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反思

2019-10-21于强

学理论·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逆全球化

于强

摘 要:大卫·哈维认为,“空间区隔”是剥削的新形式,要通过“空间革命”夺取空间权利;斯蒂安·福克斯认为,“数字劳动”是剥削的新形式,要利用网络和技术抵抗剥削;芬巴尔·利夫西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进入“逆全球化”的“后全球化时代”。囿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他们仅仅停留在“认识世界”的理论维度,无法真正“改变世界”。同时,马丁·雅克对“中国模式”表示高度肯定,“中国模式”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发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英国马克思主义;数字劳动;逆全球化;空间批判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9-0026-02

面对“生产资料过剩的时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仍然没有破解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并且可能永远不会破解它。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停滞常态化、民粹主义升温、难民非法入境、恐怖事件频发,因此,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从资本逻辑的全面入侵、经济逆全球化等维度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他们的理论成果为我们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提供了新的理论启示。

一、资本逻辑的全面入侵:资本逻辑的空间化与资本逻辑的数字化成为剥削的新形式

大卫·哈维从地理空间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造成“空间不平衡”,导致拆迁、重建类型的“创造性破坏”以及开拓新市场同时利用“空间修复”缓解内部矛盾,这实际上是发达空间对不发达空间的“剥夺性积累”。哈维认为,“剥夺性积累”是通过“空间区隔”来实现的,而“空间区隔”的主要原因是“空间商品”的出现。资本家通过制造“空间商品”(如商业房地产等),自动将不同收入、不同阶层的人按照购买能力,从地理空间上隔离开来,这种行为使无产阶级失去了空间所有权,并可能进一步丧失公共空间的使用权利(更多公共空间被资本家用来“地产化”“商业化”),而资本家却占有大量“闲置的资本化空间”(商场、酒店、影院、房屋等),他们通过“寻租”等手段变相剥夺劳动人民,导致“社会劳动力的贫穷和不稳定”[1]。“空间区隔”“强化了居住的隔离、社会的分裂以及工人阶级的职业分割”[2],这本质上是对无产阶级空间权利的野蛮剥夺,导致极度的贫困和混乱,“他们的存在就是忘却”[3]。因此,资本逻辑的空间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剥削。哈维认为,面对资本逻辑的空间化,无产阶级要通过反抗空间分配与空间生产,同时凸显地方空间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空间革命”追求“空间正义”,打破资本主义垄断空间的魔咒,争取更多空间权利。

在网络空前发展的今天,现代人已经同时生活在现实空间和“赛博空间”之中。资本逻辑的空间化导致“空间剥削”,同时,资本逻辑的数字化也导致了“数字劳动”剥削。现代人在虚拟世界中人的休闲活动(网络社交、网络游戏、网络购物)、数字工作(编写程序、新闻稿件、网页广告等)生产出了庞大的“一般数据”。这些数据最终被资本家有偿或无偿占有,成了资本增值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如“大数据”技术下信息的精准推送等)。

克里斯蒂安·福克斯从“数字劳动”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福克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数字工作”被异化为“数字劳动”,他提出“三重异化”来解释“数字劳动”。第一重异化:劳动者与劳动力的异化。劳动者不得不参与网络社交等活动,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和匮乏。第二重异化: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异化。资本控制下的人类经验和文化导致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异化、资本控制下的网络平台导致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异化。第三重异化:资本家占有“数字劳动”产生的货币财富,导致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他认为,网络和数字技术改变了劳动的形式与位置,但是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被剥削的本质,并且这种剥削变得更加隐形和残酷。同时,网络和数字技术同样也可以帮助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抵抗被剥削的命运,进行“数字共产主义”革命。

当代,资本逻辑的全面入侵正在导致人的全面异化,但是,这种异化也出现在了“资本逻辑”与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其中,“经济逆全球化”就是这种异化力量的体现。

二、资本主义经济逆全球化:资本逻辑的全面入侵已经显示出反对自身的力量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将诞生它自身的掘墓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全球化手段不断积累财富,但是,如今全球化的后果也逐渐显现出来。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将制造业外移导致本国产业空心化,全球性的金融投机活动导致工人失业、税收减少,随之而来的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国内阶层分化、社会分裂。这些现象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的预言,资本主义已经显示出了反对自己的力量。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邓肯·弗利认为,高收入国家通过金融业和知识产权占有剩余价值会导致国家之间和国民经济内部的收入差距扩大,加剧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矛盾。所以,发达国家的底层民众以及部分中产阶级开始反思并质疑全球化,当这种集体意识通过选票成为现实力量的时候,就演变成了如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政府贸易保護等“逆全球化”的政治行动。芬巴尔·利夫西认为,经济全球化主导下的“离岸生产”将转向经济逆全球化的“回岸生产”。一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制造业向消费者倾斜,供应链偏向邻近性、周期短的类型,生产规模也从大规模向小型转型;二是由于自动化成本略低于劳动力成本,在机器人面前,廉价劳动力正在逐渐失去竞争力;三是由于生产活动逐渐转化成为占据大量人口和消费能力的无产阶级的需求来安排运转,解决生产过剩的前提是“适当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四是由于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外流,产业工人失业,在大部分无产阶级的呼声中,资本主义政府迫于外部压力,将部分制造业移回本土。

利夫西的判断一定程度上映证了资本主义的现状。当前,虽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逆全球化行动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世界经济,但是,发达国家掌握工业制造诀窍的年代早已过去,“逆全球化”无助于它们“重振制造业”,无法改善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不利处境,而逆全球化的政治行动,首先要遵从跨国企业发展与生存的现实问题,这种政治行动与企业发展的矛盾依然是一个吊诡式的存在。

三、资本主义的未来:当代资本主义的不确定性以及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中国模式”的赞同

面对困境,英国学者卡利尼克斯在《反资本主义宣言》一书中提出了一些“过渡性计划”:取消第三世界债务、国际货币交易方面引入托宾税、恢复对资本的控制、国家控制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引入统一的基本收入、减少工作周、保护公共服务,私有财产恢复国有化、制定积极的税收政策以及资助公共服务,实现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废除移民控制,扩大公民权利、一项预防环境灾难的计划、破除军事——工业情结、维护公民自由。卡利尼克斯的“计划”,是通过瓦解私有制进行财富重新分配的一种理想的设想,但是财富的再次分配一定会导致幕后资本集团利益的流失,而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与政治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这种通过国家暴力手段进行的财富重新分配显然不可能有效迅速地开展。

“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认为,按照社会运动规律,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希勒尔·蒂克庭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领域的投资已经达到极限,随着机器生产机器,商品和服务实际上可免费使用成为可能,资本主义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但是进入晚期的资本主义究竟会走向何方,是继续危机爆发与修复的循环,还是“分娩”出共产主义?大卫·哈维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修复仅仅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暂时性转移,所以,无论是“逆全球化”“资本逻辑空间化”“资本逻辑的数字化”,都不能有效解决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下的尖锐矛盾,资本主义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和种种革命的可能性。

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马丁·雅克早在2009年就正确地预测了中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并积极肯定了“中国模式”。他认为,“从本质上讲,由于源于如此不同的历史和文明基础,中国呈现出一种我们多少有些陌生的新模式……中国模式不在任何西方看待国家的或左或右的谱系当中。它不能被复制或移植,因为它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特产物。”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中国市场经济的灵活性保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高增长,中国开启了另一种现代化发展模式,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并将引领世界新秩序,由于中国共产党出色地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并且采取开放的态度和开阔的思路,乐于向世界各国学习,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表明,“中国模式”的影响力从区域性扩大到了世界性,“中國模式”“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市场经济”“一带一路”,必将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四、结语

目前,资本主义这个“耗散系统”,已经明显表现出混乱、无序的“熵增”状况。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内部的无序只有通过外部介入才能转换到“熵减”的有序状况。假设该理论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中国模式”正是一种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外部力量的显示。中国积极倡导的“一带一路”,正在极大改变世界格局。“一带一路”以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为理念,积极推动落后国家发展、增加低收入群体经济收入、吸收剩余劳动力,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探索,因此,“中国模式”今后必然会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加广泛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哈特,[意]奈格里.大同世界[M].杨建国,范一婷,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05.

[2][美]苏贾.后现代地理学[M].王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英]克朗.文化地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32.

猜你喜欢

逆全球化
如何应对逆全球化与新兴保护主义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逆全球化”?
应对“逆全球化”挑战
“逆全球化”的挑战:从特朗普看西方内部的“颜色革命”
“逆全球化”浪潮来袭
回眸2016:“逆全球化”与新“全球化”
“逆全球化”的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