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赏识教育”成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利器

2019-09-10陈恒蔚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原则班级管理

陈恒蔚

摘  要: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中积极探寻赏识教育的应用,并将有效的赏识教育方法应用到班级管理实践之中,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可以使学生在班主任的赏识下重塑自信心,自主地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赏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对策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赏识教育;原则;对策

【中图分类号】G 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68-02

所谓的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管理行为的时候,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自主地将爱转化为教学手段,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表现,因人而异地将爱采取不同的方式落实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下重塑自信心,积极地探寻自我发展的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倘若班主任能有效地实施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潜移默化地建构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在多样的富有爱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下,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实现。要想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有效地实施赏识教育,我们需要遵循具体原则,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

1.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受家庭环境、教育经历等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性差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赏识的前提是因人而异。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班主任要想有效地实施赏识教育,其需要遵循针对性的原则,立足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其实施赏识。比如,针对胆子比较小的学生,班主任要采取鼓励的方式,针对该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与发展,对其進行鼓励。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班主任则要在其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使其在不断完成新要求的过程中,多多克服自身所存在的不良习惯,进而不断地实现成长。

(2)互补性原则

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实施赏识教育是要讲究艺术性的。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是无可救药的,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学生。如此,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健康成长。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充满智慧的,是不断成长与发展着的。因此,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班主任要在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互补原则的指导下,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此使其在勇于面对挫折的过程中重塑自信心。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采取平和的心态,以缓和的语气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在体谅学生所犯的小错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积极引导。比如,在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时候,班主任不能一味地苛责学生,而是试着在交流中探寻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如“你平日都能很好地完成作业,这次是因为什么呢?是不是生病了呢?还是因为不会做呢?”在这样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自然会敞开心扉,与班主任进行互动,以此使班主任有效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对其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在班主任的帮助下不断地弥补自身不足,实现有效发展。

(3)尊重差异性原则

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实施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将目光永远都放在学生身上,关心、鼓励学生,并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其朝着个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在激励学生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班主任要将学生看作是无所不能的,其需要在学生发展的实际基础上,为其制定具体的发展方案,使其“量变”的过程中达成“质变”。在引导学生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根据各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详细的计划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引导。比如,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所需,向学困生提出一些极具基础性的问题;向中等生提出一些极具思考性的问题;向学优生提出一些极具探究性的问题,并在不同层级学生完成问题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鼓励,以此使其在教师的赏识下真正获得发展。

2.赏识教育的具体策略

既然赏识教育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等,那么,班主任需要面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赏识策略。

(1)面对学优生的赏识教育

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各学科的任课老师,其对学优生都有着浓浓的喜爱之情,总是利用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同时要求其他发展水平的学生向学优生学习。需要注意一点,随着心理的不断发展,学生在班主任长期的表扬中,往往会出现自傲、自满等不良心理。如此赏识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针对该情况,我在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会遵循适度原则,对学优生进行表扬,将表扬与批评结合起来,以此使学优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有效发展。就我所执教班级的学优生小A为例,其学习成绩很好,受到了诸多老师的喜爱。但是,我在对其日常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尽管他学习成绩好,但是不愿意帮助其他学生,有同学询问问题,则以“我很忙”、“找其他人”等拒绝帮助。在看到这种情况之后,我不再就学习成绩对其一味地进行表扬,而是利用每周的自我反思活动,引导该学生反思自己是否帮助了其他人。并以不点名的形式向全体学生说明,帮助他人,共同进步,才是真正地进步。与此同时,我还设立了“今天我帮助他人了吗”该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每天帮助他人的事情记录下来,在每周五,我收上的记录表,并对其中所描述的事情进行随机调查,以此对真正帮助他人的学生进行表扬。而对于不愿意帮助他人的学生,我则采取谈话的方式,探寻原因,在批评中,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面对中等生的赏识教育

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对中等生实施赏识教育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在每一个班级中,中等生所占的比重是极大的,他们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班级管理效果。通过对所执教班级的中等生进行观察我发现,尽管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步入学优生,但是他们却有着一颗渴望进步的心,只有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为其创设机会,其会积极参与其中,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以我所执教班级的中等生小B为例,通过日常观察我发现,尽管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十分理想,但是他却每天能按照要求认真听课、认真学习。造成其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没有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基于此,我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地与小B进行交流,就其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引导其要制定极具可行性的学习计划。与此同时,我还鼓励小B担任我的课代表,以此给予其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我这样的赏识下,小B会不自觉地对自己充满信心,进而按照所设定的计划,认真学习,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事务,从而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实现。

(3)面对学困生的赏识教育

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赏识学优生和中等生,是每一位班主任都可以做到的,但对学困生实施赏识,是尤为困难的。而赏识学困生才是班主任真正爱学生的体现。尽管学困生身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作为极具个性发展的个体,其身上具有自身发展的亮点。这就需要班主任与放大的方式来探寻学困生身上的亮点,并给予其展现自身亮点的机会,使其在得到班主任和其他学生的认可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就我所执教班级的小C为例,尽管他的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是他却能严格遵循班级规则,按照规则行事。基于此发现,我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请小C担任纪律委员,为其他学生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以此使其他学生在小C良好的表现下重新认识他,从而在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过程中,使小C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进而自主地严格要求自己,实现有效发展。

总之,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班主任要在遵循针对性、差异性等原则下,采取多样的方式对各个发展水平的学生施以赏识,使其在班主任的赞扬中树立自信心,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活动。

参考文献

[1]刘鸿.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实施“鼓励赏识”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96-197

[2]郑呈祥,王东红.推行赏识教育,提升班级管理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45

[3]刘雪忠,李杏红.赏识教育,彰显班主任的教育智慧[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5(09):53-55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原则班级管理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