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后教”的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2019-09-18陈健锋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数学课堂

陈健锋

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研学后教”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新课程的要求,提出了“提出问题、明确任务——自主探究、习得知识——小组交流、汇报成果——点拨析疑、强化知识——检测评价、反馈矫正”为主要框架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研学案对模式的每一环节进行具体的操作说明。

关键词:研学后教;数学课堂;研学案

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探寻数学知识的规律,教师就应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倡导这种“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彻底实现两个转变:课堂教学由“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点拨”,评课标准由“教师讲得精彩”转变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关注生命成长”。下面笔者结合研学案《一个数除以小数》阐述“研学后教”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

一、课前研学

教师课前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编写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在课前让学生根据研学案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与课前的自主学习。在研学案《一个数除以小数》中,笔者设计了以下的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自主复习】(完成以下任务)

1. 看谁眼睛尖。

以上是应用了除法的(   )性质。思考:0.12÷0.4=(  )

2. 看谁算得快。(选择一个计算)

76.5÷85=   765÷85=

7.65÷0.85=

思考: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个算式进行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课前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充分地回顾、复习旧知,并能让学生初步地把新知与旧知进行链接。

二、课堂研学

(一)提出问题,明确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有用的数学”。“情境”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情境”的趣味性、启发性、形象性以及媒体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本课教学开始,笔者以“之前香港温浩根小学的师生到我校参观交流,为了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欢迎,我们五(1)班的同学买了一些漂亮的卡纸,做成精美的祝福卡送给他们”为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动画课件:学生的对话:彩色卡纸0.85元一张,我们用去了7.65元,一共买了多少张彩色卡纸?)明确研学的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二)自主探究,习得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通过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通过媒体呈现教学目标,学生结合目标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心、口、手、脑、眼、耳等感官,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习得知识。在学生初步探究计算方法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方式,在本课研学案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研学任务1:

【研学问题】怎样把7.65÷0.85转化成以前学过的除法来计算呢?

方法一:可以将7.65米和0.85米都化成用______做单位,变成______和______进行计算。

方法二:利用除法的______性质,把______和 ______同时______(扩大/缩小)______倍。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引导:“7.65÷0.85”这个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能否利用以前学过的整数除法的知识来解答呢?通过“怎样把7.65÷0.85转化成以前学过的除法来计算呢?”这一问题,先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然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交流,汇报成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从而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为了让小组学习更加有效,讨论时让所有学生可以站起来讨论;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对每组讨论的问题进行划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主要解决以下三个任务:(1) 解决自主习得期间个人疑難问题,修正或完善自己的自学成果;(2) 重点突破本组指定的内容;(3) 在黑板上展示本组合作习得的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精彩表现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教学片断】

1. 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师:同学们通过动脑筋想到了不同的方法。现在我们来看,方法一、方法二所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又有相同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大家先互相交流一下吧!(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1:这两种方法都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再计算。

生2:都是想把被除数和除数转化为整数,再去除。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利用旧知识,把被除数和除数变为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知识来解答。

2. 充分理解除数是小数的算理

师:要利用旧知识,把被除数和除数变为整数,那是以谁为标准来扩大相同的倍数呢?被除数,还是除数?请同学们边完成任务2,边思考。

【研学问题】利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移一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研学新知时,笔者在“研学案”设计了上述的研学任务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获取新知,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算法多样化中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

(四)点拨释疑,强化认知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作了明确的界定: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三个“者”的确定,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明确规定。“研学后教”的数学课堂是一个灵动的课堂,教学目标、课程资源、学生发展均呈现动态生成的态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总会有预想不到的资源生成。在小组合作交流环节,教师不仅要全方面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还要大范围地收集学生对认知模糊的地方或呈现出的思维亮点,及时有效地进行再备课。当学生遇到经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适当点拨析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点拨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困难,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点拨时,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要说,学生说对的教师不重复,教师提倡质疑问难,真正体现主导作用。

研学练习的设计要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更好地强化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认知。通过练习,学生能充分巩固除数是小数的算理,体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检测评价、反馈矫正

在自主小结后,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精心设置针对性强、質量高、有层次性的检测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强化和应用,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学生完成后,通过同桌或学习小组交叉评定,教师对诊断中反馈的错误结果及时进行矫正、对正确的结果及时表扬强化,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刚开始学生的自主小结和自我评价可能不完整,不能达到教师预想的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帮助其修改完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自主探究内容及时回顾和总结,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课后研学拓展

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提出一两个有思考价值的、能拓展知识、开拓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自主小结和自我评价,将学生的思维再次推向高潮,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浓厚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构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通过几堂课就能实现的,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找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化方案,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完善。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持之以恒地“摸索实践——修改完善——再实践”,“研学后教”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一定会日趋成熟,让学生、教师有一个“简单、高效、快乐”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数学课堂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阅读课的后教策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