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新闻策划:从形态创新到渠道对话

2019-09-10刘涛

教育传媒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跨界融合媒介融合策划

【内容摘要】融合新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融合新闻即多媒体新闻,强调多种媒介元素融合而成的新闻形态,而狭义的融合新闻,则主要指基于新兴媒介平台或技术制作而成的融合了多种媒介元素的新闻形态。融合新闻既是一种新兴的新闻形态,也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新闻观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选题策划和内容策划,融合新闻策划还应该重点考虑融合形态的策划与传播方式的策划。融合形态策划主要回应的是融合新闻表达的多媒融合问题,主要包括表现形式创新和叙事语言创新;传播方式策划则回应的是融合新闻发布的整合传播问题,主要包括渠道融合与跨界融合两个分析维度,前者回应的是融合新闻发布的渠道整合与对话问题,后者回应的是融合新闻运营的行业渗透与互补问题。

【关键词】融合新闻;策划;媒介融合;多媒融合;渠道融合;跨界融合

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新华社全媒体报道平台联合网易新闻于2018年12月推出了一款H5新闻作品《同心圆》。作为国家统一战线的形象比喻,同心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的一个概念——“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新华社借用了“同心圆”这一视觉意象,表现形式上采取“一镜到底”的视觉呈现方式,由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呈现路径和方式。同时,借助H5这一新兴的多媒体整合方式,《同心圆》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媒介元素整合在“同心圆”的延伸结构中。具体来说,伴随着用户横向滑动屏幕,同心圆作为贯彻始终的叙事符号,串联起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的十四件大事。这些重要事件都内设了相应的界面响应,用户可以进入二级路径,获取相关的历史图片、文字说明,以及反映特定时代背景的经典歌曲。H5新聞《同心圆》是一款典型的融合新闻作品,它超越了传统新闻的表现形式、叙事语言和发布方式。基于《同心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融合新闻的概念内涵和原理。

一般来说,融合新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融合新闻即多媒体新闻,强调多种媒介元素融合而成的新闻形态,而狭义上的融合新闻,则主要指基于新兴媒介平台或技术制作而成的融合了多种媒介元素的新闻形态。从表现形式来看,代表性的融合新闻形态包括网页新闻、H5新闻、VR新闻、短视频新闻、数据新闻、动画新闻、新闻游戏、移动直播新闻等。

作为一款备受关注的融合新闻策划作品,H5新闻《同心圆》的成功,为融合新闻策划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思路。

具体来说,H5新闻《同心圆》对于融合新闻策划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产品内涵来看,融合新闻是一种典型的新媒体产品,新闻策划的主导思维形式是新媒体思维。《同心圆》主要呈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重要事件,其叙事特点就是将公众的集体记忆转换为一种媒介叙事,从而在内容设计上体现出明确的用户意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在十四个历史瞬间中获得属于自己的记忆资源和认同话语。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生产方式,《同心圆》采用了H5呈现方式,而H5主要是面向移动终端的响应式设计语言,其互动性、趣味性、社交性等特征,注定了融合新闻的“出场”,携带着明显的新媒体传播属性。所谓的融媒体“爆款”产品,必然离不开产品逻辑深处流淌的新媒体思维;第二,从表现形式来看,融合新闻的构成原理是多媒融合,①新闻表达创新的关键是融合形态的策划,即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媒介元素按照一定的传播规律——传播渠道的内容偏向、受众认知的接受心理、元素整合的叙事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融合,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同心圆》正是通过对于多种媒介元素的融合表达,从而超越了单一媒介文本形态的内容含量及其在社交网络中的穿透力和认同度;第三,从传播方式来看,融合新闻主要存在于社交媒体场域之中,流动于社交关系之中,因此整合传播是融合新闻策划的基本思路。作为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重要策划,《同心圆》凭借良好的政治寓意、巧妙的互动方式、友好的用户界面,迅速成为朋友圈的现象级产品,而且在不同的终端都产生了积极的传播效果,其传播策略本身蕴含了新媒体产品与生俱来的营销理念。

显然,如果说传统新闻策划主要表现为新闻选题策划和新闻内容策划,融合新闻作为一种主体上面向新媒体平台的产品形态,则远远超越了传统新闻的策划范畴。具体来说,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选题策划和内容策划,融合新闻策划还应该重点考虑融合形态的策划与传播方式的策划。融合形态策划主要回应的是融合新闻表达的多媒融合问题,传播方式策划则回应的是融合新闻发布的渠道融合问题。其实,融合新闻是一个延伸性比较强的概念,而且目前已经超越了纯粹的产品形态维度,而且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指涉内涵。因此,探讨融合新闻策划的原理和思路,首要的问题是厘清融合新闻的观念内涵,即我们是在何种知识框架中理解融合新闻的。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融合新闻策划的基本理念,接下来重点探讨融合新闻策划两大核心问题——融合形态的策划和传播方式的策划。

一、融合新闻的基本观念

融合新闻“出场”的总体语境是媒介融合。新兴媒体技术的诞生与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重构了媒介生态和传播格局。我国媒介融合发展的主导逻辑是“合二为一,融为一体,止于‘至善’”。②当媒介融合成为媒体的必然选择和宿命,“融合新闻”的理念便应运而生。③当前的新闻教育改革,纷纷转向对融合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视,④足以体现出融合新闻之于未来传播格局的意义。融合新闻意味着两个层面的融合,即表现元素层面的多媒融合和生产运营层面的渠道融合。第一,新闻报道形式上强调融合多种媒介元素,从而丰富新闻报道的表现方式,实现信息传播的直观化、人性化、便捷化;第二,新闻报道分发上强调融合多个渠道平台。融合新闻并非意味着将传统媒体内容照搬到新媒体平台上,而是要真正实现渠道之间的融合而非叠加。相应地,相同的新闻报道在不同渠道平台发布时,需要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实际上,融合新闻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而融合思维则是融合新闻实践的精神内核,体现在新闻报道的策划、制作、发布与运营的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具体而言,融合新闻既是一种新兴的新闻形态,也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新闻观念。

(一)融合新闻意味着一种新闻形态

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样式,融合新闻意味着一种新的新闻形态,即一种多媒融合的新闻形态。技术不断发展,新闻信息分发的平台越来越多,平台新的功能被挖掘和开发,融合新闻的呈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元。人们对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旧有的媒介元素习以为常之际,新的技术又催生出多种新颖的整合形式,给人们带来新鲜感的同时,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从具体的新闻形态来说,融合新闻主要是指基于新兴媒体平台或新技术手段制作的新闻形式,如H5新闻、VR新闻、新闻游戏、短视频新闻、数据新闻、动画新闻、新媒体音频新闻、移动直播新闻等新兴的新闻形态。

融合新闻策划并不意味着滥用以上新兴的表现方式,而是综合考虑分发渠道的特点和新闻题材的特性,选择最优的呈现方式,合理布局各种媒介元素,保证用户流畅的认知体验。财新网推出的数据新闻《情仇中东》无疑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融合新闻策划案例。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一夜发生数起恐怖袭击事件,中东局势引起全球高度关注。鉴于此,财新网迅速出击,推出了一个整合多种媒介元素的新闻作品《情仇中东》,梳理出中东地区复杂的国家关系、利益纠葛以及恐怖组织的发展历程。整个新闻作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中东大地”“恐怖之手”“三国演义”和“动荡难休”,同时配以鼓声沉重的背景音乐,渲染出紧张激烈的战时氛围。这一个融合新闻报道集合了文字、图像、动画、音乐、地图等多种媒介元素,所有元素的使用都秉持“为主题服务”的融合原则,让读者不至于在其中“迷失”,从而获得丰富流畅的阅读体验。

(二)融合新闻意味着一种新闻观念

传统新闻主要是依托于大众传播实践,将受众视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认为内容是媒体竞争力的核心。而融合新闻的发展,逐渐重构了传统新闻的生产、发布、运营观念,使得新闻实践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融合趋势。如果说传统新闻的生产主体主要是专业媒体,媒体融合发展则以从“受众”到“用户”的观念转变为突破口,多媒融合成为新闻形态的核心标志,用户参与成为新闻生产的重要构成,互动响应成为叙事表达的主要特征,从而形成了全新的融合新闻理念。相应地,融合新闻实践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新闻生产观念:一是融合思维主导下的新闻策划系统,即根据新闻发布渠道的特点进行策划,力求打造适应不同新闻渠道传播特点的融合新闻产品;二是用户思维主导下的新闻生产体系,即从媒体市场定位出发,生产满足用户多元需求的新闻产品;三是互动思维主导下的新闻运营体系,即在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支持下,打造参与式、分享式的融媒体传播模式。之所以强调融合新闻意味着一种新的新闻观念,是因为融合新闻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生产理念和思维方式——面对特定的公共事件,我们总是努力寻找最优化的表达语言,最优化的新闻形态,最优化的发布渠道,而这种新兴的新闻生产观念,就是融合新闻观念。

因此,融合新闻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新闻观念,强调的是基于新媒体语言开展的融媒体产品制作实践。例如,H5是典型的融合新闻形式之一,它面向移动终端的设计语言和交互方式,契合了新媒体时代用户的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甚至社交需求。不少优秀的融媒体产品均以H5形式出现,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用户认可。2017年6月,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失踪一事牵动人心。网易新闻以此为主题,精心策划并推出H5新闻《失踪青年章莹颖》,运用了电影语言中“一镜到底”的表现方式,再现章莹颖失踪全过程。随着手指滑动,时间推进,场景变换,章莹颖失踪前后的一幕幕重现眼前,极具视觉冲击力。章莹颖失踪案的报道很多,传统媒体报道大多以文字主导,而H5新闻《失踪青年章莹颖》则按照新媒体思维,注重传播过程的用户体验,融合多种媒介元素,尝试在社交维度上制造情感共鸣。显然,就融合新闻策划而言,当我们选择H5作为融合新闻的表达形式,则意味着我们已经放弃了传统新闻生产的呈现方式和叙事逻辑,而是沿着融合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开展融合新闻实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融合新闻理念视为一种新兴的新闻观念原因之所在。

二、融合形态策划:表现形式与叙事语言

融合新闻的多媒融合属性,决定了其不同于传统新闻策划的特别之处,具体体现为表现形式的策划和叙事语言的策划。因此,融合形态的策划,主要是沿着两个维度切入:一是表现形式上选择有效的新媒体形式。当前基于新兴技术驱动的短视频、H5新闻、VR新闻、动画新闻、新闻游戏等新媒体形式日益成为融合新闻策划的新宠,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主题事件的宣传报道上展现了强大的用户黏性和传播效力;二是融合方式上创新融媒表达的叙事语言。为了实现不同媒介元素融合的聚合效应,融合新闻策划的基础原则是多媒融合,即多种媒介元素之间科学而有效的“相遇”。因此,我们需要从用户的接受心理出发,系统研究不同媒介元素的表现优势及其不同组合的语法系统。当前融合新闻产品的主体构成是视觉文本,而新媒体视觉文本的语言结构、叙事逻辑、界面响应方式、用户互动体验如何创新,都成为叙事语言创新的重中之重。接下来,我们结合相关案例,主要从表现形式创新和叙事语言创新两个维度切入,探讨融合形态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思路。

(一)表现形式创新

新兴媒介技术的发展,除了方兴未艾的“两微一端”,短视频、H5新闻、VR新闻、数据新闻、动画新闻、新闻游戏等也不断拓展了融合新闻的媒介形态。诚然,任何一种媒介形态,都有其不可替代的表现优势,相应地也形成了相对独特的文体特点和呈现风格,如微博擅长社交生态中的简讯发布,短视频迎合了视觉时代的文本形式要求,H5新闻拥有更大的互动性、趣味性和社交性,VR新闻有助于创设一种沉浸式的认知体验,数据新闻擅长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新闻世界的数据关系,动画新闻能够有效实现新闻现场“缺席”时的情景再现,新闻游戏擅长通过游戏化的程序修辞讲述新闻故事……

总体来说,每一种新兴媒体形式都具有自身的传播特色,同时也拥有不同于其他媒体的文体形态和表达语言。因此,针对已定的新闻选题和内容,融合形态策划的首要问题是对新媒体形态的策划,即选择最优化的表现形式作为融合新闻叙事的承载方式。比如,新媒体时代的視觉消费,对逼真的空间细节、沉浸式的认识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VR新闻迅速成为一种新兴的新闻形式。⑤2017年4月,我国第一艘运货飞船“天舟一号”执行发射任务,央视影音联合腾讯视频创造性地策划并制作了VR新闻《“天舟一号”发射任务VR全景直播》,通过VR全景直播最大限度地让用户靠近“天舟一号”发射现场,近距离体验火箭吊装、转运等鲜为人知的视觉场景。前后共计72小时的多屏无缝互动直播,使得该作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和传播效力,因而获得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在现有的新闻形式上寻求突破,那便远远地限制了融媒产品策划与开发的想象力,当前的融合新闻实践不断拓宽新闻表达的边界,其主要表现就是对其他文化形态或娱乐形态的征用。比如,游戏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种其他媒体形式不可比拟的娱乐体验,其良好的用户黏性同样成为融合新闻的重要表现形式。⑥当新闻插上游戏的翅膀,基于公共传播的新闻类功能游戏很快便成为一种新兴的融媒体形式——新闻游戏。美国Pro Publica于2013年推出的新闻游戏《拯救心脏病人》(Heart Saver),用户以玩家身份亲自体验医院距离、医院医疗水平,以及附近交通状况等因素对心脏病患者的存活影响。玩家的任务就是将纽约市不断增加的心脏病患者送到附近医院,如果救治不及时,将会听到患者死亡时的一声惨叫。通过新闻游戏的方式,用户能够真切地了解纽约市的医院位置,以及真实救治环境中医生和患者之间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

(二)叙事语言创新

如果仅仅从新闻产品的元素构成来看,融合新闻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媒体新闻,即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媒介元素整合而成的新闻形态。不同的元素按照不同的语言规律整合到一起,便形成了不同的融媒体产品。考察融合方式的创新,首先要理解不同媒介元素融合的底层设置——多媒体整合方式。一般来说,多媒体元素的整合方式主要包括五种:一是视频整合方式,可以实现声音、图像与文字的整合,当前方兴未艾的短视频是典型代表;二是网页整合方式,最常见的新闻形式是网页图文编排叙事;三是动画整合方式,代表性的媒介形式是Flash动画;四是客户端整合方式,基于移动平台的客户端日益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而客户端与生俱来的功能则是其强大的多媒体整合能力;五是新兴媒体整合方式,主要强调基于新兴媒介技术驱动的新闻形式,如H5新闻、VR新闻、新闻游戏等。

实际上,每一种多媒体整合方式都拥有一套相对独立的“语法”系统,如基于视频整合的视听语言体系,基于网页整合的图文叙事体系,基于动画整合的真实再现体系,基于客户端整合的智能编排体系,基于新兴媒体整合的H5互动叙事体系、游戏叙事体系等。只有深入研究每一种整合机制的内在规律和语法系统,才能更好地创新融合新闻的呈现方式。

相应地,对于任何一种新闻形式而言,融合形态策划的关键是多媒融合的整合规律和机制研究。一般来说,融合方式创新要基于三个原则:第一是媒介元素选择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融合新闻并非一味追求炫酷效果,一切设计的前提和初衷是追求良好的传播效果,也就是根据传播内容和接受心理的基本特征,决定选择何种媒介元素,采用何种叙事整合方式。第二是媒介元素整合的多媒性和丰富性。按照媒介心理学观点,相对于单一媒介元素,基于多种媒介元素的多重感官刺激往往会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相对于传统新闻,融合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和特征就是多媒融合,因此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刺激,从而有助于用户形成更为丰富的认知共振。第三是媒介元素叙事的拟真性和交互性。融合新闻的传播土壤主要是社交网络,这便决定了融合新闻往往是作为链接的产品,是关系中的产品。因此,融合新闻是否能够创设友好的用户体验,成为产品生命的主要评价指标。

显然,融合方式创新需要在媒介元素选择、媒介元素整合、媒介元素叙事三个维度上进行创新。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开幕之际,央视推出原创短视频《鼓岭!鼓岭!》。该视频再现了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帮助美国人加德纳完成遗愿,在福建鼓岭寻找家乡的故事。《鼓岭!鼓岭!》超越了传统新闻“历史资料+旁白+采访”的表现方式,在新闻融合方式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导演创造性地使用沙画这一表现方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一幕幕历史场景。基于沙画所创设的美学体验,再加上情感细节的丰富性和真实性,这则短视频在视觉体验上引人入胜,创设了一种感人至深的认知体验;第二,短视频融合了多种元素形态,包括图解式的沙画、宝贵的历史资料、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旁白,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字,携带着时代印记的音乐,当事人的采访,所有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中美友谊故事。可以说,正是源于融合方式上的创新,《鼓岭!鼓岭!》迅速成为爆款产品,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优秀作品。

三、整合传播策划:渠道融合与跨界融合

媒介融合的未来方向是构建全媒体生态,⑦融合新闻是未来全媒体格局中主导性的新闻形态与实践。实际上,融合新闻并非是传统新闻在新媒介平台上的简单“移植”,而是意味着一种崭新的新闻生产系统与发布格局。只有在一个更大的生态维度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融合新闻的意义和观念。实际上,融合新闻实践的最高境界或终极目标是打造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性的融合新闻生态,具体包括产品维度的多媒融合、传播维度的渠道融合、运营维度的产销融合。立足全媒体生态维度,融合新闻策划除了融合形态的策划,还应该聚焦传播方式的策划,而媒介融合语境下的传播方式创新,主体上体现为媒介生态视角下的整合传播。具体来说,整合传播策划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渠道融合,二是跨界融合,前者回应的是融合新闻发布的渠道整合与对话问题,后者回应的是融合新闻运营的行业渗透与互补问题。

(一)渠道融合

融合新闻策划意味着一种系统性的生产体系策划:一方面强调同一新闻议题在不同渠道的智能发布,即根据不同渠道传播属性分装信息,从文本形态、表现方式、叙事语言上重构相应的媒介内容;另一方面强调打造一个生态型全媒体矩阵,即面向不同渠道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各取所长,协同作战,从而达到不同渠道之间的联动,发挥整体性的传播效力。简言之,融合新闻不仅体现为形式上的融合,还体现为渠道对话,即运营机制上的融合,其最终目的是回应一个更大的智能生产与发布生态。

全媒体矩阵是如何运作的?《人民日报》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整体策划,为当前融媒发展的渠道对话提供了有益借鉴。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日报》大胆创新,针对不同渠道的介质特点和传播优势,打造不同的表现形态和新闻文体,分别在报纸、“两微一端”等不同渠道推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融媒体产品,如深度报道、数据新闻、短视频、H5作品、线下体验馆等,从而实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立体化、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具体来说,第一,在主阵地报纸端,《人民日报》不仅设立“辉煌成就”“生活变化”“改革先锋”三个深度报道专栏,还专门推出数据新闻系列报道,包括“文字报道+数据图表”的“数说40年”系列报道和“数据图表+文字综述”的“数说”系列报道,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创新报纸端的新闻报道表达方式。第二,在“两微一端”平台上,《人民日报》针对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和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推出系列短视频《中国一分钟·地方篇》,记录各地一分钟内发生的变化,使用数据串联起美丽河山、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内容。视频还登上多家地方电视台,在各地户外大屏和机场、火车、地铁、公交车等地播放,多渠道联合传播,引发热议。第三,为迎合移动端用户的社交性需求,《人民日报》使用新媒体思维推出H5作品《幸福长街40号》。“一镜到底”的竖屏长图叙事,配合形象生动的视觉动画和富有年代感的音效,还原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极具代表性的重要历史场景。用户可以随时拍下街景,分享到朋友圈,引發更大的社交围观和参与。第四,在线上线下融合方面,人民日报社开辟了线下展览的传播渠道。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精心打造的创意产品“时光博物馆”在多地展出。融合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交互体验,展馆中各个怀旧场景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变迁,让人们得以沉浸在温暖的回忆中。概括来说,《人民日报》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特别报道,根据各个渠道的传播特点和技术优势,以及不同用户群体的消费方式和接受偏好,精心打造了一个全媒型传播矩阵,从而通过融合新闻的方式创新了主题报道的理念、形态和语言,为融合新闻实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样本。

(二)跨界融合

跨界融合主要指行业之间或渠道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其目标是使融合新闻产品从表层进入纵深,从局部进入系统,从端口进入网络,从渠道进入生态,从而获得更大的传播效力和社会认同。从跨界融合的思维来看,融合新闻的“战场”不仅仅在媒介端口,还应该延伸并渗透到一个更大的社会网络中。进入万物皆媒、万物互联的智媒时代,跨界融合必然成为融合新闻传播的基本思维,其目的就是将融合新闻产品推向社会网络的不同维度和渠道,使得不同渠道之间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对话结构。

从整合传播的视角看来,跨界融合的常见方式是事件营销和场景营销,前者强调通过“制造事件”的媒介途径实现公共注意力的生产与汇聚,后者侧重对既定场景中用户的潜在心理挖掘来触发用户的参与兴趣,从而实现产品的渗透力和传播力。例如,从2017年10月12日起,新华社研发推出“点赞十九大,中国强起来”系列融媒体互动报道产品。在跨界融合方式上,新华社以音频互动为主要形态,与共享单车OFO跨界合作,开展扫码听音频活动。全国3000万辆共享单车瞬间被打造成了3000万台十九大报道的音频播放器。此外,新华社充分利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与中国邮政联合推出线上个性化首日封活动,用户可以即时获取加盖人民大会堂邮戳的“党的十九大首日封”,从而形成了融合新闻产品线上线下的互动传播。

注释:

①刘涛:《融合新闻人才培养的“四维融合”模式与实践探索——以暨南大学为例》,《教育传媒研究》2019年第3期。

②支庭荣:《“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概念界定、评价标尺与操作路径》,《教育传媒研究》2019年第3期。

③韩士皓、彭兰:《融合新闻里程碑之作——普利策新闻奖作品<雪崩>解析》,《新闻界》2014年第3期。

④王君超:《新闻实践教学之“学”——兼谈融合新闻传播教育背景下实践教学的“1+1”模式》,《新闻与写作》2018年第8期。

⑤潘晓婷:《VR新闻中的真实边界:符号重组与现实建构》,《当代传播》2019年第2期。

⑥毛湛文、李泓江:《“融合文化”如何影响和改造新闻业?——基于“新闻游戏”的分析及反思》,《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12期。

⑦胡正荣、李荃:《走向智慧全媒体生态:媒体融合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展望》,《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5期。

(作者系暨南大學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研究员、“长江学者”青年学者)

【特约编辑:刘原;责任编辑:韩勇】

猜你喜欢

跨界融合媒介融合策划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IP模式:中国电影产业实践与资本抉择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海洋岛屿与国防》栏目获省优秀选题策划奖
因影像 更感同身受