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019-10-21严文莉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小学

严文莉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育工作者们也开始将德育教育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科优势,将德育教育有效的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探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科目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的一门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很多思想道德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策略老套、单一,使得学生无法积极的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难以投入德育学习中,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有效的完成。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探析,希望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联系生活,升华学生的道德理解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应该联系日常生活对学生展开德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道德理解,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其自身的学习效率。

如,笔者在教授《这是大家的》这一课内容时,会联系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以他们常见的共享单车为例对学生展开教学。笔者会向学生讲解关于共享单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使人们能够节约时间、减少体力等,然后笔者又向学生们引入关于一些学生随意破坏共享单车,将共享单车占为己有的现象,并引导学生们对破坏共享单车的学生的行为进行点评。因为笔者所列举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情,所以他们能够有很强的共鸣感,以此能够帮助他们思考关于类似公共单车等基础设施的损坏情况,并能够以客观的角度认知这件事情,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行为。再比如,笔者在教授《我们不乱扔》这一课内容时,会将学生们带领到他们经常上下学的道路上,因为这条道路经常有学生上下学导致垃圾到处都是,卫生条件极差,学生们以客观的角度看这条道路意识到了乱扔垃圾的危害性。当学生们意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后,笔者还组织学生们进行了捡垃圾的活动,经过学生们的努力,该道路变的清洁了,学生们也从中培养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应该将课本知识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将课本知识付诸于实践,升华其自身的道德理解。

二、创设情境,推动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多种多样情境,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并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中。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如,笔者在教授《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单元内容时,会创设如下情境:小丽所在的家乡原本是一个风景秀丽、山美水清的乡村,但是有一个开发商看中了这个乡村的美丽环境,于是把小丽的家乡打造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旅游景点打造完成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来小丽的家乡旅行,他们乱扔垃圾、随意踩踏草坪导致小丽的家乡成了一个遍地都是垃圾的乡村,而开发商对此不管不顾。小丽见到自己的家乡成为了如今的样子,为此非常的着急,她决定和自己的小伙伴好好劝开发商,治理景区,使家乡恢复原来的样貌。随后,笔者便引导学生们扮演小丽和小伙伴的角色,让他们思考劝开发商治理环境的策略,从而使学生能够以笔者所创设的角色角度思考問题,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们就如何保护家乡环境来进行思考。

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应该创设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其自身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本知识,使德育教育更为有效。

三、结合案例,提升学生的德育认同

小学生处在一个思维正在发展的阶段,他们很难形成自己独立的对道德理念的认识,从而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学。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际案例引入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通过案例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形成道德认知,提升学生的德育认同。

如,笔者在教授《不做“小马虎”》这一课内容时,引导了一个由于马虎而导致战争失败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仅仅是由于一个马夫在临时为战马钉马掌时,急于求成,使第四个马掌少了一枚钉子,从而导致查理国王被掀翻在地,成了叛军俘虏。随后,笔者便带领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马夫,让学生以此为借鉴,在为别人做事情的时候,不要马马虎虎,而是认真的对待别人交代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纷纷指责马夫并表明了要认真做事的决心,使他们能够理解正确的道德观念。再比如,笔者在教授《大家排好队》这一课内容时,会引入一个由插队这件小事,导致两个人大打出手,住进医院的案例,从而引导学生养成遵守秩序的道德品质。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引入多种多样的案例,提升学生的道德认同感。

综上,德育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性,探寻多角度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形的提升其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巍,韩彦榕. 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2]  李克超. 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考试周刊,2018(57).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