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在具体教学环节运用的研究

2019-10-21刘祥

天津教育·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教学环节运用研究

刘祥

【摘  要】纯粹地向学生灌输历史观点,并不会让学生真正形成自己的历史观。而有效的历史知识建构过程,倒有着巨大的、科学的历史观形成空间。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生成过程,对于学生历史观形成非常有帮助,而这个丰富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则可以由问题来驱动。问题式教学可以驱动学生更好地建构历史知识,问题式教学可以驱动学生更好地生成历史观点。问题式教学中,设疑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设疑不只是面向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更要基于教学内容所在的历史背景、历史脉络,以及学生在接触这些历史材料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什么疑问而设疑。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生成历史观点,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教学环节;运用研究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建构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觀,是一个值得所有历史教师思考的问题。已有的教学经验表明,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是有效的知识建构过程?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这个问题的回答,显然需要结合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来思考。通过梳理相关的学习理论可以发现,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生成过程,对于学生历史观形成非常有帮助,而这个丰富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则可以由问题来驱动。因此“问题式教学”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了更大的价值发挥空间。

一、问题式教学运用于初中历史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对问题式教学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形成对这一教学策略的认同。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一般认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运用问题式教学,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实现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对问题式教学的宏观意义理解,可以参考上述论述进行,而对于微观意义的理解,则需要在具体的教学细节中进行。下面就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来分别说明。问题式教学可以驱动学生更好地建构历史知识。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看,历史知识的建构有两个途径:一是教师引导学生;二是教师驱动学生。前者教师在前而学生在后,教师循循善诱而学生逐步建构历史知识;后者教师在后而学生在前,教师驱动学生去思考历史事件,思考历史问题,形成历史认知。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体系当中,有“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这一内容,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这部分的内容只是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应用的成就,煤气内燃机从1876年被制造出,到1883年的柴油内燃机的制造,再到19世纪80年代的汽油机汽车的制造……这样的方式呈现,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呈现。但如果只是知识的记忆,又不能体现“建构历史知识”的本义。因此这里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进行教学,如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向学生提问:今天的生活中你遇到的内燃机有哪些?它们是什么时候被发明的呢?是在什么背景下发明的呢?事实证明,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能够将内燃机作为交通工具组成部分的发展史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问题式教学可以驱动学生更好地生成历史观点。历史观总是在历史知识的构建过程中生成的,但这个生成过程又不是自然的,相反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历史观形成,历史学习很可能演变为知识的机械记忆。因此,问题式教学可以在此继续发挥作用。例如,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人为什么会想到去发明制造内燃机?等到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讨论之后发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驱动了人的发明时,才会领略到内燃机作为交通工具发展的意义所在。历史知识的建构与历史观点的生成,是一体两面的关系,虽然在此分开阐述,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可以分离。上面的例子中实际上可以看出这样的关系,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问题式教学策略的运用还有更多的细节需要注意。

二、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教学,我关注标题中的“新的”二字,从交通工具更新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不断地有了新的交通工具,而人们追求“新的”事物,本质上对应着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因此这一内容的教学放在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就可以设计出上面提到的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想到去发明制造内燃机?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历史史实的角度来看,新的交通工具不断被发明制造出来;二是从人的发展需要角度来看,人构成了社会,人的发展需要就是社会发展需要,而当社会发展需要与新的交通工具被制造出来之间形成一种对应关系时,其实就是学生历史观形成的时候。正如有学生在思考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我发现不断地有新的交通工具被发明出来是有原因的,因为人们肯定会追求越来越快的交通工具;而另外一位学生的补充就更有意思:人们需要的不仅是越来越快的交通工具,更是效率越来越高的交通工具。从“快”到“效率高”,看似是类似的说法,但实际上背后的历史观并不相同,即使学生自身认识不到这一点,教师也应当引导:社会的发展必然使人们去追求效率,因而每一个能够提高效率的交通工具,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当然也有学生有新的认识,比如有学生说:“人们对新的交通工具的追求,还是出于‘方便的需要,就跟现在的支付宝一样……”这样的观点让我感觉到非常惊喜,因为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将历史与当下的两个形式不同但实质相同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当学生发现人们也是基于“便利”需要而发明了新的交通工具时,他们还看到了眼前的一些发明背后的“便利”需要,这说明学生形成的历史观的朴素表达之一,就是便利可以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再加以修饰就有可能成为更加科学的历史观。从问题式教学实施的角度来看,其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设计问题,形成问题;第二步,进行课堂教学探究。上面已经阐述了问题的形成的重要环节即设疑,而对于课堂教学探究而言,关键的其实是提出问题的时机,通常认为在学生学而有惑的时候,通过问题驱动是比较有效的选择。

三、核心素养下的问题式教学深度理解

今天的历史学科教学面临着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尽管面向初中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没有公布出来,但参考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尤其是参考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问题式教学还有着很大的拓展空间。一方面,针对历史科目具有系统性、时间性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愿意走近历史,乐于探究历史。这样的判断背后,是对问题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历史观(对应着必备品格)的肯定。另一方面,问题式教学可以成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辅助方式。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目标,其需要具体的教学方式提供保证的,对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而言,问题式教学的好处在于,教师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可以促进自身对物理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并发掘其中的核心素养培育要素;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驱动学生高效思维,从而更好地建构历史知识及其体系,并形成历史观点。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或者说策略运用,对于核心素养培育来说是有非常积极作用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生成历史观点,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参考文献:

[1]覃裕荣.新课改下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24).

[2]殷敏.巧设问题,激发探讨——谈初中历史的问题式教学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4).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问题式教学教学环节运用研究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