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大孔院高级翻译课程项目案例分析

2019-10-21罗佳莹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意大利

罗佳莹

摘要:米大孔院建院十年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逐渐多元化。为了满足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近年来孔院连续举办了两届高级翻译课程,该课程于米兰市政府翻译学院合办,具备结合孔院自身特色,以文学翻译为主;配合孔院活动,邀请著名作家授课;师资力量雄厚、采用workshop教学模式的优点。同时,也存在课程设置缺少教学大纲、教学缺乏针对性、课程学时过短的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四条建议:1. 结合孔院特色,制定明确教学大纲;2.针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分班分组教学;3.科学规划和分配课程学时;4.加强课下交流,延长学习时间。希望对优化高级翻译课程设置安排,整体提高孔院课程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翻译课程

一、引言

高级翻译课程的设立是为响应孔子学院总部设立的“孔子新汉学计划”,旨在帮助世界各国青年深入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繁荣汉学研究,也为中国文化传播培养本土语言人才。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当地高水平汉语学习者对专业汉语学习的需求,提高其汉语水平与从事汉语相关工作的能力。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米大孔院”)的高级翻译课程采用合作办学模式,由米大孔院与米兰市政府翻译学院联合开设。作为米大孔院的特色课程,该课程结合了孔院自身的文化特色,以文学翻译为主,并与孔院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学习动机的同时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分析两届高级翻译课程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提出完善和优化课程设置的有效策略,进而为提高孔子学院同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高端汉语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健康持续发展提出有益参考。

二、高级翻译课程简介

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米大孔院”)自 2010年2月开始招生,建院近10年来,各项工作稳步发展,汉语教学活动作为孔院主要工作,业已发展成熟。在课程设置上,米大孔院已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体系,近年来更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本土化的发展趋势。概括来说,米大孔院的汉语教学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大学校内汉语课程、普通校外课程、与企业或公司合作的应用型汉语课程及与周边中小学合作的下设孔子课程。高级翻译课课程属于普通校外课程,主要面向当地大学与社会招生。与基础漢语课程不同,高级翻译课程对学员汉语水平要求较高,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HSK4级水平以上的大学生或从事翻译工作的汉语学习者。课程的上课时间为周六日整天授课,采用上午理论课程、下午实践翻译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授课模式。

(一)第一届高级翻译课程

首届高级翻译课程于2017年5月6日开班,共有学员26名,主要教学对象是米兰当地汉语教师与从事翻译工作的专业人员,授课教师为米兰国立大学汉学家兰珊德教授、可比卡大学中文系主任付雪莲教授、意大利著名翻译家弗兰卡女士及中国著名作家冯唐先生。兰珊德教授、付雪莲教授与弗兰卡女士分别负责语言学理论、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培训,冯唐先生则是在最后的提高课中与学员面对面互动学习教学。课程共30小时,共分为5次课程,安排在周末上课,前28小时课程分为4次,每次7小时。具体课时分配为上午4小时进行的理论培训,下午3小时带领学员的实践练习,翻译文本为冯唐的文章段落。主要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与Workshop相结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实操练习。第5次课程为翻译提高课,课时2小时,学员面对面与作家冯唐进行交流,课堂采取“互动问答”的方式,学员在具备了一定的翻译技巧后,再学习文章的感情表达从而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二)第二届高级翻译课程

由于第一届课程为收费培训课程,对象主要为当地汉语教师与工作人员,只有少数学生报名参与。为扩大教学范围,第二届课程由米大孔院为当地大学生提供培训学费支持,但对报名课程的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一定要求,要求报名学生最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持有HSK4级及以上等级的有效证书;中文专业研究生或本科生;具有从事汉语翻译方面的工作经验。第二届课程共有学员60人,教学对象除了汉语教师与翻译工作人员外,新增了米兰大学、可比卡大学与西维卡学校的学生,且人数较多。此次课程授课教师为米兰国立大学汉学家兰珊德教授、可比卡大学中文系主任付雪莲教授及中国著名作家余华先生。课程共10小时,共分为3次课程,均安排在周五上课。出于课程内容衔接考虑,与上届课程不同,学员在7月报名成功时会收到一篇余华先生尚未在意大利公开发表的约7500字的短篇小说,需要学员先阅读并尝试翻译,之后再开始10月份的翻译课程学习。

三、高级翻译课程的优势与不足

孔院在两届高级翻译课程的开展中,把握并突出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结合孔院各项文化活动为学员提供更多教学资源,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高级翻译课程的优势

1.结合孔院自身文化特色,以文学翻译为主

目前,翻译课程大多以科技翻译、法律翻译、商务翻译等为教学内容,以传授专业领域翻译技巧为主,但不管是针对某一领域教授翻译技巧还是训练文学领域翻译技巧,两者都是翻译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起专业领域的应用性语言,文学作品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更蕴涵着作者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和主题思想,文学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可以作为更好的翻译基础训练内容。

2.配合孔院文化活动,邀请著名作家参与授课

米大孔院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邀请中国知名作家冯唐、余华、刘震云等赴米兰国立大学讲座。这些在意大利颇受欢迎的作家的作品在意大利也非常畅销,余华的《活着》已纳入到意大利高中学生的汉语文学读物中。米大孔院将文化活动与课程学习相结合,邀请中国著名作家参与授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文学翻译相对于非文学翻译更需要传达原文中的艺术审美信息,需要译者具有更大的能动性与主观性,也需要译者对翻译文本与作者有一定的了解,达到不仅“译词”、“译意”还要“译味。因此课程中的翻译文本选择了在当地颇受欢迎的中国作家的作品,并在课程的最后提供学员与作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利用孔院教学资源,合作办学科学授课

高级翻译课程由米大孔院与米兰市政府翻译学院共同承办,授课教师皆为意大利高校教授、汉学家与专业翻译家,更有中意著名作家为学员授课,专业的师资力量保证了课程的质量,吸引更多学生报名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与传统的翻译授课模式不同,高级翻译课程采用workshop授课模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堂的中心和主体,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学习者;教师则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负责组织和监督翻译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可有效改进文学翻译教学。第一,学生在参与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第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文本作为教学内容,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分工和合作。第三,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有助于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师对翻译实践的监控有助于发现和指导学生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

理论与worksho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合理分配了翻译理论讲解和翻译实践的比重,注重翻译实践的过程,鼓励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合作、进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完成练习;另一方面完善了翻译实践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在提高文本分析和鉴赏力的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翻译水平和合作能力。

(二)高级翻译课程的不足

1. 课程设置缺少明确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课程设置缺少教学大纲会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从教材准备上看,米大孔院只有段位制教材,没有具体针对这门课程的专业教材。如两次课程中,学生的教材文本只有冯唐与余华的作品文本,其余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并没有相对应的教材,教学中使用的是授课教师准备的电子课件,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教授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有序地学习知识;其次从教学实施上看,教学实施过程中虽然大体上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分工、课程实施、教学安排等细节方面则缺少明确的指导性纲领,如安排教学内容时只是根据授课教师的专项来安排,并没有考虑教师之间的配合与各个课程的实施进度,缺乏整体性;最后,从课程评价上看,该课程虽然有一定的考核标准,但在总结反馈方面还有待改善,比如该课程结束后并没有学生对教师的建议与评价环节,只有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课程评价对象单一,不利于课程的完善与改进,也不利于教师本身的发展。

2.教学缺乏针对性

首先,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当地在校大学生与专业翻译工作者,两者学习动机不同,学习目的也有差异,应在教学目标上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对两个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的是相同的教学方式,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次,第二届课程中的教学对象包括已经学习过第一届课程的老学员和没有学习过该课程的新生,但第二届课程对两者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导致新生的翻译学习出现断层。第三,在课程安排上,第二届课程的理论与实操学习同第一届相比减少了四个课时,取而代之的是让学员提前自己翻译一篇短篇小说,这对之前并没有学习过课程的学员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3.课程总学时过短

第一届翻译课程总学时为30小时,第二届翻译课程总学时仅为10小时。30小时的翻译学习只能训练到最基本的翻译技巧,语篇翻译和各实用文体翻译等都很难涉及到,学生翻译技巧的提高更多的是依靠课下的自主学习,这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别较大,有效学习没有得到保证,10小时的学时更无法做到让学生有效学习所有知识。

四、高级翻译课程改进对策

1.结合孔院特色,制定明确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无论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授课计划的制订,还是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都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翻译课程应具备明确的教学大纲,这样为制定教材、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方面才会提供科学的指导。首先,要明确高级翻译课程的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大纲要体现翻译课程的教学特点,要有整体性,解决好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以避免必要知识的重复和遗漏。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时量,科学规划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分量适当、深广适宜。最后,应在课程内容更新与拓宽上有所突破,结合孔院特色,增加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环节。

2.针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分班分组教学

分班分组教学管理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水平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班或组进行教学的一种管理。孔院翻译课程中,第一届课程26人为一个班级,但第二届学生60人还是整班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缺乏针对性。首先,在班级设置上,应采取分班教学、因材施教的方法,将在学习动机上有所不同的教学对象分开教学、将已上过第一届翻译课程的学生与未上过第一届翻译课程的学生分开教学,以解决学生出现知识断层与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分组学习,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相适应的教学任务,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3.科学规划和分配课程学时

首先,在总課时的安排上,建议每一届课程至少保证有40学时的课堂学习时间,并保证每周至少有15小时的课堂学时时间;其次,在课时分配上,建议学生课堂实操部分占据主要课时,重视实训,让学生有充分的练习与相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

4. 加强课下交流,延长学习时间

由于文学翻译课的课时有限,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后练习与课堂授课内容的衔接,建议建立手机交流群,用于学生课下学习交流与教师对学生的课下指导;也可注册公共学习邮箱,供教师上传学习资料与学生共享学习文件使用,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批改网站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

四、结语

高级翻译课程是在满足当地教学需求与响应国家政策下举办,目前的两届课程报名学员人数增多、学员对课程反馈评价较高,课程成效显著。米大孔院作为重要的中意文化纽带,在课程设置上具备文化因素、将教学活动与孔院文化活动相结合,吸引众多米兰市民学习汉语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明确课程定位、结合孔院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大纲、分班分组进行教学、合理延长并分配课时、加强课下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才能解决好以上问题,从而可有效优化高级翻译课程设置与安排,进而提高孔院课程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孔子新汉学计划[EB/OL],[2015-12-12][2019-4-25].http://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7537.htm

曾姝. 关于文学翻译课堂实践的几点思考———以朱自清的《背影》英译为例[J].安徽文学.2018(04):45

曾姝. 关于文学翻译课堂实践的几点思考———以朱自清的《背影》英译为例[J].安徽文学.2018(04):47

崔姗. Workshop模式下的文学翻译课程改革研究[J]. 戏剧之家。 2017(20):180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意大利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孔子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第三方介入研究:基于美国的分析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
意大利
前人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