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探索及思考

2019-10-21胡弢李建根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学生党员支部

胡弢 李建根

摘 要:高校基层组织是高校发挥党基层凝聚力的战斗堡垒,高校要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有效的落实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高校基层组织必须强起来、活起来,充分的发挥其领导作用,分析和探索高校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有利于优化基层组织机构,丰富党内活动载体,扩大组织覆盖面,有利于基层组织更好的发挥基层的组织和落实效应。

关键词:基层;组织

一、当前高校基层组织设置现状

(一)基础组织结构僵化

高校基层组织队伍逐渐扩大,人数倍增。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的设置普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如学生支部的建立大多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而教工支部的设置多以教研室、系为单位。基层组织管理体系呈垂直型,各基层支部之间协作和配合性较差,基层组织党性教育效果欠缺。以某大学为例,该高校基层组织60%以专业、系为单位设置。僵化的基层组织机构,缺乏活力,造成党建和中心的学习和工作脱节。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班级、系为单位的集体正在逐渐被打破,我们的学生更多的活跃在宿舍、网络、实验室等场所,教室、自习室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传统设置基层党组织的模式多以系、教研室为基础,很难满足高校改革深入推进的要求,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效果也受到制约。因此,传统的基层组织结构完全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二)党员活动形式化

党内活动主要是基层组织落实上级组织政策和决定充分发挥组织职能而开展的各类活动,党内活动是党的各项决定、政策和教育内容的载体,也是其实现的主要途径。高校基层党内活动具有丰富高校内党员活动内容、加强师生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在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活动可有可无,时间常被挤占。很多党员认为党员活动只是在每周二下午,所有党员集中起来学习学习文件、观看视频,但是这些传统形式脱离实,致使多数党员排斥基层组织活动。甚至有的基层党支部受业务工作影响,很难保证党员有集中活动时,造成党内活动时被业务学习挤占、被安排挪作其他工作,出现了重务轻政治成党建工作和屮心工作“两张皮”的局面,造成党内生活锻炼严重缺乏。党的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强。大多数党员认为党内活动形式单-,内容枯燥,效果不佳,党员参与兴趣不高,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支部存在说教多,形式不新颖,党内活动中调的问题。有的基层在党员教育上仅开展一些简单重复的、机械的知识性、常识性的基本教育,很难引起广大党员在思想上的互动与共鸣。很多党员对内容浅显的组织生活会也难以提起兴趣,活动组织的效果不佳,甚至存在个别组织出现为了应付考评检查而造假材料的情况。因此高校基层组织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党在教育一线的教育管理效果。

(三)党员活动覆盖面窄

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在于基层组织的有效运转。很多高校、学院为了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进行了很多的尝试。例如:支部建在专业上,实现了专业教师党员与专业学生同支部,通过以专业的学习来带动党员的学习。但是,效果大多不如人意。专业教师可以在每周固定的日期学习,基于培养方式的革新,我们学生党员由于都为高年级学生,有些参加外出实习、社会活动、找工作或者面试等,经常性不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即使参加党支部活动的学生党员积极性也不高或者不能全程参与支部活动,教工党员又基于科研业务或者出于为学生前途考虑,对于支部的学生党员参与支部活动情况无可奈何,使得师生同支部教师的教育管理正常,反而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受到影响,党员活动覆盖面较窄。

二、高校基层组织设置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高校探索建立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优化基层组织机构,提高基层组织教育效果。总体来说,高校基层组织设置有以下几种。

(一)按专业(方向)设置的基层组织模式

按专业设置基层组织模式一直以来是高校最为传统的基层组织模式,每个支部以专业为标准,在不同年级专业相同的班级设置基层组织。这种模式下,不管是教工或者学生都具有同样专业背景,师生党员之间有共同的话题,以教师来带动学生思想、专业方面的发展,学生则可以侧面的督促教师更好的以身作则。并且同一个支部的学生具有相同的专业背景,可以在发展、考察党员时进行客观比较,也更有利于支部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党员活动。按“专业”设立党支部,可以对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很大的帮助,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上,高年级的学生党员对低年级的学生党员可以进行手把手指导,同时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同专业学生中起到引领的作用。

(二)按班级设置党支部基层组织模式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当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以班级为单位设置基层组织也较为常见。这种模式,党支部规模小,党建等各项活动就更容易落实到位,也有利于带动其他非党员学生的积极性。

(三)按专业师生分开的基层组织模式

按照专业教工支部、专业学生支部进行设置,选负责各专业思想工作的教师来担任学生支部的支部书记。由于学生与教师党员之间的时间及活动时间、空间不一致,所以开展党员活动时,很难选择有效的时间,活动很难落实到位。

二、高校基层组织模式创新的路径探索

(一)优化基层组织结构

基层党支部的设置可以以实验室、课堂为阵地,把支部建在实验室、第二课堂上,克服以往“点”“横”模式存在的诸如组织成员层次单一、专业背景单一、归属感不强、组织活动僵化等一系列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室、第二课堂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加党内活动的趣味性。以第二课堂内容、科研为依托,开展一个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党员之间的组织生活,学生党员在党支部生活中既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又可以提升专业水平,还有利于发挥党支部委员会的传帮带作用。

(二)丰富党建活动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是利用活动营造出来的氛围对党员进行陶冶和感召的过程。实践证明,党支部只有多依靠活动来落实和展示党建工作,组织才会充满活力,黨建工作只有多依托优质的载体活动来落实,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工作效果才能取得实效性和优质化。

(三)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

现行学分制背景下师生有较大自主权,“班级”概念逐渐弱化。因此,将支部建在宿舍、网络,宿舍支部、网络支部打破原有的传统的班级为单位的党支部的方法,使得党建活动能够深入到师生的生活中去,能够让师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新的群里中,进一步扩大基层组织的覆盖面,让党内监督无死角。

参考文献:

[1]施小明,何炉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模式的创新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3):65-69.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学生党员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瑶山党支部
发挥好参政党基层组织的履职作用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众人拾柴火焰高
如何理解党的基层组织任期“新规”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