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策略探讨

2019-10-15李玉泉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李玉泉

摘   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好数学必备的基本能力,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探析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2-0110-02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不仅要有清晰的解题思路,还要将答案精确地计算出来,所以,解题思路和计算能力在数学解题中缺一不可。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1]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教师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虽然知道计算的方法与法则,但计算正确率很低,经常存在计算失误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知识掌握不到位,大脑知识储量少,解题时缺乏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解题效果,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偏低,还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受到阻碍,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不到提高,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计算经验,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原有的计算经验影响计算能力的提高。从认知发展的阶段来讲,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具体的事物或事物表象来进行逻辑运算,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学会了简单的数字计算,那他们在学习“数位”“满十”“退一作十”时就非常容易,而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积累这样的计算经验,那他们在理解概念性数学问题时就比较困难。

2. 学生的心理因素影响计算能力的提高。研究表明,影响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心理因素有:第一,视觉迁移,即对数据感知不准确;第二,缺少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第三,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第四,缺少纠错、发现的习惯;第五,学习缺乏注意力,易受外界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计算训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计算技巧。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 创设计算奖罚制度,纠正学生的计算态度。对于学生来说,计算学习是枯燥、单调的,学生对计算学习缺乏学习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计算奖励制度,即对学生的计算学习给予评价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创设以下专项奖励:第一,给予学生计算小教师的荣誉称号,学生凭借计算测验成绩来竞任小教师,小教师要向全班学生分享数学计算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错题分析;第二,给予学生计算比赛荣誉牌,教师可根据计算能力测试的结果,给满分学生奖励金牌,给95分以上学生奖励银牌,给测试分数进步较大的学生奖励铜牌,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给予学生免写数学作业的奖励,对于连续一个星期计算作业全对的学生,教师可以奖励一张免写作业的奖票,获奖学生有权利选择使用奖票的时间;第四,对于计算测试态度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罚。奖罚制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个人的荣誉感,还可以端正学生的计算学习态度,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开展改错讨论会,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认真、有效地改错。为提高学生改错的有效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改错的目的。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班级“改错讨论会”,以此提高学生的改错认识及改错兴趣。教师可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你们认为发现错误的目的是什么?你们认为教师为什么要求抄题改错?你们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改错?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逐渐认识到改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生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纠正错误,有利于提高数学成绩。

(2)学生对错题进行分类,完善改错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分类,让学生反省错误的原因,进而帮助学生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来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可能是因为读题不认真、计算方法错误、解题马虎大意等造成计算失误,对此,学生要充分认知出错原因,完善改错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改错手段,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3. 设计有趣游戏,开展针对性强化训练。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重点设计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设计“打地鼠”的游戏,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打地鼠”的游戏呈现在课堂中,游戏对应一道道计算题目,学生只有把这些题目全部做对,才能进入下一关,这样的计算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计算的积极性,还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计算练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4. 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所以,教师要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计算能力。教师要为学生传授数学思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技巧,若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必然能提升计算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一道生活化的习题,“同学们,你们一定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在饭店吃过饭,你们知道一家人在外面吃饭要花多少钱吗?今天你们就当一次家庭小管家,记录你们家在饭店吃过的菜名及相应的价格,填在相应的表格中,然后算一算在家吃比在饭店吃便宜多少钱?”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作用,学生经过对比、计算和思考,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计算,懂得如何将数学计算变成有趣的生活,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及运算,不仅顺利得出答案,也达到了思维训练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计算奖罚制度来改变学生的计算态度;开展计算错题讨论会引导学生认识错误;设计有趣游戏开展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

参考文献:

[1] 蓝艺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51-54.

[2] 王纪芬,张文亮.浅谈如何提高小學生数学计算能力[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4):114.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