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9-09-10莫显耀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46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问题及对策小学数学

莫显耀

【摘要】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生思维方式更偏重于形象思维,思维还不够严谨,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很容易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计算错误是小学生数学考试丢分的重要原因。数学教师增加课后计算题的训练,对学生经常出错的计算题目进行汇总,巧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加强易错知识点的讲解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细化计算题的讲解,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问题及对策

数学离不开计算,数学计算是开展各项数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数学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在农村地区小学,由于教学设备资源的匮乏,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限制,还是有不少老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粗心大意,结果错误百出。因此,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严格、系统地训练,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仔细挖掘学生计算失误的根本原因,巧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培养学生“做前审题,做中细心,做后检查”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笔者对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一些现状做了简单的探究,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教学缺乏针对性

目前,有些数学教师在讲解计算知识时,采取的是讲解课本例题,然后列出大量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或者是板书算式,点名让学生独立计算。这样的计算教学表面上看是以练为主、以学生为主导,实则缺乏针对性,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关注到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没有针对错题进行针对性分析与纠正,学生在练习之后没有掌握方法,往往没有印象,在今后的计算中还会出错。

2.忽视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些数学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往往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运算法则的讲解上,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忽略了对学生计算过程的探究与评价,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抄错题目,书写潦草,把1和7,4和9、5和8、6与0,写得模棱两可;列竖式时相同数位没对齐;进位、退位的数漏算;能约分的没有约成最简分数;口诀记错等现象频现。教师如果不重视规范学生的计算步骤,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将导致学生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计算能力也难以提高。

3.对计算题目分析不到位,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差

一些教师在讲解计算题目时,侧重的是对解题过程的演示,忽略了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寻找关键数量关系的过程,忽略了对算理的追踪溯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很多情况下,数学解题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分析题目,引导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多向思维、逆向思维、扩散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解题能力。

二、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巧用“错误资源”,提升计算教学的针对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教师应该把近期学生在练习题、作业题、考试中出错率最高的计算题目搜集起来,把这些题目进行筛选和改编,把改编后的题目作为计算教学题目,开展易错知识点的专项训练。教师可以把学生做错的题目投影在电子白板上,让全班同学进行分析,分析计算中存在错误的原因,教师用红色笔标注出出错的计算步骤,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纠错,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集”,把自己平时算错的题目积累下来,标注出错误的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时翻看自己的“错题集”,加深印象。教师也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错题集”,在上面批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例如,“这道题目,总结得太到位了”“计算步骤写得很工整,继续努力”等。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找错、析错、纠错,既分清了错误的原因,改正了错误,还树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

2.规范计算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计算时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数学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计算教学过程,计算格式书写要规范,竖式计算要对齐数位,脱式运算不简化步骤,板书要工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教师在讲解混合运算题目时,要提醒学生看清楚計算的先后顺序,抄对运算符号和数字,计算步骤不省略,小数点不要丢,分数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时要打草稿,计算完以后要养成仔细检查的好习惯。又如,在进行应用题计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仔细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列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再列出算式,在进行脱式计算时要保证每一步都抄写正确,计算符号要写清楚,注意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另外,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经典例题传授一些解题的技巧。例如,在脱式计算时,要引导学生先观察题目,思考是否能运用运算规律,如乘法分配律、结合律等,利用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降低计算出错的概率,节约解题时间,为检查题目留出足够的时间。教师要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做前审题,做中细心,做后检查”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3.细化题目算理的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计算能力

《大纲》中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教师要经常对各种计算题目进行归纳分类,开展计算板块的专题教学,细化计算题目的讲解,理清数量关系,理解算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比的应用”这一课时,可以结合经典的“单位1”例题来进行讲解。很多学生在解答关于比的计算题时,常常会找错“单位1”,导致整个题目计算错误,例题:修路队计划修一条长为2800米的路,甲乙丙三个工程队来施工,甲工程队修了40%,乙工程队和甲工程队所修路程的比是3:4,求乙工程队修了多少米?这道题目中的“单位1”是整个工程,利用百分数意义可以计算出甲工程队修了2800×40%=1120米,再运用甲和乙的比例关系,就可以计算出乙工程队修了多少米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题目中的“单位1”,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题目中甲乙丙三队所占的比例,运用“单位1”和比例知识,直接进行计算,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解题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数学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循序渐进,提升计算教学的针对性,严格规范计算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细化讲解,理清算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传授学生计算的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师会林.浅谈小学数学中关于计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6(6):161.

[2]刘静.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00153.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问题及对策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