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16-05-31彭光细

企业导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

彭光细

摘 要:《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对于市场机制调节原理和运行规律的研究,对帮助学生发现经济问题、学会经济思维、解决经济与管理实际问题有重要作用。该课程主要围绕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展开,说明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讲好导论的内容可为课程的整个课程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讲好导论的必要性入手,论述了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讲好导论的方法。

关键词:导论;《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

《西方经济学》作为财政经济类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该课程为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各经济专业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运行最一般的规则,同时启发学生关注中国经济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实际出发研究理论的意识。同时该课程又是一门普遍认为难教、难学的理论课程。我们必须从教学方法上寻找突破口,而讲好导论的内容为课程的整体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通过导论部分的学习对课程的主要内容加以梳理

《西方经济学》导论部分,主要讲解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对象、研究的方法等问题,还包括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以及重要的经济学思想。

(一)什么是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经济学是利用商品的价格来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其分配给不同的人(保罗.萨缪尔森)。

(二)稀缺性、效率和选择的含义是什么。资源的相对有限性称为稀缺性,其不是针对资源的数量而是针对人的无限的欲望而讲的有限性。效率:又称帕累托效率,指最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们愿望的需要,即以最小的代价取最大的效益。

(三)经济社会的四个基本问题是什么。面对资源的稀缺,需要作出选择的不仅仅是个人,而且整个社会、个人、家庭、企业、政府都会面对资源的稀缺与需要的无限而作出选择。这些选择问题归结为经济学要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产品生产出来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要,不同数量和品质的产品满足不同程度的需要。因此,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就是一个确定哪些需要应当优先满足和满足到什么程度不同的问题。2)怎样生产?生产产品的方式方法很多,一个国家满足其社会成员需要的方式也有很多,需要作出恰当的选择,以力求达到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去满足尽可能大的需要,或者在既定的资源消耗条件下去获得最大化的利益。3)为谁生产?有限的资源给谁使用,为满足谁的需要来使用,这里涉及到了产品的分配问题以及决定产品分配的资源占有问题。4)谁作出经济决策,以什么程序作出决策?选择问题也就是一个决策问题。谁有权来做决策,以什么方式来作出决策,这对选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决策主体、决策程序问题,就涉及到经济组织、经济制度或体制以及经济机制的问题。

(四)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限度的产品组合。其经济含义:1)揭示出稀缺法则。2)任何一个经济社会必须做出选择,只能在一点生产,一旦决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某一点生产,就决定了资源配置状况。3)说明了机会成本。

(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含义。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该定义包含着如下几个内容:a.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b.试图解决资源配置问题。c.以价格理论为中心。在市场经济中,居民户和厂商的行为均受价格的支配,价格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从而最终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因而微观经济学便以价格理论为中心而展开这种研究。由此,微观经济学亦被称为市场价格学或价格理论。d.采用个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同时结合目录简单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资源的问题。该定义包含着如下几个内容:a.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b.要解决的是资源的利用问题。它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前提,研究现有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经济如何增长等问题。c.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它将国民收入作为最基本的总量,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研究资源的利用问题,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并围绕着这一中心来展开其他问题的研究。d.以总量分析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同时结合目录简单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六)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将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多方面内容概括为十大原理:1)决策是对利益取舍的一种权衡。2)成本是为了得到的而必须放弃的。3)所谓理性人是那些思考度量界限的人。4)人是可以被激励的。5)贸易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境况。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途径。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运行的结果。8)一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这个国家提供产品及服务的能力。9)政府滥发货币,物价就会上升。10)社会经常应对的问题是在通货膨胀和增加失业人数之间作两难选择。

(七)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前提:经济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前提。西方经济学家们为了分析人的经济行为和人的行为的调节机制,在进行经济理论分析时都对人性或经济行为主体的本性作出了一个假定,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任何一个行为主体都是自私自利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者,因此在其从事经济活动时,都会充分地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条件去谋取这种最大化的利益。作为一个消费者,他会千方百计地以其既定的收入或预算支出去谋得最大化的效用;作为一个厂商,他会千方百计地以期既定的投入或预算支出去谋得最大化的利润;作为一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他就会设法去追求最大化的要素报酬。这就是“经济人”假定。

(八)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西方经济学在分析经济问题时所采取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就是成本-收益分析。它的目的在于:或是在既定的投入条件下应当如何得到最大的产出;或是在既定的产出下如何去减少投入。一般来说,这是研究一切经济问题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在研究经济问题时,西方经济学还采用了很多其他的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微观分析方法与宏观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与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等。

二、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在导论部分就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有如下问题:(1)分析过程往往比较抽象;(2)诸问题的分析涉及不同的理论流派;(3)有许多易混淆的概念。针对这些问题,在导论部分就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经济学习兴趣、同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如:

(一)案例教学法。列举现实生活中一些案例,先现象、后理论,分析说明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如引导学生分析经济现象:近年我国猪肉大幅涨价的原因,猪肉价格上涨了,牛肉需求量一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汽油涨价,对汽车的销售有何影响?水与钻石相比对人的生命更重要,但却比钻石便宜,国际油价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及影响等。

(二)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学生讨论,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把学生的头脑当作储存知识的口袋。例如,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现象:为什么大家在离开教室之前很少会主动关掉教室的灯,而在离开家门之前则会主动关掉家里的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影视明星、足球明星高收入的合理性,为什么央行有时会加息,有时会降息,这些政策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三、通过导论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如下几个方面的观念

(一)树立“经济人”的观念。 “经济人”的概念比较接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西方经济学家从提出“经济人”概念和假定(以完全竞争为条件、以效用与利润最大化为基本特征),到提出“理性人”的假定(以充分信息为条件、以信息对称为基本特征),再到提出有限理性的假定(以信息不对称为条件、以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等等为基本特征),都反映出他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为主体的行为特质的分析并力图让这种分析接近现实,以便能够科学地解释现实的经济现象并找到正确的政策措施。树立“经济人”的观念,实际上就是树立“人本”的观念,研究人的本性及其需要,这实际上也就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主线。树立“经济人”的观念,在制定我们的经济政策和有关的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时,就应当一方面考虑如何通过制度的创新建立起严格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防止“经济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优势去谋取非法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制度的创新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保护“经济人”的合理的利益要求或合法的权益。

(二)树立市场和“市场中性”的观念。平等竞争的前提条件是资源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形成自由而合理的流动,从而才能形成资源的合理或优化的配置。市场可以为资本主义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市场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三)树立成本-收益(投入-产出)的观念。要考虑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等各种成本和收益。

(四)树立有限干预的观念或“大社会、小政府”的观念。

(五)树立诚信的观念。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有序运转。据估计,中国因信用问题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5、6千亿元。

(六)树立创新的观念。创新这一概念最早也是由西方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并随着研究的深化,又出现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涉及到勇气和决心,创新前后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和权衡,取决于观念或理念的更新,取决于创新的手段、方法以及整个社会和经济的环。

总之,讲好导论的内容可为课程的整个课程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导论的学习,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这门课的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点以及树立正确的社会经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若干思考,朱秀红,《考试周刊》2010(3)

[2] 《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的若干思考, 翟立强,《黑河学院学报》2011(5)

[3]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方福前《中国大学教学》2005(9)

[4] 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宋宝莉《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4)

[5] 高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陈豫浩,《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5(11)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浅议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使公民有道德:导论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