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铜鼓太阳纹样的历史渊源与应用研究

2019-10-12黄舒婷黄丽

艺术大观 2019年30期
关键词:历史渊源铜鼓应用研究

黄舒婷 黄丽

摘要:铜鼓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太阳纹是它最醒目、最重要的图案。它在铜鼓中是出现得最早,也是最普遍的装饰纹样,常位于鼓面的中心,由光体与光芒组成,是辨别铜鼓纹样类型的标识之一。太阳纹的出现最早是浇铸铜鼓时留下的痕迹,后经先民智慧进行艺术化处理,结合太阳崇拜,最终形成以太阳为基本形态并富含文化内涵的装饰纹样。本文对铜鼓太阳纹的历史渊源进行探索,分析以太阳纹为例的传统纹样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在文化的基底上传达民族之魂。

关键词:铜鼓;太阳纹;历史渊源;应用研究

一、铜鼓的相关概述

铜鼓是由贵重金属铜以及锡、铅、锌等融合铸造而成的,它在不同的时期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最初用处为饮器(即釜),在古代战役中,铜鼓被视为指挥军队进退的战术工具,也是一种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最后生产生活需求信仰的出现成了神器,象征着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地位和权力。铜鼓作为富含东方艺术特色的载体,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少数民族璀璨文化的代表,是世界文化艺术品之珍藏。铜鼓的体态是一件精美的雕刻品,它腰面弯曲,胸区鼓起,无底且腹空,给予人们稳重踏实之感。整个鼓面装饰是铜鼓最夺目的部分,鼓边周围环绕着雕饰装饰物,一般以青蛙为主,其次有骑士、牛橇、龟、鸟等作为装饰。整体造型夸张又不失庄重,十分有趣(如图1)。鼓胸与鼓腰部分配有丰富的装饰性绘画图像,这些图像类大抵分为两类,其一为物像类纹饰,太阳纹、翔鹭纹、鹿纹、龙舟竞渡纹和羽人舞蹈纹等,其二为图案类纹饰,云雷纹、圆圈纹、钱纹和席纹等。

二、太阳纹

(一)产生的背景

太阳纹的产生,从制造角度来说,是源于浇铸铜鼓时形成的痕迹,经过反复敲打形成圆饼式突出体,后随着少数民族鲜明的审美艺术处理形成了太阳纹状;从理论角度来说,古代因为生产力不发达,农作物的生长都依靠于大自然的恩惠,所以人们对于大自然和天地有着无比崇高的崇敬,鼓面上的太阳纹就是源于先民对于太阳的崇拜与敬仰,表达了先民对阳光雨露以及农作物的渴望与需求;从装饰实用角度来说,鼓面隆起的太阳纹不仅具有一定的装饰美感,而且光芒辐射好似声音向四周传播,层层外扩的晕圈象征着声波,有益于定音。从神话角度来说,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追日》云:夸父与日足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何、谓;何、谓不足,北饿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则神话塑造了敢于与太阳竞赛的夸父形象,象征着古代先民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甚至可能出于对于太阳的崇拜,奋起直追,与之并驾齐驱,或许超越,这是夸父式的太阳崇拜。

(二)芒数的发展及演变

较早产生光芒的铜鼓是万家坝型铜鼓,鼓面上纹样简洁且无固定规律,只有光体无光芒。太阳纹之外多为纯面,无晕圈,后来的太阳纹也无定形,光芒的道数、角形、长短不等;石寨山型铜鼓相较于万家坝型铜鼓纹样增加,布局合理而又紧凑,太阳纹光体扩大、光体与光芒相得益彰,光芒数量最少为8道,最常为21道;冷水冲型铜鼓的太阳纹芒数常为12道锐角,鼓面有翎眼纹的纹样出现,因由连续雷纹出现而发展为更多复线交叉纹;遵义型铜鼓是由冷水冲型铜鼓演变而来的,太阳纹的样式基本保持了一致的特点,同为锐角芒纹且芒数常为12道;麻江型铜鼓鼓面太阳纹样式多样,有的像石寨山型与冷水冲型光体无芒,有的像北流型与灵山型光体凸起,芒状呈针叶状四射;北流型铜鼓的太阳纹纹样装饰简单大气豪放,光体凸起厚实,芒状细长如针,光芒尖角基本控制在第一晕圈中,有的甚至突破第一晕圈达到第二晕圈的边缘。光芒一般常8道,也有6道10道,最多12道;灵山型铜鼓鼓面太阳纹细且长光,体圆而小,甚至有的光芒的芒端还分叉,芒数常为10道,也有12道出现,有3道晕圈,第一道晕圈最大;西盟型铜鼓太阳纹是以云南西蒙佤族使用的铜鼓为代表,鼓面太阳纹的芒根粗壮,由芒根至芒逐渐细化,常为双数居多,8道、12道、16道等,晕圈狭窄且密集。(如图2)

三、文化内涵与研究目的

铜鼓除了用于娱乐还有祭祀的用途外,在古代,铜鼓曾作为一些民族统治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用来指挥军队和传递信息。拥有铜鼓者权力相较之越大,越是富有,甚至“得鼓二三,便可称王”他们相信铜鼓有神,可以与神灵沟通,所以在某种祭祀场合,一定要有铜鼓因而对铜鼓敬畏有加,不可随便触动,启用和收藏都有很多繁缛礼仪,包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而铜鼓中的太阳纹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象征着古代先民对于天地与自然的向往,表现虽然与之铜鼓和太阳崇拜产生联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等级制度的出现,权利和地位变得越发重要,铜鼓太阳纹内涵发生了变化,更多倾向于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研究铜鼓太阳纹的目的是要力图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纹样与现代设计中融合。民族传统装饰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光的优秀历史文化,它的出现不是偶然,它是经过民族艺术、民族文化千百年来的积累与沉淀,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结晶。我们要擅长运用中华民族传统纹样,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将其中的造型规律、审美特征、文化内涵、表现手法合理运用起来,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結合,打造符合当代设计且富含民族魂艺术品。

四、铜鼓太阳纹的运用表现

太阳纹作为一种符合大众审美趣味和文化价值取向的文化传统纹样符号,易引起人们的共识和认知。在现代时期发展中,设计师对铜鼓太阳纹样进行创作处理形成新的语言。在太阳纹的设计应用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对形体的继承与创新,二是对文化内涵的延伸。

(一)对形体的继承与创新

铜鼓腰面弯曲,胸区鼓起的形态给予稳重形态深受建筑师们的喜爱。呈现了古物新创再用之技。在运用太阳纹这一元素,不是对形体的生搬硬套,而是将其精髓且最具本身的特色部分进行提炼、组合、重构和再创造的设计表现手法,使成为具有新形象代表性的图案造型应用于现代设计中融合,使得现代艺术设计品的整体造型不乏传统美感,同时也不失时尚感和时代感;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以简洁的几何造型,抽象的铜鼓造型屹立于南宁,因富含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打破城市趋同化的局面(如图3)。再如,博物馆内室顶部采用现代化车辐式悬索结构圆形天窗,运用太阳纹的形状,进行形态艺术简化转换,体现了铜鼓文化内涵中铜鼓崇拜。太阳光从天窗洒下光辉,营造神圣、希望的氛围。天窗位置与鼓面、顶窗结构形态和太阳图案相得益彰不谋而合。展示了建筑空间是外轮廓实体与内涵的统一,既是实物空间的同时也是文化载体的体现。(如图4)

(二)对文化内涵的延伸

太阳纹作为铜鼓本身最具重要的纹样元素之一,象征着希望、未来与力量,代表着国泰民安,现世安稳的现状,民族与国家和平,这些美好价值高的寓意是吸引大众主义的根源,是大众易接受和采纳、产生共鸣的根本。在文创产品设计上、在产品的标志设计上纷纷采取传统纹样符号,太阳纹对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展现,不例外运用新时代之中。例如,在平面设计中,铜鼓太阳纹的运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50周年大庆徽标中得以展现,大庆徽标以丹凤起舞的形态构成数字“5”的艺术变形,代表广西50年励精图治、团结奋进的崭新面貌,舞出广西人民50年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和时代风貌。数字“0”演变成令人联想丰富的广西铜鼓,铜鼓传音,宣传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广西取得的伟大进步,鼓响新的发展乐章,标志整体形象刚劲有力,简洁易识,主题鲜明振奋,意蕴深厚,气氛祥和热烈。(如图5)

五、结论

太阳纹的产生、发展、鼓表纹样的变化以及文化内涵的转换,都与当时生产水平、民族信仰及早期先民的审美意识密切相关。太阳纹作为铜鼓中最醒目的图案类纹饰在设计中创造了新的语言。设计师们在形体继承创新及文化内容等方面进行书写新的篇章,结合纹样,多维度出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符合当代设计且富含民族魂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周婉莹,龙纯.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以壮族铜鼓为例[J].西部皮革,2016,38(20):61.

[2]丁静.浅谈壮族铜鼓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0(24):74+28.

[3]易嘉勋.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纹饰的比较研究——西南民间铜鼓纹饰艺术探析[J].民族艺术研究,2005(4):47-55.

[4]李永强.古代铜鼓上太阳纹饰产生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J].艺术探索,2010,24(4):35-36+142.

[5]张文安.中国神话研究与文化要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历史渊源铜鼓应用研究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东兰铜鼓响八方
凤阳凤画艺术特色研究
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历史渊源探究
浅谈东海吕剧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唤醒历史的铜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