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以教师学习为核心的校本培训文化

2019-10-16程明喜

人民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校本培训教师培训

【摘要】教师培训理念是校本培训文化的核心要素。将“教师学习”作为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和校本培训文化的核心因子,是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校本培训应确立“支持教师学习”这一文化内核,处理好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关系,使校本培训由外在的组织需求转变为内在的教师需求,走出校本培训的路径依赖,培育以教师学习为核心的校本培训文化。

【关键词】校本培训;教师学习;教师培训;培训文化

【作者简介】程明喜,吉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22)

校本培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师培训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学校领导集体和教师所认同、遵守的,并带有本校特色的教师培训理念、培训规范和培训惯常做法的总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文化的润泽,特别是教师培训文化的滋养。只有构建起优秀的校本培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教师个体和教师团队。但实践中很多学校的校本培训依然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和有效的方法,没有走出经验的窠臼,教师培训时间不足、主题不明、方式单一、水平不高、不接地气、缺乏吸引力等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改变不大等问题依然没有很好地解决。为此,结合学校实际分析校本培训问题、聚焦校本培训的文化因子,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文化,成为当前中小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工作理路。

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目前,校本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1)前沿理论掌握不足,导致校本培训文化没有内核,校本培训实践缺少理论引领与理念支撑,表现为校本培训缺少理论支撑下的顶层设计与规划;(2)校本培训经验交流不够,导致校本培训架构与运行思维封闭、视野狭窄,表现为校本培训原地打转,难有创新,缺少吸引力;(3)对学校和教师缺少真研究,导致培训与工作分离,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不能同向而行、相互助力,表现为校本培训目标模糊、路径不清、内容零乱、方式滞后、高付出与低回报。

具体来看,很多学校缺少对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缺少对学校发展远景和教师队伍架构的整体规划;缺少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和不同学科教师学习需求的分析;对教师素养、教师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等教师培训基础理论缺少认知;对当前教学改革方向与理念把握不足;对学校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缺少诊断;对既有校本培训的做法缺少反思。校本培训为什么存在?培训什么?要把教师带到哪里?要为学校的发展带来哪些变化?是“请进来”由专家對教师进行专业理论补偿式培训,还是“派出去”让教师开阔视野借鉴他人经验?是“倡导读书”让教师做专业知识扩充,还是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抑或是对上述做法进行有效组合以实现多元互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厘清的问题。如果对校本培训缺少功能性理解、目标定位、核心理念支撑,那么就会导致校本培训既缺少长远规划又没有可行策略,教师把培训当成外在于己的多余任务,只是迫于学校制度的外在强制不得不做,其内心反感甚至抵触。

校本培训诸多现象与问题的存在,是传统校本培训思维惯性使然,其背后是校本培训文化的缺失。突出表现为:

一是培训取向模糊。现实中,很多学校无论是做校本培训规划、培训课程还是培训管理与评价,缺乏价值取向意识,培训实践处于无意识的经验惯性状态或跟风状态。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具备哪些专业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对教师专业素养与关键能力提出哪些新的要求,要为教师提供哪种倾向的课程等,都没有做很好的梳理。培训取向模糊直接导致培训目标不清楚,培训课程内容结构不稳定,培训参与者角色不确定,培训质效难以评估。

二是教师主体失位。为了保障校本培训有序和有效开展,学校会制定校本培训制度,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培训记录与培训作业等做量化考核,有的还将其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评优晋级等挂钩。这种以刚性制度为教师培训“保驾护航”的外在强制做法非常普遍。教师主体在哪里,这种刚性制度真的可以变成教师自觉吗?值得思考。另外,校本培训在谋求高校或教科研及培训机构支持的过程中,习惯于请专家做专题讲座或教学指导,试图以“授一受”的方式让教师“先知后行、以知促行”,引领与改变教师。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价值没有得到专业地位认同时,教师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种校本培训是专家中心而非教师中心,是外控式的理念灌输与行为矫正,而非内生式的行为审视与理念更新。

三是团队有名无实。校本培训中除了专家引领外,同伴互助是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做法。为此,师徒结对、学科组、课题组等大小专业学习团队受到学校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个人学习和专家讲授等培训方式的不足。但是,把各式团队架子搭好后,如何引导与运行?目前,很多学校缺少良策,更多的是一枚枚“死棋子”、一盘盘“死棋局”,静等学校某研修任务下达后被临时唤醒。团队组建与学校发展摆位不清,团队目标不具体、任务不清晰、分工不明确、路径不可行,动力不足,更无合作,没有形成日常的团队合作学习与教学问题攻关的文化。

校本培训中的取向模糊、主体失位以及团队有名无实等文化缺失,究其根本是校本培训文化内核的缺失,这一文化内核应该体现在校本培训理念的确定上。

理念转换:从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学习

教师培训理念是校本培训文化中最为核心的要素,是培训取向的具体表达。将“教师学习”作为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和校本培训文化的核心因子,这是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20世纪90年代之前,“教师学习”还只是基于普通教育学视域与思维下的教师在职培训学习中的一般性概念,更多地使用“教师在职进修”“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等术语。但渐渐地,“教师学习”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主导性概念。

西方最早用“教师学习”替代教师专业发展是旨在凸显教师在教师培训中的角色——学习者,不是被培训、被改变、被发展的对象和工具,而是“我”学习、“我”实践、“我”反思、“我”研究、“我”成长的主体。在培训理念上,应抓住本质、突出核心,强调“教师学习”,并围绕这一理念重建培训理路,进而重塑校本培训文化,实现新的突破。有学者提出当代教师教育道路演变的大致脉络为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教师学习,这基本符合教师教育发展的逻辑走向。

猜你喜欢

校本培训教师培训
提升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校本培训探析
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合理进行校本培训评价
农村骨干教师校本培训,痛并坚持着
研析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的方法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雏鹰学校校本培训之思考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