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分析及教学策略初探

2019-10-20李代琼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李代琼

摘要:很多高中生对古诗词鉴赏,尤其是高考古诗文鉴赏有着很强的畏难心理。主要因为高中生文言积累有限,生活经验不疋很难独立进行古诗词分析。随学生自由的探究和学习,很容易出现系列问题。教师要用心指导学生深入了解新高考古诗词试题类型,探究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使学生完整的表达出古诗词材料所要求的主题和思想,正确的备考。

关键词: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249 - 01

引言:当今,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中文热潮,《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咬文嚼字》节目红遍大江南北,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古诗词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此,笔者通过对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古诗词试题分析,以探究其教学方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分析

1.1 近年真题分析结果

笔者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真题进行整理和考点的比较分析,得到如下信息:近三年的诗歌作品均为名家非名作、非名家名作;作者朝代均为唐宋时期;大部分作品为即事抒怀,其中夹杂着写景和送别诗;所选作品主要为七律和古体诗,绝句和宋词及其他朝代的作品没有涉及;题量均为两题,除2016年是两个主观题外,其余两年均为一个客观题、一道主观题;表达技巧以及对诗句内容的梳理和解读出现的频率较高;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形象(景物、人物)、语言等考点次之。

1.2未来命题趋势预测

(1)所选诗歌的时代可能仍以唐宋时期为主。全国卷一贯秉承的传统是稳定,而诗词最好的时代是唐宋时期。时代不变,但所选诗歌的体裁可能有变化,虽然近三年的全国卷诗歌鉴赏青睐唐代的古体诗和宋代七律,但不能顾此失彼,复习中既兼顾这两种体裁,又要关注七言绝句、宋词等体裁。我以为,宋词考查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它是必修四教学的重要内容;又因为它承载的信息量大,比较符合高考的要求。

(2)所选诗歌的题材可能会模糊传统题材。传统题材如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羁旅思乡诗等题材明确,考生凭借记记套路流程,背背公式技巧就能得到不错的分数。但从近三年试題看,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打破传统模式,考查考生的能力。

(3)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必考,但要更重视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命题者可能已经发现考生在诗歌鉴赏题上所面临的困境:不缺解题技巧与方法,欠缺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能理解诗歌字面的意思,怎么鉴赏?

2.诗歌鉴赏的教学建议

根据高考命题的趋势,结合目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古诗词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文言知识,积累整理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说到底就是对诗歌文字的理解。对古诗文阅读,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备考中,学生首先对18个虚词和120个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古今异义,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等知识的理解要了然于胸。然后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上,定有效果。如18年全国I卷14题选项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对应到诗句“男儿屈穷心不穷”,考查的就是对实词“穷”古今异义的理解。只要学生对实词意义把握得好,这个3分很容易得到。

2.2就诗论诗,整体把握

诗词鉴赏在高考中只是初步赏析,强调对诗歌本身内容理解,进行思考,无需引经据典,更忌经验主义,牵强附会。鉴赏时只需注意以下两点就足够了,第一是辅助信息:标题、作者、小序、注释、标点等,第二是抓住直接言情之词,做到整体观照全诗。如18年全国Ⅱ卷14题选项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涉及标题与全诗。若不能整体把握全诗,只从片面的字词或诗句望文生义,就会盲目选择A项而失分。

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更需要考生注重诗歌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17年全国Ⅲ卷15题:请从“戏赠”人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题时必须从诗歌内容出发,“戏赠”的对象是友人,实际要表达的是自己,是戏言一一一夸耀自己,自鸣得意。一二联写自己的文学成就:自得,第三联转写自己的现实处境:无奈,尾联回归点题“戏赠”:得意。通过对整体与局部的概括归纳,就可得出答案。

2.3专业名词,规范答题

古诗歌鉴赏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活动,评价语言就要使用专业术语。备考中,要在积累专业术语方面下足功夫,常考的表达技巧有哪些,要列表整理归纳;思想情感类用语有哪些,要分类归纳整理。如17年全国I卷15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作答时,明白该题考查炼句,解题步骤分三步:①点明该句的句式特点(构思技巧、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②分析诗句内容(展开联想描述景象);③点情境/表情感/谈作用。做到按步骤规范作答,运用专业术语“比喻”,“以动衬静”,即可。

2.4重回课本,注重关联

课本是学生学习和应考的纲,高考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虽然命题者极力打破传统命题模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很多题目,我们总能在课本上寻到蛛丝马迹。比如18年全国Ⅱ卷15题: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对应课本《蜀道难》课后习题:《蜀道难》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又如16年全国I卷15题: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应《咏怀古迹》(其三)课后习题: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再如18年全国I卷15题: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对应《琵琶行》课后习题:你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考前,让学生回归课本,产生一种久违的亲近感,也明白高考题与课后习题有关联,提高复习效率。

3.结语

在国家越来越推崇传统文化的情况下,语文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语文教育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提升古诗词鉴赏的教学质量,这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关键点。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中部分结论值得进一步的商榷,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也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同仁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语文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钰泱《从高考试题探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J]《试题与研究》2018年07期.

[2] 赵静宇、张开《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现存问题分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年01期,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问题
呼唤高考名句默写题的改革
抓文体特征 重整体感知
高中古诗词鉴赏渗透当代写作的探讨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
高考语文快速辨析病句的教学研究
高考语文课堂复习的指向性策略分析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古诗词考点赏析
浅探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