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暴力沟通理念下中学班级师生互动模式构建

2019-10-21麻静静

青年生活 2019年13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

麻静静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相应的我国对于教育也开始加强重视。但是在教育中始终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师生互动存在问题,不利于班级构建。对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非暴力沟通方式就是在此背景下被提出的,对沟通师生关系有着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中学班级;师生互动

在我们的日常概念中,暴力意味着物理攻击,战争等,这些事情似乎远离我们。 但事实上,我们随意使用混乱的语言暴力,这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例如,语言指责,讽刺,讲道,以及疏远,漠不关心,蔑视,冷漠等等,这些随机出口伤人,指责等给人们带来情感和精神创伤,甚至超过物理伤害。 这很痛苦。 正是这些无意或故意的伤害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造成了障碍和障碍。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当班级内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教师需要选择非暴力沟通方式与学生交流,而非说教方式,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心态,反而适得其反。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出发,而这就需要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心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目前,我们需要在理解了我们的想法之后表达我们的真实感受并理解彼此的感受。 一些班主任嘲笑自己的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当时学生的感受。 这种无效的沟通只会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如果老师可以改变态度并说:“老师对你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感到有些失望,并明白你反对学校的这个决定。教师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 学生可以稍后再听。 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接受批评,避免严重的冲突。 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感情,但它们并不十分准确。在非暴力沟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合请求。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发生的事情,清楚矛盾和冲突的起因。其次,学生表达自身的感受,气愤、伤心等,以便能够让教师了解到自己当时的心情状态。然后,学生说出导致当前感受的具体经过,以便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矛盾和冲突的具体过程。最后,学生提出自己的请求,明确地告诉教师,自己希望教师通过何种行动来满足自己的请求。这四个要素的帮助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等;另一方面,便于教师倾听学生当前的感受,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并认真地执行,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紧密的联系,促进师生之间情意相通。

非暴力沟通师生互动模式构建

客观地观察事实,不加评判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了一种沟通方式,它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对于师生关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是一种能够使人们情意相通、互尊互爱、和谐相处的沟通方式。运用“非暴力沟通”,在理解和体谅对方的前提下,师生双方都能充分表达需要和感受,不再指责对方或埋怨自己,而是用心去了解对方的需要,用关爱去理解并包容一切,师生关系也会越来越和谐。“非暴力沟通”具备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教师如果能理解并运用好这四要素,就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实现有效的沟通。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带评价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行为只是观察,而不是采取批评、指责和说教等方式,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对教师采取观察和评论的方式进行对比后发现,采取非暴力沟通更加有利于班级管理。

例如,对于经常旷课的学生,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如果以批评的语气问学生,“你这周怎么总是旷课,什么情况?”以这样的语气询问,不仅不会了解到学生旷课的具体原因,还会引起学生反感的心态,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无法开展。而如果教师以“我观察到你这周旷课6次,而且都没有办理请假手续,能告诉是什么原因吗?”这种表达方式仅仅是在表述教师所看到的事实,而不是批评学生。通过这种不带情绪的观察方式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所感受到的并不是恐惧,因此会配合教师的工作,让教师明确学生逃课的真实原因,方便教师进行教育。

非暴力沟通提醒教师,如果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学生只会从教师的询问中感受到教师的批评语气,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阐述自己观察到的事实,避免批评式的谈话,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为学生与教师进行良好沟通奠定基础。

用心地體会感受,倾听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要对班主任内心的感受和需要进行诚实地体察与表达,而对于学生的感受雨需要则要认真的体会与认真的倾听。由于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无论是身份上还是立场上都不同,因此在很多方面都会存在隔阂,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学会利用一些可以特定的词语如兴奋、喜悦、害怕、高兴、焦虑等词语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要适当的向学生们示弱,这样可以有效的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师生沟通更加顺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一直是很威严的形象,对师生沟通不利,很多学生都不敢和教师交流。因此,一定要学会示弱,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当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行为与语言都不利于班级建设时,教师在采取措施时,其不同措施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果教师选择责备自己和责备学生的方式那么很难取得积极效果,有时甚至会起到反作用。相反如果教师采用取体会学生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产生信赖感。在举行班长换届的选举中,就曾经发生一件影响班级建设的事情。一位成绩很好,学习能力也很强的学生参与了竞选,但是却没有成功,该学生很是气愤,认为班长选举不公平,在竞选结束以后,该同学直接质问教师,说这次选举不公平,觉得班长的人选是内定的。班主任受到这样的指责,心理很不好受,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批评,但是在经过了仔细的思考以后,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开始决定使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进行解决。班主任对自己内心的感受与需要进行仔细的思考,开始知道自己想要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位同学的言语让自己感到不高兴和沮丧,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于是班主任开始采用这样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先对学生示弱,让学生了解刚才他的话语让自己感到很失望,然后开始让学生诉说为什么他觉得这次选举不公平,主要从哪些方面觉得的。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感受,知道了自己之所以认为选举不公平是因为为了这次选举,自己做了很多的准备,认为自己比其他人花费的时间与努力更多,但是自己却没有选上。从谈话中班主任可以体会到这次选举该学生没有被选上很失落与委屈,学生内心需要有可能不是因为没有获得班长职位,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感受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班主任的回应。通过这种诚实表达自己感受和倾听学生感受的方式可以有效化解这个矛盾,拉近师生间关系。

具体地提出请求,得到反馈

等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后就要开始学会请求他人的帮助,要求让学生能够顺利的接受,得到积极反馈。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以后,就要通过师生沟通的方式去获得对方的帮助,营造一个和谐的集体氛围,构建具有凝聚力的班级。当教师需要学生帮助时,教师可以采用真诚的态度去告诉学生,自己想要学生能够做到什么,对学生有什么需要。如果在请求学生的帮助时,提出的请求过于笼统,并且这些请求很难达到,那么学生就会很迷茫,不知道教师表述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在一定时候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尤其是在进行集体班会时,班主任一定要说清楚自己想要获得的反馈,如果不清楚发言目的泛泛而谈,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是浪费时间,更不用说满足自己的需要了。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别人的要求就会受到惩罚,那么这个请求就会被人们当做是不得不完成的命令。一旦学生认为教师是在强迫他们完成这些要求,就会使得师生之间的感情容易出现裂缝,对班级共同情感的实现造成很大阻碍。非暴力沟通中明确表明了当请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会变成命令,如果想利用让学生内疚的方式去完成目的,那么也就是命令。班主任在向学生提出请求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沟通,要能够兼顾双方的需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提出的是请求并不是命令。例如当遇到有学生和宿舍学生关系相处得不好,学生想要换宿舍,教师在处理时说现在暂时没有空床位,想让学生试着跟其他学生沟通,又或是说让学生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学会忍耐等,这都会让学生觉得这是命令,对师生间关系的构建极为不利。

小结

非暴力沟通方式为高校的师生们提供了另一种交流的方式,这种交流方式可以让师生双方感觉被重视,被尊重,能够让师生之间互相理解。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时,一定要学会倾听自己和学生内心的声音,同时还要有意识表明自己和学生的观察与感受,要反应自己的需要,利用诚实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可以使得班主任的工作开展得更好,更加顺利,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颜春.关于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几个策略[J].时代教育,2007,(8).

[2]賀启洲,高亚利等. 互动教学模式体系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6(19).

[3]张文梅. 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4]李董云.师生关系互动性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5]仲继卉, 董新玲.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科技教育创新,2008(15).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