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社会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究

2019-10-21谢向波

学理论·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思想政治工作

谢向波

摘 要:政治社会化是人们通过学习和接受一定的政治文化而获得政治属性并形成政治人格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政治文化传播的过程。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新时代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中,高校作为一个正式的、系统化的政治社会化媒体,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掌握话语主导权、强化问题意识、理论内容的科学性、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是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目标。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目标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9-0169-03

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长期以来都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些社会思潮活跃,试图通过制造复杂局面,消解主流认同,抢占大众阵地,进而达到重塑主流方向的目的,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尽管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总体并不占主流,但其潜在影响也不容忽视[1]。思想政治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战略全局高度,充分肯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成就,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定位。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探讨主流价值观的理论建构以及践行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政治社会化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

青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通过灌输和启发性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计划地对青年进行政治社会化的训练,在接受力和理解力极强的青年学生心理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形成自己的政治意识。

(一)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形成紧密的关系。政治社会化在传播、维持和推进政治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个体而言,就是内化政治价值观念、学习政治态度、形成政治行为的过程。对于国家、社会而言,总是通过政治社会化不断地向下一代传播、灌输政治文化,从而实现政治文化的代际传递,保持政治文化的连续性,新的一代也正是通过接受政治文化而进入政治系统,成为政治系统的一员。因此,对于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来说,政治社会化塑造的政治人格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青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对个人和国家具有重要的影响。列宁曾论述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体在理论教育中的作用:“这些团体都是担负着党的重要工作的庞大组织。”[2]列宁把宣传看作一种特殊的教育,同时也把教育看作宣传的一部分,在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政权立即对沙皇时期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列宁指出,新的苏维埃中学要进行“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增进健康的体育锻炼”的综合教育。当前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定信仰,坚定政治立场,坚持和扩大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影响力和辐射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二)高校是一个正式的、系统化的、强有力的政治社会化媒体

政治文化的传播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体来实现,高校作为思想传播、文化引领、学术创新的发源地在政治社会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可以通过直接的政治教育向广大师生正确科学地表达出自己的话语内容,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在知识传授中对学生进行间接的政治教育,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践行主流价值观。今天多元化社会思潮的传播发展对当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形成冲击和挑战,使得高校必须要不断探索运用新方法、新手段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从根本上发挥高校的责任和贡献智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校是一个正式的、系统化的、强有力的政治社会化媒体。高校作为有计划有目的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更是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政治社会化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既离不开青年学生的个人感悟以及生活实践,也离不开高校的积极推动和思想宣传。这些对于构筑牢固的精神家园、塑造共同理想具有重大意义。

二、政治社会化视域下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正视理论宣传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难题,结合新的实际情况做出新的创造,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战略上有新的方向、在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在内容上要有新的呈现、在形式上有新的手段,内化与外化相结合,掌握科学的思想宣传方法。

(一)掌握话语主导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

政治文化的传播是构成政治社会化的首要环节,传播支持现行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是塑造适应政治生活的政治人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工作以一定的意识形态为指导,通过信息加工进而影响公众意见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所以,一定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决定了政治生活的整体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主导权,是实现“两个巩固”的必然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

纵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社会思潮对青年影响較大。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使主流价值观在高校生根。一些社会思潮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利用青年的批判精神,通过质疑或否定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消解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其实质是在与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与我们党争夺青年学生。高校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通过价值观教育和引领的方式帮助青年从根本上廓清思想领域的迷雾,深刻剖析各种社会思潮的成因,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鉴别,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积极回应各种社会思潮带来的挑战,提高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二)强化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

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历史节点,党的十九大也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我们在取得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因发展中的问题产生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方法论问题,强化问题意识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而化解矛盾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3]。突出问题导向彰显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品格,注重解决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在党的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与完成艰巨历史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对社会现实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才能做到守正创新。

(三)理论内容的科学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当社会成员的个体将外部的政治信息内化为自身的正确理解,将外部的政治知识科学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将一定的政治规范变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将一定的政治文化变为自己的政治行为,才能完成政治社会化的真正实现。外部信息是否具有科学性直接关系着政治社会化最终实现的目标,而且外部信息的科学性也关系着个人对政治文化的内容是否能够达到主动地接受。真理是获得认同的前提,新时代需要的是坚持历史逻辑又遵循理论内容科学性的新表达。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告诫人们,从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从理论上考虑问题,“归根到底必须科学地对待问题”。在保持思想理论宣传内容的科学性上,马克思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在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中保持理论内容的科学性就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问题。因此,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时代特色做出彻底科学的阐释,将会激发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和接受欲望,才能感染学生。

(四)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

政治社会化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文化传播技术的影响。政治社会化媒体是否协调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政治文化的传播。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也会改变信息形成发展的结构,在互联网以及社会化媒体普及之前,报纸、广播、电视等这些传统媒体作为传播的主渠道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社会化媒体普及时代,每个人在理论上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每个人都可能使用网络来进行意见的表达并完成信息的获取,尤其是高校年轻的群体会更多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为避免技术决定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者更要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在网络上也要获得话语权,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先进的网络政治文化将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政治文化氛围,扩展传播渠道,抓住网络传播阵地,构建网络政治学习平台,协同高效地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同时要求高校在宣传思想工作时要结合新的实际做出新的创造,根据时代要求赋予宣传工作新的内涵、话语和形式。今天,日益丰富的信息传播技术将高校师生推向一个更加开放的信息世界,构建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是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宣传思想的主要阵地,这个主阵地对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极其重要。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是新形势下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

三、政治社会化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目标

构筑牢固的精神家园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涵,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5]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高校校园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社会个体产生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前提,它是人们对政治的主观取向,包含政治认知、价值和心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构筑牢固的精神家园,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一个认知、认同、习得、养成的过程,这就需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取得深入的了解,在政治认知上达到一致,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肯定的价值评价,最终转化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当个体在自身政治信念的基础上形成对整个政治生态系统的一致主观倾向时,政治态度与政治行为之间就必然存在直接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转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

个体政治行为的产生源于政治文化的导向,但是某一行为产生以后不会是静止不变的,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存在着各种社会思潮,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能否对自己的政治行为保持持久的方向感,这种方向感也需要得到文化层面的依托并且在后续活动中得到持续的动力注入,这样才能不迷失自我。在这个层面上更需要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扩大。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高校校园政治文化,一旦形成特定的政治文化,组建起完整的政治心理导向,直接能够反映出政治系统的特征。

(二)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

習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是高校的“鲜亮底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时代体现,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引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政治认同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高校校园政治文化使得大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这种内化了的政治文化心理结构经过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推进会外化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追求和行为的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所要求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指导理论传播、促进思想整合、塑造共同理想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宗旨、根本方向与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培育时代新人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做到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不但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总方向并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也凝聚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总要求。立德树人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精准定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肯定。“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6]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贯彻落实新时代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新期望和新要求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大批信仰真、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孙来斌.列宁的灌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220.

[2]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7.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4]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5]習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6]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1).

猜你喜欢

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思想政治工作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实践的多维分析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对晚清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的概论及思考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