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三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2019-09-12杨小菊

新课程·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主题英语阅读

杨小菊

摘 要:通过“四同”的高三阅读教学探究,以此改良学生学习策略,从而带动并渗透对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四同”即“同类主题、同类结构、同类设问、同类方法”。重点对“同类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主题;英语阅读;“四同”

一、新课标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颁布,开启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征程,指明了新一轮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走向和目标。

从内容看,新的课标重新优化整合了原有的课程目标,提出了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要素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在这一目标中,语言能力的发展带动并渗透对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而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學习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语言能力进一步提升。

新的课程内容必然要求有新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新课标提出,通过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主题语境英语课程是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在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其已有的基于该主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另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读和分析语篇,要整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意识形成和学习策略运用,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在阅读训练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二、高三阅读教学现状

高三的教师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解题速度。

1.略读(skimming)——了解文章大意;

2.查读(scanning)——寻找所需信息;

3.研读(study reading)——理解深层含义。

由于教师对于这几种阅读策略没有进行细致系统的研究,所以高三大部分学生不能够针对不同体裁或题材的文章,采取灵活的阅读方法,不能根据不同的题型采用适当的解题技巧;学生习惯于逐词阅读而不善于成组视读,阅读速度缓慢;习惯于对句法结构的分析和对只言片语的理解而不善于抓文章的主题句和中心思想等。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在高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这几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和学习策略还是有比较大的局限性。

三、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三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1.科普类文章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科普文集知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科普类文章在高中的英语教科书中,无论是人教版、外研版、牛津版还是新世纪版,都占有相当的容量。同时,它是英语考试阅读理解中必不可少的题材。每年英语高考阅读部分都有关于科普内容的考查。因此,无论从“学”还是从“考”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中都应充分重视科普类文章的教学。

(2)科普类文章通常逻辑条理清楚,思维严谨缜密

多阅读科普类文章,不但能提高从文章中获取新信息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深层次理解文章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科普类文章的阅读实践,提高他们阅读此类文章的技能,并逐渐养成愿读、会读、爱读科普类文章的好习惯。

2.科普类文章的特点

(1)从文章角度来看

科普文章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它所涉及的主题可以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宇宙,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地质、天文、生物等方面。这些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

(2)从词汇角度来看

在科普类文章中,词汇具有单一性和准确性的特点,不带感情色彩。有些词汇带有很强的术语性的烙印。

(3)从语法和句子结构方面看

科普类文章的句子结构较复杂,长难句较多,一个句子中往往包含了较多的语法点。

而高中生正处于一个好奇心旺盛的年龄层次,他们比较喜欢阅读趣味性强、有一定刺激性的故事类文章,而缺乏跌宕起伏情节和幽默生动语句的科普类文章就很难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既然科普类文章具有以上所提到的一些显著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就需要着重关注这些特征,找到切实可行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类文章的兴趣,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技能。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三阅读教学的现状,科普文的重要性和特点,经过对近十年的高考科普文的对比和分析,发现主题文章的共性,提出了“四同”的阅读教学步骤。“四同”,即“同类主题、同类结构、同类设问、同类方法”,侧重在“同类方法”。

四、具体教学案例

1.同类主题:科技发明类说明文

同类主题阅读教学强调以“学”为中心,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和顺序,重新组建有序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知识模块,将课程知识与拓展知识有机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专题整体,师生的交互性大大提高。

2.同类结构

以2014年高考天津卷的科普文B篇 Longpen为例,学生通过课前预热,感悟科普类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同类文章有着同类结构——总分关系。

第一段:主旨大意The LongPen,开篇点题;第二段:purpose & process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第三段:process 过程;第四段feature,它的原理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优势和劣势;第五、第六段: attitudes人们对新事物的态度。

3. 同类设问

引导学生观察该篇文章的设问:

41.Why did Atwood decide to invent the LongPen?

42.How does the LongPen work?

43.How could the LongPen be used in the future?

44.What could be inferred from Paragraph 5 and 6?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问题从purpose(why),process(how),feature(what)这几个方面设置,均为细节题。

教师再通过向学生展示2016—2018年全国以及各地高考题目科普问的分析,发现在科普阅读文中,设置的细节题目数量最多。比如, 2018年北京卷D篇的内容为“自动驾驶车”,4个问题中,2题为细节题,2018年天津卷C“3D打印食物”,2题为细节题;2017年III卷D“老人车”,2题为细节题。从文章中,总结归纳出同类问题: Detail 1: Purpose(why)  Detail 2: Process(how)  Detail 3: Feature (what)。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科普文中的细节题进行突破。

4.同类方法

(1)同類方法:同义词

以2017全国卷III D篇为例。

Detail 1: Purpose(why)原因类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 team at Newcastle University have turned an electric car into a mobile laboratory named “Drive LAB”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older drivers and to discover where the key stress points are.

32.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Drive LAB?

A. To explore new means of transport.

B. To design new types of cars.

C. To find out older drivers problems.

D. To teach people traffic rules.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中的关键词purpose和原文中的同义词词组in order to,均是对原因和结果类的提问,定位到答案就是C. To find out older drivers problems.和原文中的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older drivers 意思相同。

其他类似的词组有: cause & effect:in order to;thats why;a desire to;thats because;therefore;thus;as a result;because;since;for;as a result of;on account of;consequently...

(2)同类方法: 排序词

以2017年全国卷ⅠD篇为例。

Detail 2: Process(how)原理或特征类

To construct a working still(蒸馏器),use a sharp stick or rock to dig a hole four feet across and three feet deep. Try to make the hole in a damp area to increase?the water catchers productivity. Place your cup in the deepest part of the hole. Then lay the tube in place so that one end rests all the way in the cup and the rest of the line runs up — and out — the side of the hole.

Next,cover the hole with the plastic sheet,securing the edges of the plastic with dirt and weighting the sheets center down with a rock. The plastic should now form a cone(圆锥体) with 45-degree-angled sides. The low point of the sheet must be centered directly over, and no more than three inches above,the cup. (2017年全国卷Ⅰ D)

34. Whats the last step of constructing a working solar still?

A. Dig a hole of a certain size.

B. Put the cup in place.

C. Weight the sheets center down.

D. Cover the hole with the plastic sheet.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中的关键词last step和原文中第二段的排序词Next,and 联系,从而定位到答案为B. Put the cup in place.和原文中securing the edges of the plastic with dirt and weighting the sheets center down with a rock的意思一致。

其他的排序词:next;and;first;second;last;finally;after;afterwards;

after that...

学生通过这些联系,掌握科普类的说明文常用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3)同类方法:同词重现

以2018 天津卷C篇为例。

Detail 3: Feature (what)优势劣势类

Despite recent advancements in 3D food printing,the industry has many challenges to overcome. Currently, most ingredients must be changed to a paste(糊状物)before a printer can use them,and

the printing process is quite time-consuming,because ingredient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very complex ways. On top of that, most of the 3D food printers now are restricted to dry ingredients, because meat and milk products may easily go bad. Some experts are skeptical about 3D food printers,believing they are better suited for fast food restaurant than homes and high-end restaurants. (2018天津卷)

49.What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prevents 3D food printing from spreading widely?

A. The printing process is complicated.

B. 3D food printers are too expensive.

C. Food materials have to be dry.

D. Some experts doubt 3D food printing.

原文中的词组are restricted to和have to为同词重现, 答案为C. Food materials have to be dry.

其他的同词重现连词为:1.How we might use technology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2017全国卷III,D)2.Driving is important for preserving their independence(2017全国卷III,D)科普类文章与其他文本相比,词汇的专业性比较强,这些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平时的课堂阅读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词义猜测的方法指导。学生应尽可能地利用生词所在的上下文來猜测词义,有时还需依靠常识和经验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

五、反思

本文的探究仅针对科技发明话题类文章进行探究,提出教师从“四同”的角度在高三英语阅读中进行探索,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非常好的培养。但是,这样的主题阅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学生是否能把这些策略迁移运用在其他题材、体裁的阅读?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开展主题阅读教学缺乏合适的阅读材料,丰富有趣的、与主题联系密切的材料很不好找。另外,高三的课程非常紧张,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课本内容的复习已经有一定的难度,能够分配给主题阅读的时间不多。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首先应认真研读教材并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出知识框架,再根据框架确定主题阅读。在主题的指导下挑选补充阅读,在阅读的课堂实施中,教师要跟学生明确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有的放矢地去读,并根据不同类文章和难度,以及文中所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熟悉程序等,采取随“文”而变,随“题”应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主题英语阅读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应用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培养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