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述评

2019-09-10金瑶梅汪浏洋

关键词:述评类型特点

金瑶梅 汪浏洋

摘要: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理论流派,旨在对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性和前沿性的特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逐步展开。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将我国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市场社会主义;述评;类型;特点

中图分类号: A 8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95X(2019)03-0259-05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9.03.011

A Review of China’s Research on Western Market Socialism

JIN Yaomei,WANG Liuyang

(School of Marxism,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

Western market socialism is a theoretical school of Marxism.It aim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rket and socialism,thus realistic and edgecutting.Since the 1950s,the Chinese research on Western market socialism has gradually moved on.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hanges of times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research has constantly presented new features.By combing and analyzing Chinese research on western market socialism,it is conducive to better promoting and spreading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China.

Keywords:

market socialism;review;type;characteristic

西方市場社会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一个理论分支,以其前沿性、现实性与其他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区别。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可以从20世纪30年代“兰格模式”的提出算起,此后,在50年代至80年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它又被这些国家的经济学家予以发展。以匈牙利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初照搬苏联模式引发各方面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匈牙利的一些学者吸收了早期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的一些理论观点,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框架内,运用一定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分配的灵活作用,随后社会主义与市场相结合的举措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得以展开。匈牙利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对市场机制的灵活运用使本国的经济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快速的增长。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取得的成绩促使西方学者增强了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旨趣。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苏东剧变,虽然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发生了“易帜”的行为,但是对市场与社会主义两者关系的探索并没有因此而止步。西方很多左翼学者,尤其是具有一定经济学背景并对社会主义怀有很大热情的左翼学者,在对苏东剧变展开积极反思的过程中,加大了对市场与社会主义两者关系的研究,他们著书立说,一批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成果被出版和发表。伴随着这一发展趋势,国内很多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也开始更多地聚焦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通过将我国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

一、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概况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产生背景,与欧美经济学家之间的一场辩论相关,这场辩论的焦点是社会主义应当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还是应当与计划经济相结合,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是否可以发挥市场机制的应有效应。很多人认为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相互排斥性,由此形成了这一独树一帜的社会主义理论新模式。在苏东剧变之后,随着人们不断加深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出路的思考,西方市场社会主义逐渐成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方“热土”,从而将这一理论流派的研究往纵深推进,使其研究的空间与张力随着现实世界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得到了持续的拓展与延伸,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流派中愈加凸显前沿性和现实性的特征。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代表性著作有很多,这些著作近年来陆续被推出。约翰·罗默的《社会主义的未来》一书系统地介绍了罗默关于“社会主义者需要什么”“公共所有制”“长远目标与短期计划”等主题的思考[1]。通过该书的叙述,读者可以了解苏东剧变之后,以罗默为代表的西方左翼学者如何总结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了社会主义往何处去的问题。他们依然坚持为社会主义辩护,认为社会主义在效率与公平的结合上优于资本主义,提出“市场社会主义”可以克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固有弊端,并以其公有制的优势获得比资本主义更多的机会平等,而这一点恰恰是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所难以真正实现的东西。再如,W.布鲁斯等人的《从马克思到市场——社会主义对经济体制的求索》一书,论述了市场社会主义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的措施等问题[2]。克里斯托弗·皮尔森的《新市场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命运和前途的探索》一书,论述了市场社会主义的可行方案,并对市场社会主义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如何向市场社会主义转变的途径等[3]。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遭遇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之后,《新左派评论》和《每月评论》等国外左翼杂志发表的相关论文逐渐增多,如P.戴文等人的《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弗勒伯伊的《健康、公平与社会福利》和施韦卡特的《债务与欺骗》等等。在这些相关论著的基础上,形成了“银行中心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義”“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实用的市场社会主义”和“虚拟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等各种理论模式。虽然这些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不同理论模式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别,但是它们表现出类似的特点: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赞成公有制为主体或主导;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主张市场的重要功能;在经济的宏观调控层面主张国家在一定范围内对经济实行干预;在价值目标层面力图实现效率、平等、民主和自由等的等同。

总体而言,国外对于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研究呈现出各种理论模式百花齐放、各种理论观点相互争鸣、多角度、深层次等特点。近年来,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越来越关注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与市场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能否结合以及如何结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从着重研究经济关系逐步转变为研究上层建筑,即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对上层建筑,尤其是对国家治理会产生什么影响,提出什么要求。这些新变化、新趋势吸引了更多国内学者的关注。

二、我国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述评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出于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经济改革实践的关注,开始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加以关注,这种关注随着世界时局的变换不断加大。在苏东剧变之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队伍中有越来越多的人聚焦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领域,这主要归功于该理论学派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现实性特征。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我们国内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文献翻译、动态介绍上,虽不乏一些研究成果,但总体较宽泛,且较少重点阐述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一些学者尝试用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来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旨精神中的一些相关方面,如让市场起决定作用、建立混合所有制等。一些学者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出发,重新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作为重点来探讨。还有些学者,借助于市场社会主义的某些成果着重探讨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简单来说,国内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在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进行整体介绍、综合概括时,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作为其中的一个理论分支进行论述。陈学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主要流派和重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观点,其中在“苏东剧变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部分中,专门阐述了西方学者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陈学明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置于整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中进行了定位:“将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苏东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研究中的一个最丰硕的成果。”[4]608俞可平主编的《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一书,对西欧民主社会主义、东欧中亚的社会主义观、生态社会主义等各种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其中专门列了一章介绍市场社会主义,具体包括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定义及渊源的分析、对英国和欧美市场社会主义流派的分析、对东欧及俄罗斯的市场社会主义的分析等。在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进行总结的部分,该书特别指出:“市场社会主义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进程中,具有进步的历史价值。”[5]157可惜的是,以上这些分析都没有专门聚焦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这一流派本身来展开研究,而是将其作为西方左翼思潮中的一个部分予以一般性介绍,难免显得比较简单粗略。

第二,针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相关外文资料的专门翻译介绍。邓正来、徐泽荣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翻译的《市场社会主义》一书,主要对英国的市场社会主义者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包括索尔·埃斯特林、戴维·米勒、尤里安·勒·格兰德、戴维·温特、雷蒙德·普兰特和彼得·阿贝尔等人的相关理论。虽然此书的篇幅不大,但影响较大。此书的译者们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初衷在序言中指出:“正在从事伟大的改革事业、正在探索发展市场之路的中国,可以从‘市场社会主义’找到可资借鉴的东西。”[6]4他们希望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中获取理论借鉴之处,对正在探索市场发展之路的中国改革事业提供帮助。段忠桥翻译的《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者之间的争论》一书,分为“赞同”“反对”“批判”“答复”四个部分,对来自美国和英国各大高校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伯特尔·奥尔曼、戴维·施威卡特、詹姆斯·劳勒及希尔·蒂克庭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这本书通过叙述不同的西方社会主义者相互之间的理论争鸣,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变化,使人们对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自身的创新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7]。余文烈等人翻译出版了美国的市场社会主义者约翰·罗默的代表作——《社会主义的未来》一书。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译著及论文。

第三,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梳理,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整个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立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景维民等人撰写了《经济转型中的市场社会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与实践检验》和《经济转型的理论假说与验证——市场社会主义的传承与超越》这两本书。前一本书重点介绍了市场社会主义的演进逻辑、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各种理论模式、市场社会主义的路径分化与制度探索以及市场社会主义自身的兴衰等方面问题[8];后一本书重点介绍了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产生及发展的理论背景、体制实践、制度结构、运行机制、传承与超越等[9]。姜国权的《市场社会主义劳动产权理论研究》一书,论述了市场社会主义劳动产权理论的概念界定、产生渊源、内容实质、广泛影响及借鉴意义等[10]。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与其他一些理论思潮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

第四,在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进行全景式介绍的基础之上,揭示出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作用,将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究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结合起来。余文烈等人的《市场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模式》一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全面分析了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并论述了国外市场社会主义的历史轨迹、典型模式和价值判断等。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各种理论模型:经济管理型模式、泛市場社会主义模式、劳动者管理型和经济民主型模式等[11]。除此之外,专门设置了一章分析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讨了两者共同的价值目标和两者的根本区别。张志忠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一书,重点论述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形成与模式构建、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对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进行评价以及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意义和启示等等。张志忠认为:“从总体上来说,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联姻’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等问题进行了新论证和新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12]275

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第一,从时限上来看,苏东剧变以后国内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高潮。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暂时陷入了低潮,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一点是国内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反而更加热衷。一方面,人们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之弊端有了很清晰的认识,希望通过另外一条不同的途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的快速发展问题,这条路径离不开市场机制的积极运用;另一方面,当时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对曾经效仿苏联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在苏东剧变之后的走向拭目以待,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对自己选择要走的道路的思考,经过一系列的思考与探究,我们发现要想解放和发展国内的生产力就必须要直面市场机制,适当地运用市场机制。总的说来,以苏东剧变为分界线,在此之前,市场社会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并不十分广泛,而苏东剧变使人们重新思考关于市场与社会主义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恰恰涉及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国内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越来越多。毋庸置疑,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之后由于一系列特殊的原因成了国外马克思主义中的“显学”。

第二,在新世纪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将探索市场与社会主义的结合作为克服资本主义体制性弊端、替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可行性方案之一。进入21世纪,整个世界发展的复杂性、多变性、不可预测性增强,尤其是资本主义世界中各种危机现象不断加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除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体制性弊端,如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进而引发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下滑等,还遭遇到了具有扩张性、强烈主导意识的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相互冲突,这些都使越来越多的左翼学者不断思考替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可行性方案。以此为背景,致力于将市场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西方左翼研究者队伍日益扩大。

第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属于这一理论思潮范围内的各种学说层出不穷,不断有新的理论模型建构涌现出来,很多当代西方的左翼学者活跃在这一领域之中,他们之间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争鸣。这一发展现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自身在理论创新上的勃勃生机,而国内这方面翻译外文论著的速度显然有点跟不上。如果在这方面的工作投入更多的话,那么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就能及时地被国内相关的研究者所掌握。

第四,中国学者在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各种理论进行研究分析的同时,越来越深入挖掘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与借鉴。这一发展趋势充分说明,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将理论研究与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密切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为我国正在进行着的关于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理论探索开拓视角,提供思路,另一方面,为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提供借鉴方案。我国的实践探索已经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生产力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束缚、迈入快速发展轨道的逻辑起点。从我国当前的国内形势来看,在如今的中国大地上,人们曾经对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是否可以运用市场机制的困惑早已一去不复返,当下的问题是如何在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中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为生产力发展释放出更加广阔的空间,使市场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获得更加长远的、有效的发展。从国际形势来看,虽然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但是一些西方大国仍然妄图依靠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推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以美国为例,不断制造中美贸易摩擦,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气候环境中,我国必须依托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具有的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框架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长处,促进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踏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这条道路既是实践摸索之路,也是理论创新之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在这方面,毫无疑问,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可以起到拓宽理论视野,提供理论启示的重要作用。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大都有着扎实的经济学基础,但他们与西方占据话语霸权的主流经济学家有所不同。一方面,左翼学者的定位使他们对社会主义有着自始至终的“情结”,对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怀有质朴的亲切感;另一方面,他们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并尝试从自己的角度去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当然,由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绝大多数身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直接面对的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其理论研究背景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现状,所以他们的理论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化改革具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在对其理论进行正确评价的基础上,要紧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其合理之处和创新之处予以吸收利用,而对于其理论的乌托邦色彩要时刻保持警醒。毕竟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绝大多数是“学院派”,他们致力于进行各种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建构,而在现实世界中却较少“用武之地”,其中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主要是在当今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右翼势力仍然占主导地位,其中包括右翼政党和右翼学者。主观方面,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大多数属于改良派,他们寄希望于将自己的理论模型运用到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局部的改变而达到对其性质的改变,实际上,这样的诉求是无法实现的。

从我国的现实发展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之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市场化进程,破解实施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现实难题,如市场与社会主义、市场与所有制的关系、效率与平等的关系、市场起主导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之间的关系等等,是当前中国的最新社会现实。我们以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涌现的问题为导向,通过梳理和概括我国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相关研究,从中获取对我国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旨在为进一步构建与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当前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提供学理分析及建议,从而推进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新时代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进一步往前发展。从大的范围来讲,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在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通过回顾我国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过程,可以为目前国内外针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研究开拓出理论新视野,进而推进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约翰·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M].余文烈,译.2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2] 布鲁斯 W,拉斯基 L.从马克思到市场——社会主义对经济体制的求索[M].银温泉,吴敬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 克里斯托弗·皮尔森.新市场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命运和前途的探索[M].姜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4] 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6] 索尔·埃斯特林,尤里安·勒·格兰德.市场社会主义[M].邓正来,徐泽荣等,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7] 伯特尔·奥尔曼.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者之间的争论[M].段忠桥,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8] 景维民,田卫民.经济转型中的市场社会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与实践检验[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9] 景维民,张景宇,张慧君.经济转型的理论假说与验證——市场社会主义的传承与超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0] 姜国权.市场社会主义劳动产权理论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1] 余文烈,姜辉.市场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模式[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12] 张志忠.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模式、理论与评价[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

(编辑: 朱渭波)

猜你喜欢

述评类型特点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