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元教学策略培养学习兴趣

2019-09-10彭玉珊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5期
关键词:多元兴趣策略

摘  要: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每位学生从兴趣入手,通过多元的教学策略,运用有灵活性、试验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和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学习上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关键词:多元;策略;兴趣

我国教育家程颐曾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1]这就说明了兴趣的巨大能动作用,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变化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运用多元的方式创造、表现音乐,在自主体验中获得情感体验与审美需求,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轻松、快乐、主动地学习音乐,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乐园,为学生终身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要力求让每位学生从兴趣手,体验音乐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2]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所以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在情景激发下进行想象和创造,运用有灵活性、试验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探索方法。在教欣赏《雪橇》中,因本地区冬天没有下过雪,学生很难感受滑雪橇时的心境。因此,我从创设情境入手,当滑雪橇的画面随着音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时,他们顿时活跃起来,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身体也不停地随着音乐摆动,化身于画中滑雪撬的小朋友。此时,我抛出问题:“你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非常高兴”“兴奋”“刺激”……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孩子们一下就捕捉到了。我趁机继续提问:"你们能否模仿图中小朋友的动作,随音乐创编滑雪的动作?”“能!”学生便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雪橇赛”。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学生对音乐主题、旋律、节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二、参与体验 提高兴趣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实践,要求把创造性的表现、欣赏和实践贯穿于音乐学习始终。并提出音乐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3]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多元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主体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例如:在讲解渐强渐弱这个力度记号时,我用一架模型飞机做为教具,让学生观察它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的飞行过程中的特点及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教师恰当的诱导,结合用母音“U”为小飞机配音的游戏及竖笛吹奏练习,使学生感受到对力度的变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联想到生活中具有相同特点的其它方面,比如火车从远方开来……学生边举手边表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这些游戏,学生自主体验音乐,表现音乐,使原本枯燥的音乐知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营造氛围 发展兴趣

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极其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创造性和开拓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关系是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前提。教师必须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把他们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发学生自身的动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师生合作,共同参与

小学音乐教学,是通过师生情感的投入,心灵的感悟来达成教学目标的。若不能确保学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绪,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学生正在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应把把一切“教”的活动,落实在“学”的活动中,有心做孩子们的领路人,有心做孩子们的合作伙伴,有心做一位观众,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亲近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敢说、敢想、敢做,努力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如在表演《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充满温情地参与到表演中去扮演妈妈的角色。并用温和的语言和轻柔的动作,让该子们真正感受到温馨的母爱。这样师生同演,學生情绪放松,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

(三)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师生活动中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在某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指导方法上因材施教,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去学习,使优等生“吃得饱”,困难生“吃得了”。例如,在唱歌教学中,让唱得好、指挥得好的学生当“小小歌唱家”、“小小指挥家”,其它同学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伴奏等等,为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产生愉悦感,提高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多元的教学策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听辨、想象和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参考文献

[1]  林群峰. 未见其趣,必不乐学[J]. 陕西教育(教学版),2005(11):25-25.

[2]  沈燕.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育[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08(3):59-60.

[3]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作者简介:彭玉珊1974年1月出生,女,福建厦门人,本科,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多元兴趣策略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