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

2019-10-21吴威

锦绣·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

吴威

摘 要: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自我成长,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课堂上教师就要重视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使学生在乐思、巧思、善思的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学习,最终达成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会学习的至高境界!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不但是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教师要分析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从几个方面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反思习惯;培养;方法

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我中华民族能昂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前提。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创新能力,具有敏锐的思想和勇敢的探索精神。而创新能力的形成取决于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逐步提高,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创新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必须引起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习俗和现实的状况,迫使我们把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反思放到首要位置上來。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试图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角度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营造利于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教”与“学”的气氛,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性意见。每个人都有过迷茫与困惑。当我们完成一道课题、实现一个目标,却又会发现,在曲折追寻的过程中,事实上我们可以避开许多弯路,而这,即是反思。而作为祖国未来的小学生,学会反思,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走向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身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赋予我们的使命已不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学习、实践的能力,让他们实现自我的突破与升华。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思考的过程,同样也应该是一个充满反思的过程,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开始主动去寻求学习的捷径。基于此,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不但是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

一、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解完数学题后,如果能反思一下解题过程,并作进一步探究,不仅能巩固已学的知识,避免解题的疏漏或错误,更重要的还能对解题思路进一步整理、归纳,对原题进行引伸发展。达到深化知识,积累经验,总结规律的目的,结合教学实际,本人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去进行题后反思:一是思联系。想一想此题中所联系到的基础知识与各知识有机地串联成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二是思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得出最佳解法。三思同类。引导学生反思,回顾与该题同类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其解法,达到解一题通一类的目的,促进了知识间的相互沟通。四思错误。引导学生扫除或纠正学生思维中的盲点,使学生错中悟理。在真正有效的反思中,促进了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反思。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都遭遇过类似情形:每当告诉学生某道题错了的时候,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很快把自己的答案擦掉,或者是重新再做,或者是等待老师告诉他怎样做,尤其是在判断对错的习题练习中,一旦接收到来自于教师怀疑的信息后,从不会问“为什么?”“错在哪儿?”等问题,而是毫不犹豫地更改答案。还有的学生在进行单项练习时完全没有问题,知识、方法掌握得都非常到位,但一到做综合练习就茫然无绪,错误百出。学生对熟悉的、练习过的题型得心应手,对没有练习过的陌生题型就无从下手;而对于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能自主完成的学生还不到一个班级的5%。这些现象都反映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三、以人为本,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反思”问题,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往往偏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而忽视了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表面。在新课改数学教学设计下,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学生实际,从三个方面突出主体性,预设“反思”问题。一是立足学生知识起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反思都得到发展。二是以学生为反思主体,竭力为学生主体反思创造良好的环境,突出学生的自主体验,真正使学习因反思而精彩。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愿学、想学、乐学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自觉地从“要我反思”转变为“我要反思”的学习理念。

四、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有效策略

1.利用“问题解决”进行反思。“问题解决”是针对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并不是简单的提问与回答,而是通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猜想、判断、推理、验证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最终获得问题解决有效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引导小学生进行反思,可以帮助小学生加强知识与能力的双沟通。如在讲“多边形面积计算”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对问题进行反思:先想一想两个直角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图形?任意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又能拼成什么图形?三角形面积应该如何计算?由此是不是能推断出平等四边形的面积?将知识串连成一条由简入难、前后连贯的“问题链”,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探究、反思过程中,回顾旧知,获得新知。

总之,反思是小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实现再认识的自我检验过程,是优化他们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为小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和机会,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反思意识,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提高小学生的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庆祥,《论小学教学活动课的效率》,都市家教月刊;

[2]蒋明言,《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教学活动课教学效率》;

[3]李金莉,《数学形象思维及其特征[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4]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

[5]实然然,《数学形象思维及特点和形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6]蔡道法,《试论数学形象思维》,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
学习方法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