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基于实证的结果

2019-10-11闵云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任课教师经济学

闵云燕,王 东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 九江 330013)

一、前言与文献综述

《西方经济学》是高等财经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内各大财经院校都开设了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和国家宏观政策,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及研究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该课程理论性强、逻辑性强且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任课教师通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有时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

国内外学者关于如何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做了不少研究和实践。国内学者主要提出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和教材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改革方面针对学生学情应采取相应的改革思路,例如赵展和王素仙(2012)提出《西方经济学》教学应与高职教育特点相结合,与学生学情相结合的改革思路。而国外学者更多的是具体分析某种方法或资源来提高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例如,Engel(2014)具体分析了如何使用Memes网站促进经济学课程的教学。Kazemi(2012)提出可以利用彭博咨询服务改进经济学课程教学。近些年,国内学者就《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新思路,例如徐丽等(2014)、李晶(2015)及柳杨(201)等从构建主义理论的角度提出《西方经济学》改革的思路。此外,杨慧力(2011)及张雪绸(2016)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探讨了《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国内外关于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的文献较为丰富,大多采用的是理论分析,使用实证分析的文献较缺乏,所以有必要利用数据分析作为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依据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学生问卷调查,先是了解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现状,后进行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二、关键变量的选取、处理及数据描述

(一)样本来源

课题小组成员于2018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对开设过《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对20个班级共发放问卷750份,收回问卷732份,剔除含有缺失值及数值不合理的样本,最终得到有效样本655份。问卷设置的问题涉及课程兴趣、自主学习、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归纳为课程认知)、教师满意度、教材满意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效果、对任课教师的建议等20个问题。

(二)关键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描述

问卷调查的目的首先是了解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总体情况。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后,我们认为有必要就课程兴趣、听课时间、自主学习时间、课程认知、教师满意度及教材满意度这六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需要说明的是,这六个方面在问卷上涉及的问题根据5级李斯特量表方式设置的,赋值为5的选项代表肯定的程度最高,4、3、2依次减弱,赋值为1的选项代表肯定的程度最低。如调查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程度时,设置的五个等级选项为非常不感兴趣、较不感兴趣、一般感兴趣、比较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统计时选项A、B、C、D、E分别赋值1、2、3、4、5。数据分析使用的是 Excel和 Stata软件,关键变量的数据描述如附表1所示。

从附表1我们发现,学生对经济学课程的兴趣程度整体令人满意,只有12.1%的学生兴趣度低;学生听课时间的数据是令人担忧的,只有49.2%的学生保证了一节课30分钟以上的听课时间;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只有5.7%的学生表示能经常做到课后思考和复习,有27.4%的学生表示从来不课后甚至考前也不复习该课程;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认知有待提高,有12.3%的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动机和态度非常不端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情况整体非常不错,近四分之三的学生表示对任课教师满意度非常高,只有2.5%的学生表示对教师比较不满意度或者非常不满意的情况;教材满意度情况也有待提高,有13.6%的学生表示对教材不是很满意。

此外,问卷中19.9%的学生表示《西方经济学》非常难,48.4%的学生认为比较难,只有6.7%的学生表示学习该课程没有压力,所以《西方经济学》对于独立院校学生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生还表示,知识点多、图形和公式多及理论抽象是该课程难学的主要原因。

三、影响《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因素实证分析

(一)回归分析

本文选取了课程兴趣、听课时间、自主学习、课程认知、教师满意度、教材满意度作为影响《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自变量,教学效果作为因变量,教学效果数据用的是学生学习效果自评和期末考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计量模型使用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如下:

其中,Effect:教学效果,Interest:兴趣程度,Attention:听课时间,Autonomy:自主学习,Cognition:课程认知,TSatisfation:教师满意度,MSatisfaction:教材满意度,α1-α6为待估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回归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证回归结果

从表1我们看到,课程兴趣、听课时间、课程认知和教师满意度的系数都在2以上,且都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表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程度、听课时间、对课程的认知(包括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及教师满意程度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影响较大,且这四个变量数值越大越有利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且所有的变量系数中听课时间的系数最大,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情况最能影响他们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自主学习的系数为正,且较为显著,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非常有利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教材满意度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表明教材满意程度对该课程教学效果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教材满意度是学生的主观判断,而学生主观认识和实际情况不一定相符。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选取了问卷中所有女同学的样本(409份)再次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系数与之前基本一致(见表2),可得到上文相同结论。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表2 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1)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兴趣度及教师满意度情况理想,课程认知及对教材满意度有待加强,但听课时间和自主学习情况却令人堪忧。(2)课程兴趣、听课时间、自主学习、课程认知、教师满意度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且听课时间的影响最大,但教材满意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我们提出独立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如下:

1.改善学生听课情况。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多样化,忌全采取讲授法,应结合案例分析法、情景讨论法、实践教学等方法。力图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延长学生认真听课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认知方面的提高。独立院校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独立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可侧重增加理论与实践结合。可增加经济学实训课程,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训中增强理论的理解,还能认识经济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端正《西方经济学》学习动机和态度。

3.加强自主学习。可通过加强过程性考核的力度来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如课后让学生分组收集各国通胀历年数据及进行原因分析,课上进行PPT汇报展示,老师进行打分,并将该得分按一定权重形成最终成绩。

4.提高教师满意度方面。任课教师不仅通过提高其教学技术,还可通过树立自身师德、师风甚至人格魅力来增加满意度。

附表1 变量数据统计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任课教师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浅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