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长生殿》的后半部分

2019-10-21李湘平

文存阅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长生殿情绪

李湘平

摘要:清代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长生殿》共五十出,上演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全剧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而下半部分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分别从天上和人间两个时空来互诉二人对对方的思念之情,笼罩在悲情、虚幻的色彩之中。本文针对《长生殿》的下半部分杨玉环与李隆基的情绪变化以及对杨玉环与《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再生方式进行了简要的对比,从而更加深入了解二人的爱情世界。

关键词:长生殿;下半部分;情绪;重生方式

马嵬兵变,杨玉环被逼自尽,两人从此阴阳相隔。李隆基与杨玉环二人缠绵悱恻的皇家爱情经历了三分三合后在人间遭到了毁灭,这是两人的爱情与政治发生强烈矛盾的必然结果。然而两人的爱情却并有停止,由人间延续到了天上,剧情也因此进入到了一个充满着悲情虚幻的境界。

“科介”即舞台提示,是对戏曲中人物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根据其附录“读书常识”一章中,对“介”的解释,介:戏曲术语,南戏,传奇剧本里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提示。如坐、见面、笑、悲伤、及风起,鸟惊等,剧本里分别写作:“坐介”“见介”“笑介”“作悲介”“风起介”“鸟声惊介”等,与元杂剧剧本中的“科”相同。有了科介的使用,读者们就能清楚的了解剧中人物唱词时的表情变化,喜怒哀乐和情绪的高低起伏[1]。通过数据的分析与统计,《长生殿》的下半部分,凡是有生或旦来唱的部分,就会出现“悲”“哭”“泣”或者“泪”这几种科介。经过笔者的统计,这四种代表人悲痛情绪的科介在下半部分剧情中共出现60次,其具体的分布情况为:“悲介”共出现14次,其中“旦”有12次,分布在冥追、情悔、尸解、补恨中,“生”有2次,分布哭像、雨梦中;“哭介”共出现24次,其中“生”20次,分布在哭像、改葬、雨梦、得信、重圆中,“旦”4次,分布在情悔、尸解、补恨中;“泣介”共出现7次,其中“旦”5次,分布在冥追、尸解、寄情中,“生”2次,分布在见月、得信中;“泪介”共出现15次,其中“生8次,出现在献饭、闻铃、改葬、雨梦中,“旦”7次,分布在情悔、尸解、仙忆、补恨、寄情。

悲、泣、泪、哭这几个词都是人在伤心痛苦情况下的表现,根据其分布的情况可归纳出下半部分的杨玉环和李隆基都处于悲凉和凄苦的情绪状况中,同时也夹杂着悔恨交加的情绪。给下半部分蒙上了一层忧愁的色彩。

首先先通过总结李隆基“悲”“哭”“泣”“泪”的原因,来分析《长生殿》下半部分他的情绪状况。第二十六折献饭,这一折李隆基共有三次“泪”。第一次“泪”:因恨自己贵为一朝天子,面对六军的逼迫,却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人独自奔赴黄泉而流泪。第二次“泪”,因之前在宫中享尽天下的美食,如今却只能靠野老送的饭来勉强充饥,这鲜明的对比,使得心中充满着凄凉,这是为自己如今的逃亡的处境而落泪。第三次“泪”:回想忠臣姚崇、宋璟二人为相在世,国泰民安的情景,感怀如今满朝的臣宰不如一个野老敢于直指“逆藩奸相”而流泪。这一折总结起来这三次泪分别是为杨玉环、为自己和为国家而流泪。这也证明了李隆基在马嵬兵变后,在逃亡的途中所牵挂的三个方面。到第二十九闻铃这一折,有一次“泪”,这一次是因自己独自逃亡,而撇下了爱妃,回想曾经二人“坐则并几,行则随肩”的情景,如今只剩孤单凄苦的自己而落泪。

而通过上表数据的分析发现,第三十二折哭像和第四十五出改葬是李隆基情情绪最为激动的两折。哭像一折,唐明皇有一次“悲”十次“哭”,这在《长生殿》下半部分中,他面对杨玉环的像,悲伤心痛的情绪可谓是达到了一个顶点,恨自己在面对危机的情况下“全无主张”,恨自己没能救到自己的爱妃。悔自己没有奋起反抗,放手一搏,留有“未必他直犯君王”的幻想。因自己虽安然无恙,而与妃子却阴阳相隔而哭;是刻香檀做成的像,而不是血肉之躯而哭;因想起二人當初的誓言而哭。这悔恨交加,心痛悲伤的情绪在面对杨贵妃的像,如火山爆发喷泄而出。在改葬一折中,四次“哭”,一次“泪”,他看到自己心爱的妃子的埋葬之处“蔓草春深,悲风日薄”的情景而哭,由香囊又想起当日杨玉环生辰之时,杨玉环妙曼的舞姿而哭等等,这一次又一次的哭,证明杨玉环在他心中地位之高,所有关杨玉环一切的事物都是李隆基悲伤的原因。

到第四十五折雨梦是李隆基情绪波澜起伏的一折,首先是听雨声更添心中的悲愁,而后进入了梦境,梦中被告知杨贵妃没有死,而且就在驿中,想到能见到自己的爱妃,惊喜之际留下了高兴的泪水,这是第一次因高兴而落泪,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寻找爱妃却受到陈元礼的阻拦,怒从心起,而后发现是梦一场,更添愁苦。进入了剧本的最后两折得信和重圆,听见道士说“遍泉碧落俱无有”最后希冀的破灭,痛彻心扉而作“惊哭介”。又重新看见钗盒想到了心爱的妃子而作“大哭介”。惊哭和大哭可见李隆基情绪之激动,心情如翻江倒海,经历大悲大哭。最终在最后一折中唐明皇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爱妃,重逢后的喜悦之情让他留下了高兴的泪水。

其次,通过总结杨玉环“悲”“哭”“泣”“泪”的原因,来分析《长生殿》下半部分她的情绪状况。二十七折冥追中,杨玉环因被逼自尽而泣;因看到这“冷土荒堆树半棵”就是自己的死后凄凉的归宿而泣;因看到钗盒想到与唐明皇之间的真情而泣。悲鬼魂哥哥杨国忠被牛头捉拿;悲自己的葬生之地;悲不知自己是否与皇上相见之日。这三泣三悲,展现了作为死后作为的杨玉环的伤感与痛心。但此时的杨玉环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罪,只是看到哥哥杨国忠被牛头夜叉带走,下场凄惨而联想到自身是否有罪。

而到了三十情悔这一折,杨玉环正式进入到了忏悔得情绪当中。但看杨玉环这一段唱词“我杨玉环,生遭惨毒,死包沉冤。或者能悔前愆,得有超拔之日,也未可知。”且住,只想我在生所为,那一桩不是罪案。况且弟兄姊妹,狭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得尽!不免趁此星月之下,对天哀祷一番。”忏悔是因为想要有超拔之日,但这段唱词是杨玉环情绪的一个转折点,反省了自己的罪过,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唐明皇的真情,她唯一不悔的就是与唐明皇相爱[2]。到了尸解这折,作为鬼魂的杨玉环三次“悲介”、三次“哭介”两次“泪介”表明杨玉环幽怨至极,重回故地,想起二人的恩爱点滴,看着这承载二人誓言的钗盒,再想到自己命丧马嵬,悲从心来。“我想生受深恩,死亦何悔。只是这一段情皆,未能终始。此心耿耿,万劫难忘耳”她又一次表达了自己感情的忠贞,对真情的无怨无悔。

“补恨”“寄情”这两折,杨玉环的身份已发生改变,不再是孤独的幽魂一个,重回了班,在天上诉说着她对唐明皇的思念,她渴望成全,担忧怕自己造成的罪孽深重,缘分还没到,不能团圆,而伤心落泪。无论是作为鬼魂还是作为仙子,她从始至终并有怪罪过唐明皇没有救她,爱上唐明皇是她做过的唯一不悔之事。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表中五种科介贯穿杨玉环与唐明皇情绪的始终,贯穿了二人由分到和的过程,这对于我们了解二人的心理状况以及二人情感的变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杨玉环与李隆基是历史中的人物,一直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他们之间的爱情一直饱受争议。而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这对爱情故事一直被人们铭记心中,并为他们之间的爱情深感惋惜。在《长生殿》与《后红楼梦》中作者采取了让她们再生的方式的继续他们之间的爱情佳话。再生,是对生命的一种肯定。《长生殿》与《后红楼梦》中作者为了让文中主人公的爱情能得到圆满、都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让女主人公再生,将二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对比。本文将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再生方式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和分析。

文中他们的爱情得以继续都有帮助者。《昆曲》长生殿与《红楼梦》的第一部续书《后红楼梦》这两部作品都借助象征了中国爱情的重要人物,分别是牛郎织女,焦仲卿和刘兰芝。牛郎织女最初见诸文字的在《诗经·小雅·大东》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二人的传说深深的渗透在我国文学作品当中,牛郎织女身上寄托了我们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3]。特别是在《长生殿》中不仅是二人爱情的见证者,更是在二人的帮助下最终重逢。而焦仲卿与刘兰芝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的男女主人公,二人为了坚守自己的爱情最终双双殉情,其凄美的爱情无不令人惋惜。在《长生殿》与《后红楼梦》中作者都将他们神话,对女主人公死后重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两部作品当中。杨玉环与林黛玉死后魂魄被发现的方式是相同的。《长生殿》第三十三折神诉中,“吾乃天孙织女是也。织成天金,进呈上帝。行路中间,只见一道怨气,直冲霄汉。不知下介是何地方”。而后从仙宫的口中知道了是杨玉环的魂魄。在《后红楼梦》中第一回,掌管着天宫的劉兰芝对曹雪芹进行了一番嘱咐“从前我在离恨天望见一道怨气,寻出根由,便知黛玉晴雯之死”。将这两部进行对比,两部作品都将女主人公死后设置成一道怨气直冲云霄,并成功的吸引了织女和刘兰芝的注意[4]。

两部作品中令她们重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后红楼梦》中林黛玉死后的魂魄被刘兰芝发现后,经过焦仲卿求准菩萨后,可以“补恨回阳”,并因有“练容金鱼”的保护,真身未话,在等到特定的时刻就能醒过来。至此,林黛玉重回人间,继续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纠葛。而在《长生殿》中,杨玉环是尸解登仙。《后汉书·方术列传》载:“北海王和平,性好道术,自以当仙。济南孙邕少事之,从至京师,会和平病殁,邕因葬之东陶。有书百余卷,药数囊,悉以送之。后弟子夏荣言其尸解,邕乃恨不取其宝书仙药焉。唐代李贤等注云:“尸解者,言将登仙,假托为尸解以解化也。”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5]。杨玉环经过尸解后登仙,在天上与李隆基重圆,继续他们刻骨铭心的爱情。

参考文献:

[1]明清传奇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洪昇.长生殿[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3]毛诗正义诗正义卷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逍遥子.后红楼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5]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二下[M].北京:中华书局,1965.

猜你喜欢

长生殿情绪
长恨歌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论《长生殿》的现代改编缺位
从《长生殿》看帝王恋
《汉宫秋》与《长生殿》中爱情悲剧及其审美体验的比较研究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