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法探索

2019-10-21罗安勇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化资源学情分析理实一体化

罗安勇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现阶段中职学生学习普遍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计算机知识差参不齐,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本文从学情分析入手,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顺序,实施分层次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分组激励;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利用信息化资源,优化应用策略设计;精心设计开学第一课,激发学习兴趣;重视顶层设计,依照课程标准,完善试题库,教学有章可循;改革考核方式,完善成绩评价体系,注重技能提升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情分析;任务驱动;分组激励;理实一体化;信息化资源;探索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信息获取、处理、交流、应用等能力,能运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信息社会的安全意识与自律能力,对信息有敏锐的感受力和判断力,最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但是,现在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不足,因此往往形成台上老师讲得声嘶力竭,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影响了有效课堂的打造。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入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分析学情,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顺序,实施分层次教学

我校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入学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动性较弱,尤其相当比例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的“9+3”学生,有的汉语表达能力都不太流利,常常看不懂书,读不懂任务要求,拼写不全字。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有的中小学阶段就学习了不少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的第一次接触电脑望而生畏;有的能运指如飞,有的上机时手指重若千斤几分钟都打不出一个字来。他们普遍对理论讲授倦怠,不愿也不善主动思考,学习自律性较弱,大多听课和操作只ca"三分钟热度”。但他们也有个性活泼、好胜心强、喜欢动手模仿、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优点,一旦获得了成就感,自信心提升,就可能发挥出无尽的学习潜能。根据这些学情分析,正确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学习状况,在教学中根据本课程学科特点,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顺序,实施分层次教学势在必行。除了开学初课堂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外,首先安排上机操作,练习文字录入和windows基本操作,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观察每个同学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序,另一方面布置简单+一般+较难几种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以适应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并对他们提出相应的任务要求,激发学习自信心,鼓励力争上游。后续学习过程中,在摸透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正视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现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设计出难易分层的实训任务,让每个同学通过努力,“动手就能摸到达标线、跳一跳还能够到更高线”,都能完成一定层次的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任务的设计注重开放性与挑战性,给学生留有自主发挥的空间。教师在明确任务的前提和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条件外,一般不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比如在一章讲完后,可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实训任务,将本章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只对涉及的知识点提出要求,至于学生如何具体实现,则由学生去实施,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创作出更多丰富多彩的作品。教师平时也注意收集汇总学生的优秀作品案例,充分完善学习资料库,来年向下一年级的新同学展示,既树立了学习标杆,又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激发、活跃了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

二、任务驱动,分组激励

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转换成具体案例,引领学生一起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通过“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一总结提高”四部曲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授课前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将生硬繁杂的理论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其中,让他们真正感觉到“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学得懂”,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做到“授之以渔”。

设计任务时,注意把新知识点的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将前面任务的知识点综合到后面的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就不会因为新知识点突然增多,而对完成任务失去信心与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完成新任务时,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复习和综合。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在任务实践中不知不觉掌握知识点,真正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先会后懂、先易后难”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这过程中进行教师不断启发、引导和交流,通过个别指导、组织点评等方式,当好“导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又促进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在机房实训时,倡导同学问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固定座次安排,每相邻几名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自由组合为主,同时兼顾学习基础搭配,学习过程中方便相互请教交流。通过小组讨论、互助互学、互相评价等活动,对成绩好的同学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习积极性不足、自制力不够的同学是一种促进动力和压力,最终达到共同进步。每次实训任务,都指定任命若干名完成任务质量高、操作熟练速度快,率先完成的同学担任“小老师”,分派他们去指导、检查其他学习较差的小组或同学。对那些认真指导、热心帮助同学的“小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A+”的实训成绩记载,期末总评成绩给予一定分值的加成分值奖励。“小老师”不是“终身固定制”,而是取决于即时课堂实训的完成情况,荣誉性强,利于彻底激发中职学生争先求胜的心理特点,每个学习较好的同学都很乐意去积极争取;同时,予人“一瓢水”,自己必先拥有“一桶水”,“小老师”们在指导同学过程中,都会自觉捍卫自己身为小老师的荣誉,努力把自己会操作的步骤清晰地表达出来,还要讲解学生提出的诸多疑问,必然由“怎么做”向“为什么这样做”自觉转变,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先会后懂”的职教理念的融贯。较之于向教师求教,大多数同学也更乐意向朝夕相处的伙伴—“小老师”们请教,一起探讨,共同进步。教师有了“小老师”叻手们的协助,可以更好地掌控和推进全班整体学习和实训的进程,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集中于普遍性、深度性的重难点的指导。当然,对“小老师”们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君子动口不动手”,指導别人怎么做而不能亲自代替包办;还要客观公正,尊重和团结同学,彼此间和谐协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促进形成同学问和谐相处的人际协作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姜大源教授在《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中提到:职业教育对象的智力类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与“一维”、“线型”的逻辑思维不同,它是一种“面型”甚至是“体型”思维,也就是“两维”甚至是“三维”的,总是与情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我校该课程的教学都在计算机实训室内完成,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讲一演一练”的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计算机实训室的总体布局时,根据未来工作场境的特点和实训操作中学习交流的便利,采用“岛型”开放式计算机实训台,各岛型实训台按“u”型面向教师机布置。“岛型”实训台也有利于小组分组学习,方便学员之间相互监督和互邻交流,也使室内视野更加开阔,有利于师生互动。讲台配备投影仪和移动支架式白板,投影仪用于整体展示或重点、难点的聚焦阐释,移动白板用于张贴纸质材料或小组海报、小组积分记录等。安装多媒体视频教学软件,配合投影仪,将教师演示过程完整地呈现到每一台学生机上,同时也具有收发作业、学生展示操作、电子点名举手、分组视频教学、电子监管控制等功能。在室内侧墙、走廊等醒目处开辟橱窗,用于宣传图幅和学生优秀作品的展示,努力营造出温馨和谐、勤学善思的学习氛围。

计算机操作总是同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的某一具体问题相紧密联系的,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天然的生活或工作情境。因此,每一堂课每一章节任务点,都尽可能进行工作情境创设。

设计任务时结合我校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特点,模拟将来职业中的工作场境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情境创设,导入任务,同时客观上增强了趣味性。比如旅游专业的班级在学到Word文档的编辑排版内容时,就提出:明天就是招聘日,需要书写设计一封申请求职导游岗位、能打动旅游公司人事部领导的心的求职信,你将如何设计呢?首先分小组进行人事部、求职者、点评员等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法引导同学们列出有关求职信的格式内容、排版要求等注意事项,通过风格迥异、质量参差不齐的信件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树立对求职信规范简洁、清晰美观、内容全面等方面的设计排版要求。如何才能做到呢?然后引入字體设置、居中对齐、首行缩进、段落间距等段落设置的操作方法。教师讲授示范结束后,发布案例实训任务,检查指导学生完成。最后进行小组交叉角色扮演组织点评。在此过程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调学习实训场所即等同于未来工作场地,课前进行工具检查清点,课中落实个人机位责任制,课后组织学生轮流清扫卫生。重视实训安全教育,组织学习《实训场所安全教育手册》,学习考核合格者才允许进入计算机实训室上机。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优化应用策略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日益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身处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环节,我们更应该充分整合和利用信息化资源。除了电子白板、极域电子教室等计算机实训室的基础信息化教学设施外,还需在此平台上积极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资源。比如,借助云课堂、雨课堂等新型免费智慧教学工具,将操作要点及难点录制成微课并上传,方便学生通过机房电脑或手机下载反复观看;还可发布作业、发起讨论等,组建学习Q群(或微信群),注重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更多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师生间全天候、全方位的学习交流。当然,考虑到中职学生年龄特征,对手机高度依赖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等干扰因素应加以控制和引导也尤为重要,努力做到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五、精心设计开学第一课,破冰引领之旅

开学第一课至关重要,努力让学生第一时间接纳这门课程,接纳这名老师,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动能不足,部分学生抱有相当的抵触心理,认为家长或老师“要”我学,并非我要学,学好学坏与自己关系不大,能来教室听课已经是够给老师“面子”了。因此,第一堂课就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和大量丰富有针对性的视频播放,让他们明白学好计算机关系到自己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将来的“饭碗”,其实学习原来也很简单,“我”完全能够学好它,也应该能够学好它。本课程一般在新生入校第一期就开设,因此第一堂课要努力营造温馨活泼、热情洋溢的课堂氛围,不仅介绍课程本身,还应花相当篇幅展示学校所在地峨眉山市的人文风景、校园文化生活、专业特色等,全方位向学生展示教师自己,让学生了解到原来老师也是一个热爱生活、“有故事”的人,无形之中拉近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引领学生跨进学习之门。

六、顶层设计先行,教学有章可循

配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开展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结合本校专业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参考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制定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标准,建立并完善教改分离试题库。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是我们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发展,每一章节,每一堂课都设定一定的情感目标,渗透贯穿相应的价值观培育,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知识目标的传递。比如讲到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和文件夹管理时,除了让学生学会文件(夹)的创建、更名、删除、恢复、复制、移动等操作外,更要培养学生整理归档信息资料的意识,以及信息分类管理和安全防护的能力。

七、改革考核方式,完善成绩评价体系,注重技能提升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改革传统单一注重结果的一次性期末考试方式,关注整个学习过程,并给予及时评价记录,最后汇集生成总评。每期开学之初,按照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和安排,制定课程过程性考核办法,一般布置2~3个阶段性项目考核。具体成绩评价体系如下:学期总分=考勤*10%+平时成绩*10%+阶段性项目考核*40%+基本理论知识(或技能考核)*40%,对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之一汉字录入的速度要求在考核时单项列出,分学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达标情况在期末成绩上进行加减分。

总之,在本课程教学中,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如何提升信息素养、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环节进行创新,采用上述教学实践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适应了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了技能提升与情感目标的培育,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信息化资源学情分析理实一体化
信息化艺术档案管理特征与开发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现有信息化资源的操作系统课程反转课堂实践
英语信息化资源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