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无声 师爱无痕

2019-10-21罗建凤

新智慧·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快乐个性童心

罗建凤

【摘 要】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是许多教师毕生追求的育人真谛。用爱心滋润,用童心解读,用信心激励,用真心感召是笔者对幼儿教育的执着信念。笔者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沃土、阳光和雨露,更需要在爱的悉心呵护下快乐茁壮成长。

【關键词】爱心;童心;快乐;个性

笔者从事十四年的幼儿教育始终乐与孩子相伴,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希望。但笔者每时每刻都沉浸在孩子们带来的幸福。笔者结合幼儿教育实践,得出让“爱”感召孩子,聆听童声、走进童心,让爱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一、真情满腔,健康与快乐同在

热爱教育、关爱学生、真情满腔是笔者不可动摇的职业信念。为学生播撒爱的种子,须要适时,须要耐性,更须要润物无声的奉献。师者需以师爱为根,师德为本,真情满腔去播种希望,传播真情。

面对每天琐碎而繁重的工作,面对喜怒无常的小朋友,笔者都会带着阳光般的笑容走进校园。九月新生入园时,对于从未体验过班级生活的孩子,有的从容开心,而有的孩子则恐惧哭闹,抱着家长死活不愿松手,这些情景让人不舍与无奈,最终还是在教师与家长想方设法中进入幼儿园。小朋友离开父母入园后,动不动就哭闹、重复叫嚷着要回家、不愿吃饭、不愿午睡,甚至找机会逃跑,导致无法正常教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针对如何缓和孩子入园哭闹、焦躁情绪,如何让孩子尽快顺应幼儿园生活问题,教师要积极而乐观地提前做好应对方案。我园把开学的第一天作为“开放日”,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进园体验。于是,笔者邀请家长一起与老师、孩子互动游戏,如父母用红领巾蒙住眼睛去摸找自己的孩子、抱着宝宝向前跑、根据指令做动作等。欢笑此起彼伏,从而让小朋友产生对教师的信任与亲近,引发小朋友对园区生活的喜爱,触动小朋友想来幼儿园的期盼,为让小朋友慢慢适应入园做出铺垫。

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倾注更多的爱去理解、关爱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随意的牵手、一个赞许笑容等,无意之间便会贴近孩子的心,增强亲近感。在班级里,笔者还创设一个和谐快乐的氛围,如在教室里放些小朋友与家人一起的照片、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以及喜欢听的歌曲等,带给孩子们一种入园如在家的体验。从而让孩子们对班级产生依恋,从而缓解焦虑,稳定情绪,自然而然地适应园内学习和生活,让健康与快乐与孩子相伴。

二、活力课堂,爱与教同行

活力课堂应是充满生机、充满智慧、焕发生命活力、充满爱的课堂。怎样创设活力课堂,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快乐情境中学会知识和应用知识,这是笔者平时课前备课不断探求的教学策略。例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巧设问题,放飞学生思绪,让学生品味成功等方式方法,让课堂活起来,以便不断提高课效率。

在创设活力课堂中,利用网络技术融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辅助教学,动静交融,深入浅出,灵动地将数学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声情并茂地呈现课堂内容。在丰富学生的视觉意象同时,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笔者还会结合教学知识点制作孩子感兴趣的各种学习卡片,如彩虹数字卡、画有葫芦娃的数学运算卡等。笔者还巧妙结合大自然与孩子们一起制作各种礼物,如用春天的花瓣拼彩虹,用夏天的果实雕福娃,用秋天的落叶摆鱼儿等。这既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又能让孩子们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产生探求欲望。笔者还会与孩子一起观察和探讨:下雨前,燕儿为什么会低飞,蚁类为什么会往高处搬家?让孩子们在充满爱的活力课堂中,放飞童心,快乐体验,激起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兴趣,激活孩子们好奇的探求欲望,使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三、用童心与呵护,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师爱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作为一名幼儿班主任,除了要有爱心,还应具备耐心、细心、童心和责任心。只有用心地感触孩子们的心声,把教育内化为教师自身素养,把责任升华为无私的爱心,才能在爱心中洋溢快乐,在童心中创造奇迹。

幼儿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孩子的心声,才能助力孩子快乐成长。中班或大班的小朋友个性明显都比较强,在认知学习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此时的孩子个性逐渐萌发,存在一定的弹性和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时教师就应该依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引导,而不是盲目地制止、责问或批评。可采取积极互动方式帮孩子梳理事情因果关联,给予孩子信任感和安全感。如我班的轩轩同学,他是一个很可爱的、说话很甜的小男孩,放学时都会很有礼貌和老师道别。可是在与同伴游戏或排队的时候,如果别的小朋友说他做得不好,或他没有排到第一时,他就会与小朋友生争执,甚至动手。由此可见,轩轩是喜欢争强好胜的孩子,无形中呈现了他喜欢自我、喜欢被关注、喜欢追求完美的个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小心呵护孩子的自尊,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时刻注意在常规教育中对孩子们加以引导。如通过孔融让梨故事、团结的小蚂蚁儿歌、课堂游戏、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听听、唱唱、玩玩、说说中,加深彼此的理解和集体荣誉感,学会互相体谅、懂得合作、彼此信任,一起快乐成长。

四、爱心与童心同在,发展个性

只有把爱心与童心巧妙地融合起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去洞察、预测和捕捉孩子丰富的内心,才能激发学生的直觉、感悟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例如,笔者依据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特点,灵活利用网络技术设计制作教学内容,努力创设“爱与童心同在”的课堂情境,把数学课堂灵动化、表象化。如在教学“认读数字和书写数字10”时,巧设故事情境“小兔采磨菇”,并利用多媒课件交互灵活特点,刺激幼儿眼、耳、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提高幼儿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课件呈现:小白兔和妈妈一起去森林里采蘑菇,小朋友来数一数,它现在一共采了几朵呢?(9朵)兔宝宝在追逐小蝴蝶时,在树下又发现了一朵大蘑菇,小朋友数一数,现在它一共有几朵蘑菇?(10朵)在课件演示的同时,师生也可扮演小白兔采蘑菇,让其他孩子数数,这样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积累数感,理解数和运用数,活跃思维,凸显个性。

集趣味性、益智性、自主性于一体的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孩子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沃土。于是笔者把游戏因素和数学知识进行融合,如玩跳绳比赛数数字、玩老鹰捉小鸡进行加减法运算、把儿歌改编成数字歌等。在游戏的互动中,笔者积极参与到角色扮演里面。笔者时而是孩子们的伙伴,时而是孩子们的家长,时而是孩子们的导师,时而是孩子们的激励者。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学习氛围中,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体验成功,在培养幼儿积极情感交往的同时,积极促进幼儿多元智能价值取向的发展。

面对未来,憧憬美好,笔者会谨记“爱”的教育,用行动去谱写“爱”的乐章。笔者将继续随同孩子们一起欢笑,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笔者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静待化开的种子,笔者愿化身为爱的阳光、雨露和沃土,让每颗种子茁壮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周香珍.游戏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指南[J].赤子(上中旬),2015(12):142.

[2]王素柳.用爱心为孩子铸就美好未来[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石家庄: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3.

猜你喜欢

快乐个性童心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语言表达重“个性”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