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族高校党工学联动创新机制探析

2019-10-21李英震

西部论丛 2019年25期
关键词:民族高校探析

李英震

摘 要:在我国,工会组织在各行各业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事业单位领导、党政领导与职工群众的重要连接纽带,也是各阶层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民族高校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工会组织的工作对象不应仅仅局限于教职员工,更应该包括各民族在校大学生;工会组织的工作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教职员工的福利,更应该关注学校的中心工作;工会组织的工作方法不应仅仅局限于行政命令,更应该有紧接地气的周到服务。未来,应该在民族高校着力构建党工学联动创新机制,有效地把党委、工会、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促进民族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实现为国家培养高质量民族人才的办学宗旨。

关键词:民族高校 党工学联动机制 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国工人运动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工会组织的工作是我党治理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会组织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动员团结亿万职工在新时代为国家发展建功立业。工会组织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在维护职工群众的权益上加大力度,在工会改革创新上不断深入,工会组织要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工人运动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关于“党工共建”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对组织开展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徐晓梅在《高校“党工共建”创新工作思路研究》中指出,高校要成立党工共建委员会,提高共建意识;要改进党工共建形式,加强共建创新驱动,以此适应高校教科研模式。周敏在《“党工共建”模式探索》中指出,高校党建带工建要强调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高校工建促党建要强调工会服务作用的发挥。王丽静在《关于高校“党工共建”工作的研究》中侧重强调了高校工会组织如何发挥职能,以此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改革发展。这些理论研究,大多数还仅停留在认识和体制层面,仅停留在对工会组织各自职能的阐述上,停留在工会组织应该怎么做上。都没有把高校直接服务对象的大学生引入到研究中来,使研究缺乏指向性。同时,对于如何构建有效的党工学联动机制,从而让这些“应该”变成现实这一问题还研究不多。金菲菲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提出了建章立制,抓好源头,建立一整套完备机制的观点,但在建立工会主席由二级学院党委负责人担任,实现党、工干部交叉任职这一点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致使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

一、民族高校党工学联动的重要性分析

从历史上来讲,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在中国,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才为中国的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进而使中国现代的工会组织和工会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胜利发展的一部分。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第一句话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些都说明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工人阶级贡献突出。而作为工人阶级自愿参与的旨在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工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民族高校这个有着60%以上的少数民族师生成员的特殊群体中,实现党工学三方联动,对于促进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1.民族高校党工学联动是促进民族团结创建的需要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要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把搞好民族团结作为各级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在我国这样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各民族是否做到平等和睦、团结一心,将直接决定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和长治久安。只有民族团结,才有社会的稳定;只有民族团结,才有经济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才能构建起中华民族共同体。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建设至关重要。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师生比例超过60%,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民族高校所有单位和部门的共同任务。做好民族高校的民族团结工作,首要的任务是要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最基本的就是要尊重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其实质就是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人格。党工学创新联动中,党组织引领工会工作的方向,学生是服务的对象,工会在做好学校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工作中起着“粘合剂”的作用。工会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座谈会、知识竞赛、演讲等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有意识的引导各民族师生互相尊重,相互认同,把各族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党委的中心工作上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56个民族的大团结。

2.民族高校党工学联动是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具有工人阶级群众性的组织。它是完全遵循自由的原则,由劳动者参加或组织起来的。参加不参加工会,是每个职工的自由权利,工会组织不带有任何强制性。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自由结社的权利。依照工会法和有关公民结社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程序,只要是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权参加工会组织。

在民族高校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党领导工会工作。工会是全体教职员工乃至各民族学生利益的直接维护者。无论经济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教職员工和各民族学生永远是民族高校的主人,他们的主人翁地位永远不会改变。没有教职员工何来学校?没有民族学生,何来民族大学?既然是主人,那么他们的合法权益就要受到相应的保护。当他们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就要有组织站出来帮助他们。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个责任[][1]80-81。当民族高校教职员工或民族学生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工会就会通过政治、法律、行政等手段来维护他们的“主人翁”地位,从而团结和引导最广大教职员工和民族学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不断为党的民族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3.民族高校党工学联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在社会文化体系中,高校校园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则是高校校园文化当中最能体现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它是全体教职员工和广大民族学生在民族高校这一特殊环境下,通过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逐渐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式。包含了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元素。它既是一種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维系民族高校民族团结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大力发展民族高校校园文化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当前,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化和多样化,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且日趋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对广大师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民族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大学生的学业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广大师生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往往忽视了自身的文化建设。工会组织应该通过开展各种先进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师生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也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创新功能、规范功能和凝聚功能。同时,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民族学生传播优秀的思想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在民族高校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将会得到传承。

4.民族高校党工学联动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需要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发展格局。民族高校是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机会最多的人群,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极为重要。民族高校凝聚力提升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发挥多方的主观能动性。民族高校党工学联动,在增强学校教职员工、民族师生凝聚力上作用明显。高校工会在校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工作,教职工自愿参加,这一组织和参与形式可保证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推进[][2]7;工会组织作为联系领导、教职员工以及民族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具有自身的优势,能够在增强凝聚力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各民族学生占学校人数的90%以上,作为学校的主体,是民族院校开展工作的最直接对象。工会组织在了解教职工心理诉求和发展状况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可直接提升广大教职员工的凝聚力。

党工学联动也为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平台,为各民族学生创造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使各民族学生在交往中相互帮助,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在交融中相互尊重,进而增强四个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豪感。

二、民族高校工会组织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民族高校工会组织应该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主动向学校中心工作渗透,充分凸显民族高校工会组织的时代性。然而,民族高校工会普遍存在职能虚位、缺位现象。从工会的角度来看,存在着维权不够有力、参政议政不够到位等现象。从教职工的角度来看,很多的教职工对工会的职能、角色和地位认识不足,加之教学科研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导致教职员工参与热情不高。

1.民族高校工会组织的地位有待提高

民族高校工会本来是民族师生之家,然而,却因为很多现实的问题导致工会的职能在不断地弱化,其地位不断被边缘化。就目前的现实情况看,一方面的原因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校的工会组织在学校中处于不被重视的位置,对于高校来说工会工作没有硬性的量化考核指标,对工会组织的考核不象教学和科研工作那么严格。所以,导致部分学校把工会工作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对工会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是对基层工会的支持力度更缺,继而大大削弱了工会组织在教职工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教职员工不重视,大多数高校的工会主席都是由即将退休的干部担任,既无钱更无权,在人们心目中普遍认为高校工会主席的岗位就是为领导干部退休前的缓冲而设置的。从而,学校的教职员工从内心对工会工作也不重视,从行为上也不积极支持工会的工作。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工会的凝聚力、向心力逐渐减弱,工会工作开展的难度加大,即使有些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工会组织的重要性,但对工会组织的重视还没有提到应有的程度。

2.民族高校工会的工作内容有待丰富

民族高校工会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族高校工会工作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新时期,高校工会组织被赋予维护、参与、建设和教育四大职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民族高校工会组织对自身职能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履行其职能过程中,仅限于组织教职工文体活动、节日演出和对教职工的慰问上面。在教职员工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工资待遇上的存在问题时,当事人很少向工会反映,往往都直接与组织部门、纪检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沟通,甚至有的直接找到学校领导,工会组织没有起到上传下达,沟通协调和说服教育的作用。而为了提高教职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就不得不在每项工作中都附加一些福利,比如为参与活动教职员工提供奖品,为出席会议的教职员工发放纪念品等等,使得工会工作全靠福利来维系,造成工会工作内容过于单一。

3.民族高校工会的工作方式有待改进

民族高校工会是与广大师生接触最为亲密的一个组织,因为在工会的四项职能当中,都是关系到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这应该成为做群众工作的一个优势。但在现实当中,工会组织的这个优势不但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而且其工作方式还不自觉的滑向了行政化、机关化的泥潭。多数工会在开展活动和管理工会事物过程中,背离其教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的角色定位,不恰当地沿袭行政手段和方法。有的工会干部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恰当地照搬行政领导的工作方法和行政机关的管理方法,片面强调行政首长负责制,导致官僚主义抬头、干群关系恶化、工作效率降低。岂不知,越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开展工作,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越低,开展工作的效果就越差。

三、民族高校党工学联动创新机制构建

民族高校构建党工学联动创新机制是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是科学发展、统领创新,推动民族高校党委、工会和学生共谋发展、共促和谐的重大举措;是党工学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的有效载体; 是解决党工学任务不同步、党工学工作欠融合以及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等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1.協商议事机制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就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形式,把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代表组织起来,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深深扎根,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从中央到县区各级的政治协商工作均由各级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来完成。而在高校当中这项职能就责无旁贷地由工会来承担,这就要求在高校中应该构建一个类似于政治协商会议的协商议事机制。尤其在民族高校,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师生,由于民族成分和所处地域的差异,他们对学校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通过组织党工学三方协商机制,能够很顺畅地把民族师生的诉求传递到学校党委,为党委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激励相容机制

在管理学中,激励是指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热情和积极性。就是通过某些刺激使人发奋起来。就是将外部适当的刺激转化为内生动力,从而对人的意志和行为起到强化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看,激励则是指人的动机受到激发后,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对人的行为有着强大的内驱动力,促使人们为期望和目标而努力,所以激励也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有效的激励机制能起到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重要作用[3]420。

激励相容机制就是通过激励的方式实现党委、工会和学生几个方面在工作上实现相互融合,在党委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把各民族师生团结在党委周围,为学校发展建设共同奋斗。民族高校的广大民族师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发展事关每一位师生的前途命运和切身利益。所以,如何把广大民族师生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发挥出来,是党委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工会必须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就是对于在学校重大改革中,为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的师生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还可以视情况给予立项和经费资助。这样既可以改变征求意见时的发牢骚,又可以充分挖掘师生的智慧,还可以激发师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建立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不仅是民族高校工会组织的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民族高校吸引人才的必要举措,还是民族高校留住人才的迫切需要。

3.文化引领机制

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的精华,是大学里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因素的结合体。它是在长期教育管理实践的过程中,经过漫长的积累,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它以大学师生为主体,以教育实践为基础,渗透在校园一切活动之中,是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高校的主体是各民族大学生,民族大学的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应该是体现在学生身上,而学生要靠教师的引领,教师又要靠工会的凝聚。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引领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形成和得以传承的最佳途径。在民族高校的工会工作中要始终兼顾大学文化建设,工会组织开展的一切工作都要尽可能的涵盖这个要素,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活动,引导教师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师风,再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在学生中形成优良的学风,从而把大学文化构建起来并传承下去。民族高校大学生,在先进的大学文化的熏陶下,必将成长为引领社会不断前进,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中坚力量。

4.关心关爱机制

民族高校工会组织作为我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组织,决定了工会组织在党和教职人员间所构建的无法取代的梁、枢纽作用。那么,对于关心关爱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工会组织开展工作的价值取向。如果把关心关爱仅仅理解为福利,那么在工作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局限于福利工作方面的内容,在教职员工生活中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如果把关心关爱理解为解决广大教职员工和民族学生的困难,那么在开展工作中过程中,就会着重关注广大教职员工和民族学生的现实情况,积极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做到雪中送炭。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新时代,高校的人才竞争也同样不可小视,在民族高校中,人才流动性也相对较大。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待遇也各不相同,人们因趋利心理偏好的影响而产生流动。另一方面是我们民族高校还缺乏栓心留人的好机制,即便是有,也做得不够完善。往往是在一些事情上寒了这些人的心,没了感情基础,他们才会选择跳槽的。所以,新时代民族高校的工会组织,必须要构建能够温暖人心的关心关爱机制。民族高校工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必须以全力服务师生为己任,使广大师生和党构建密切联系,充分了解师生的实际困难,使广大师生成为党的群众基础,把师生的所思所想反映到党组织中,为党更好地开展工作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郑芳芳.论高校工会工作与党建的三个结合点[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4):80-81

[2] 于洁.高校工会提升学校凝聚力的作用及途径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9(7):7

[3] 崔聪颖.论以党建为导向,在党工共建中推进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理论论坛,2019(8):420

猜你喜欢

民族高校探析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民族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