课程班,并设立毕业生享受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但是笔者在网络和纸媒上并未查询到该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的报道,也未找到该校学生创新成果的案例。究其根本,因北京市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且该校与多家北京企业对接培养,所以该校优秀学生毕业即就业,毕业生直接储备成为北京市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所以创业人才屈指可数。接着笔者又查询了同为国家示范校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查询到多项学生创业实例。经对比发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在于有独立的创新创业二级学院[5],同时开设学生创意创业园、学生创业孵化基地、IT创客中心、电子精英创客空间等16个创业实践基地,基本形成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一体化的创业实践教育系统。目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容纳了50多个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人园企业孵化期大约两年,学院不仅为人园大学生免除租金,还提供资金资助。白2010年开园以来截止到2017年底,已累计有9批200余个项目入园孵化,在两年的孵化期内存活率达62%,总体来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硕果累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放在首位,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启蒙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希望若干年后能涌现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主。同时积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从上到下积极为学生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搭建校内外联动的创新创业育人平台。这些都值得我省高职院校学习并实施。

(五)北京政府促进创新、创业具体举措

1.积极引进国际创新创业人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机构按需设岗,聘请具有全球视野、掌握世界前沿技术的海外人才,给予50万元~ 100万元的奖励。设立海外人才寻访资金,对于无法来京的海外人才,可以依托網络等平台远程指导。

2.国内人才引进借助“绿色通道”。

3.北京市众创空间的主要特点有:以高素质人才为主,创新创业动机更趋理性;院校和大企业成为主体力量;区域集聚效应显著;关注全国及海外布局。

总体来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借助北京人才、经济和区域优势,立足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大量适合区域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积极打造高中到高职再到本科的7年贯通式教育,积极开拓国际合作与交流,注意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双师队伍建设等,这些都值得我省职业院校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区玉辉香港中文大学创业教育的时实践创新与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6( 12)

[2]教育部办公厅.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 12/moe_1407/s6870/201507/t20150729_1965 82.html, 2015 -07-23.

[3]刘潇翰.第三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名单[EB/OL.I .http://www.moe.gov.cn/s 78/A 12/A 12_gggs/s8473/2 0171 2/t20171220—322082.html,2017-12-20.

[4]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DB/OL]https://www.tech.net.cn/web/rcpy/index.aspx ,2017

[5]朱方来.知行合一应用为本创用并举创新为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