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研究

2019-10-21邓茜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信息披露内部审计

摘 要:企业由于发展的需求,更加注重企业自我的提升,从而引起了企业对内部控制更多的关注。本文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主体,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载体,对报告中的信息披露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内部审计

一、 引言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企业内部审计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相关法律制度、行业准则也在不断完善。运行与维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这一事宜主要由企业管理层负责,这一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内部审计和企业管理层均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能使企业对自己本身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也能给社会大众有着更多的机会了解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本文就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信息披露进行研究分析,就关于其中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关的建议。

二、 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情况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主要概况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简要介绍,情况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数量越来越多,总体呈波动上升状态。虽然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数量越来越多,但仍然有少部分的上市企业选择忽视这一重要的报告,不进行报告披露。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主要内容以及使用状况

在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的信息内容十分官方笼统,上市公司报告所披露的重要信息十分少,对企业报告披露的内容没有强制规定。其中披露的内容也根据自身的情况随意更改,披露的形式也十分多种多样,各不相同。沪深两市对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所作出的要求都不一样,所以沪深两市中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报表内容也不尽相同。企业可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改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但该报告的使用在可行性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大都是流于表面,真正的使用率和可信度并不高。报告披露后无论是企业自己内部还是外部投资者、政府相关部门对于他的使用程度都不高,大多企业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三)关于报告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问题

我国大部分企业所披露的报告内容十分有限,特别是在对自己公司形象有影响的缺陷部分,信息披露极有可能隐藏着某些缺陷问题。大多数企业在按照内部控制的认定标准,考虑自身的利益问题的情况下,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认定为一般缺陷占上市公司的96%。即使某些公司在报告中披露了自身内部控制的权限,也只是草草带过,马虎了事。以深圳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18年,所公布的报告与过去相比,该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范围更广,评价的内容也更多。但是也存在着报告过于形式化,内容存在着高度的相似性,披露的信息不完整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内部控制的缺陷的披露极少等情况。该企业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的情况。在报告中展露自身内部控制的缺陷,是企业正视自己的漏洞,更改自己错误的认识,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三、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度低

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者心中,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报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和误解,由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非强制进行该报告的披露,一些管理者对该报告关注度极低,认为这个报告的披露可有可无。如果自己将报告披露出去就有可能会展现本企业的一些弊端和缺陷,损坏企业的形象,影响自己的利益。如果自己不披露出去,则社会大众就不会知道这些情况,就可以维护公司的形象。公司内部控制结构的不完善,企业文化中对该报告的忽视造成上市公司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不重视,而管理者的不重视极大地影响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拘泥于形式,信息披露十分不完整

我们鼓励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但是相关的政策并没有做强制的要求,大多数上市企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总是走个形式,拘泥于表面。如果仔细研究某些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将这几年的报告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该企业这几年的报告大同小异,十分相似,有些部分连字都不曾改过。而且,一些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维持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忽略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部分不进行披露,信息披露十分有限。其中,尤其是对公司存在缺陷的部分,报告显得十分的随意且不标准。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迎合大众的口味,美化自己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出具的报告信息不完整,而且其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有待考量。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标准不统一,形式多种多样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没有规定统一的标准格式,上市公司所披露的报告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不尽完整。企业为了自己的某些利益,忽略自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避重就轻,可能不披露其中的部分内容或者一些弊端问题披露得十分少,也出现了一些企业今年披露了该报告,而明年因为存在某些缺陷问题而不披露这份报告。一些企业披露的报告内容十分简短,一些企业的报告十分得详细和客观。当然,出现这样的原因极大可能是因为董事会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影响。由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上市公司常常各取所需,选择利己的部分进行披露,所披露的信息也不完全真实,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四、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的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作为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呈现形式,是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司的管理层需要提高对报告的认识,正确理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信息披露。一方面,企業也应创造重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文化环境,渲染公司的良好氛围,开办定期的专业培训班,使企业中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其他员工都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且能够支持和理解相关部门的工作。另一方面,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我们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自我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使自身的能力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公司对管理层的要求。

(二)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标准,加强监管

作为国家的相关部门,我们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对上市公司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严格要求,统一标准。虽然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做出了一定的规范,但是对于其中的某些细节部分并没有做出强制的标准。我们应该更加严格要求报告的标准,对报告的披露要求更细节化,在报告披露的格式上进行统一的规范,在报告披露的内容上进行强制性规定,不能任由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随意删减内容,不披露某些缺点,忽略某些缺陷的部分。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积极性,使披露的信息更为具体,形式和内容更为客观丰富。真正让企业做到不拘泥于表面,流于形式,使报告的内容更加完整,信息披露更加有实质意义。

(三)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的准则

作为上市公司本身,每年都需要对社会大众,对投资者,对政府的相关部門披露相应的报告,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其中之一。该报告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纠察的一份报告。而报告的披露也能提高社会大众投资者等对本公司的认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上市公司根据相关的行业准则,法律法规,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制定企业内部完整标准的流程,设立相应的监察部门,对其流程的实施进行监管,防止相应的工作人员偷工减料,走形式主义,建立相关的问责追责制度,提高重视性,建立完整的相关准则,才能又快又好的完善企业制度,推动企业的蓬勃发展。

(四)企业结合专业机构共同发挥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以借助外界的力量,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价,形成以企业为主导,会计师事务所为辅导的专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该类专业机构进行评价时,需要结合委托企业自身的文化和制度的特殊性,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形成有序合理流程。上市公司自身才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体,需要对该报告的最终公布结果承担相应后果。所以即便委托了外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评价,也一定要加强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企业结合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所披露的报告也具有更高的客观性,更加真实有效。

五、 结语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辅助。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不仅是企业对自己的深刻认识和反省,也是企业对自身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个检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是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规避企业可能存在部分风险的手段。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不仅能让社会大众对企业更加了解和认识,也更方便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促进企业和有关部门的良性互动。而信息披露的详细、清晰和完整是对企业自身负责,也更方便投资者、外部使用者的使用,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结构的完善也具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迎春.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

[3]郑树旺,宋宪华.基于效率评和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

邓茜,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猜你喜欢

信息披露内部审计
我国环境税的会计核算与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