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三农发展思想探析

2019-10-21孟宪科

学理论·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时代

孟宪科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关于三农如何发展有很多新思想。这些思想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了现阶段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三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农业发展思想;农村发展思想;农民发展思想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9-0011-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如何促进中国三农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为中国三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发展思想

(一)农村发展的底线保障——精准扶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讲话。2013年11月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要求扶贫要实事求是,精准扶贫,不搞大水漫灌。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讲道,“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扶贫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 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 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告诫全党,“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唯有着眼全国发展大局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长远问题,整个小康社会建设的大局才有保障。

(二)农村发展的动力——农地“三权”分置

2014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农村土地新一轮改革大幕开启。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是稳定承包权,二是放活经营权。就是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政策,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农村“三块地”改革的核心是农民所承包的土地,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3]

(三)农村发展的根本途径——乡村振兴

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3]。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安排,将乡村振兴战略内含的量化思维和技术取向更加明晰化。从农业发展质量提升、乡村绿色发展、农村文化、乡村治理新体系、民生保障、精准脱贫、制度性供给、人才、投入保障和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十方面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具体部署,同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18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思想

(一)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这一点。同以往相比,习近平总书记的粮食观念和安全观念又有新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4]

習近平总书记认为,要想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就要对耕地红线严防死守,特别是要保护好我国农作物生产的好田;要更好贯彻执行农业补贴政策,要调整优化补贴方式,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中央和地方都要负起责任,改变粮食生产产销不平衡、主销区产需缺口加大的局面。同时,还要善于用好农业生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但必须谋定而后动,要对可能出现的政治、外交、贸易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考量,还要高度重视节约粮食,搞好粮食储备调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还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既要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形成新的竞争力,保证粮食安全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二)农业发展的途径——大农业

农业是立国之基、发展之本,农业发展要走大农业的路子。新时代我党的大农业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农业思想不是一般地求多求全,而是强调每个地方要依据自己的特点,丰富农业发展的内容和方式。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小农业”依靠单一的发展模式会增加农业的发展风险,不利于农民的增收致富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要进行综合开发:一是寻求大农业的广阔阵地,就是农业的多层次开发,即开发利用一些宜农、宜林、宜渔的新资源。二是追求大农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向农业的深层次进军,发展无公害农业、旅游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同时带动其他附加产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农业思想还要求农业资源集约化,即全面地利用农业资源。他认为,农业不仅局限于农业耕作环节,而是整个农业的生产链条,农业生产过程不是单一的,各要素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农业思想还要求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经营,指出合作经济是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快对政府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尽快建立对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国际贸易进行统一管理的政府管理体制,对农产品生产、流通、进出口贸易和农业要素、农村消费品、农村工业品的市场供求,及时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

(三)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表述,首度进入公众视野。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理念更新、体制改革、实践创新等方方面面。在思想观念上,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在发展方式上,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经营过程中,既要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也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和动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而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在同当地干部群众交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时指出要“把去库存、补短板有机结合起来”。

三、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民发展思想

(一)农民发展的要求——农村振兴的主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农业的主体呈现出多样化,但是农民仍然是乡村振兴的主力。与过去的农民相比,新时代的农民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也愿意去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时代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让他们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也拥有更好的条件,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代呼唤更多年轻的、有活力、有技术、有理想的新农民回乡生活,返乡创业,在“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振兴我们美丽的乡村。

新时代农民将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城市反哺乡村,以协调理念补齐发展的短板。普惠农村、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是新时代农民。乡村振兴的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过程,是这些新时代农民告别贫困、告别落后的最好机会。那些愿意扎根农村,愿意付出劳动、学习新技术的新农民,将在乡村振兴中品尝到发展的红利、改革的红利、政策的红利。

乡村振兴是项伟大的工程,实现这一伟大的工程,需要长期规划,真正能够引领乡村发展的是今天的90后“新时代农民”。他们要扎根乡村、立足乡村,为现代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新时代农民唯有锐意进取,才能不负重托;唯有开拓创新,才能不负美丽乡村的明天。

(二)农民发展的目标——职业农民

新时代背景下,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

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曾经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提出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用“爱农业”取代“有文化”,勾勒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在新时代的鲜明特征。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对于农民来说,未来要当“职业农民”,一是做规模经营的职业农民,二是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职业农民。未来,农民的职业分化会非常明显,每个人都会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找到相应的位置。现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势头非常明显,比如大田托管。对于规模经营者来说,自己不一定完成所有的农业生产,可以借助社会化服务来完成。有的农民可能没有土地,但却是真正的农业劳动者,专门为别人提供社会化服务。

职业农民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职业的区别,还要体现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职业精神等。中国地域辽阔,还有很多地方的农村很落后、生活很艰苦,所以也要求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中,“懂农业、爱农村”则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扶贫:全面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10-16)[2019-02-25].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1016/c385474-27706200.html.

[2]本报评论员.人民日报评论员:小康不小康,关鍵看老乡——一论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N].人民日报,2013-12-26(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12-23)[2019-02-25].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25/c64094-23938145.html.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