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2019-09-10余永纯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余永纯

【摘要】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求教育者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由此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北师大版五、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例,探究在小学高年级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思维;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还要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技能,努力朝着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标迈进。数学对发展学生的理性意识、逻辑思维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各种元素来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以生活化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原因

第一,取决于小学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数学教育是为了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但由于数学知识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浓缩,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难度和内涵远远超出了小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如果想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数学知识重新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探究知识本源,由此简化他们理解和学习知识的过程,提高教学的效率。第二,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进步的要求。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育人”,而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变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期望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优化个人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进行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也为学生的能力发展、素质积累打下坚实基础,是现代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是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涉及和体现的元素,以便能够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兴趣,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以生活化场景设置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导入环节对一节课的成败起着根本性的影响作用,在设计导入的流程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场景,迅速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中。比如,在学习《确定位置》时,我先为学生展示一幅学校的地图,以校园内的升旗台为中心,让学生分别用“东、南、西、北”来描述图书馆、体育室、操场、教室的方位,然后引导他们用画十字和描点的方法还原地图上各个标志的位置,能大致体现空间布局和距离即可。最后,趁着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自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描绘,小学生对“位置”有了初步认识,也感受到了空间位置知识中的趣味,更乐于在之后的环节中主动配合老师来完成各种任务,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运用生活化的场景导入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興趣,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课堂、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

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查漏补缺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数据处理》的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思考自己每天上学的时间,然后以小组形式将大家的上学时间数据汇聚成表,之后进一步提问学生,要求他们想办法将全班同学的上学时间点总结和罗列出来,制成一张条理清晰、数据明确的表格。最后,我再次提问学生,并引导他们根据现有的表格数据内容,寻找一种比统计表更简单的统计方法。由此,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统计的知识和方法。在布置该节课的课后作业时,我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来设计作业内容,如让同学们课下搜集全班学生的身高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在设计具体的课堂提问问题和课后作业练习时,小数数学教师要善于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能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

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课内外的生活化教学资源整合起来,拓展小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物体》的知识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和物体,并变换各种方位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对“四视图”有一个初步认识;在课后时间,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布置复习任务,将其制成简单的课件分享到班级微信群中,让学生根据课件的引导去观察生活,从中挖掘相应的数学知识。

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提供了更多机会,也使得教学活动朝着现代化的趋势发展,能够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数学教学质量提高。

4.对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经过生活化教学,小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也越来越高,当生活化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收获进行评价和指导,以便学生完善个人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在组织课堂评价时,我将学生分为小组,然后让学生在组内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等进行自评和反思,然后由组内其他成员来互相评价和打分,最后将学生们的自评和互评结果整理出来,再对其进行整体评价,帮助学生总结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思维是传递知识、增强知识实用性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结构,同时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以生活化形式安排教学过程,为学生减轻思想负担和作业压力,使其在趣味、轻松的环境中吸收和消化知识,践行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史悦悦.让数学回归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中华少年,2016(8).

[2]郎永彬,陈艳华,赵玉敏.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文理导航旬刊,2016(1).

[3]吴雅芳.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2).

猜你喜欢

生活化思维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思维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